天天看點

75年鄧小平得知王近山生活困難,向中央提一要求,中央批示:同意

作者:曉愛談曆史

說起著名的開國名将王近山,都知道他有一個綽号叫“王瘋子”。其實他還有鄧主席親自題詞的一個稱号叫做“一代戰将”。能得此殊榮足見王近山在鄧主席心目中的地位,也說明他的戰功是值得黨和人民永遠銘記的。

就是這樣一位55年授銜中将的進階将領,居然在1975年時潦倒至生活困難,這究竟是怎麼回事?當他生活困難的消息傳到鄧公耳中,鄧公又為他做了什麼,并得到中央的批示同意?王近山的結局又是如何?

75年鄧小平得知王近山生活困難,向中央提一要求,中央批示:同意

一、有勇有謀的真虎将

王近山是典型的少年紅軍,15歲就披挂上陣,17歲就加入了共産黨,既參加了反圍剿,也是萬裡長征中的一員,在大革命時期他迅速成長,以敢打敢拼不要命著稱。抗日戰争時期,著名的七亘村“疊伏”就是在劉帥指揮下,由王近山率部執行完成的。

熱播戰争題材劇制《亮劍》中伏擊日軍戰地觀摩團的真實戰果也是由王近山率部完成了,戰役中王近山部擊斃了日軍少将一名,大佐級軍官數名,嚴重的打擊了日軍的嚣張氣焰。

75年鄧小平得知王近山生活困難,向中央提一要求,中央批示:同意

1946年,全面内戰爆發後,王近山成為劉鄧大軍的一員,并擔任縱隊司令。當晉冀魯豫野戰軍在隴海鐵路一線利用運動戰取得了一系列戰果之後,蔣介石惱羞成怒緊急調配了14個整編師數十萬人的部隊對劉鄧大軍進行圍剿。

這時候劉鄧大軍不足10萬,要與數倍于己的敵人正面硬鋼顯然不是我軍的正确做法,于是鄧政委向王近山下達了輕裝轉移的指令。原話是“破爛裝具丢一點,要撤得倉促一些!”起初這話讓王近山聽得有點糊塗,以為是即使是撤退,也要鎮定,不要倉惶,誰知鄧政委的原意就是說要倉促一些。這一下王近山是徹底明白了,這是要制造假象,讓敵人上當。

75年鄧小平得知王近山生活困難,向中央提一要求,中央批示:同意

果不其然,敵人的一支驕橫部隊整個三師露出了輕蔑的“獠牙”,孤軍深入追擊我軍,這個時候正是把這顆壞牙拔了的時候,隻是整三師裝備精良,我軍雖将其圍困,但外部還有很多的敵人在向他靠攏,要徹底吃掉他,還需要有攻堅的部隊。

說到這裡,大家也應該猜到,主動擔任攻堅的正是王近山的六縱,關鍵時刻方顯英雄本色,六縱在王近山的指揮下,不怕犧牲,浴血奮戰,甚至連縱隊機關的人員也一并投入戰鬥,最終終于殲滅了整三師,還順帶消滅了敵47師,取得了大勝。這裡還有一個一段小轶事,那就是戰前王近山曾當鄧政委面訂立軍令狀,戰後受到了劉、鄧兩位首長的高度肯定和贊揚。

75年鄧小平得知王近山生活困難,向中央提一要求,中央批示:同意

二、癡戀姨妹犯下大錯

解放戰争後,王近山還以志願軍兵團副司令的身份參加了抗美援朝,并多次擊敗美帝國主義,1955年,帶着一身軍功的王近山不但被授予了中将軍銜,還擔任了公安部副部長,北京軍區副司令等一系列重要職位,可謂風光無限。

本以為這樣身份的官員,應該有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可王近山卻因為妻子的實名舉報受到了黨中央和毛主席的嚴厲批評。原來,王近山陰差陽錯地愛上了自己的小姨子,還不可自拔,最終導緻要和妻子離婚。

75年鄧小平得知王近山生活困難,向中央提一要求,中央批示:同意

這樣的行為在道德上顯然是欠妥的,事情發生後,很多王近山的戰友和上級都曾勸他放棄離婚,回歸守護好自己原本的家庭都遭到了王近山的拒絕。這件事成為了軍中進階将領生活作風問題的典型,黨中央見王近山毫無悔意,決定将他一撸到底安排到偏遠的農場工作,這也使得他的生活變得艱辛和困苦。

盡管身在農場,王近山骨子裡的将軍血液依然沸騰,多次希望回到部隊工作,哪怕是做一名普通戰士。後來他的老上級許世友在1969将他的訴求轉告給了毛主席,毛主席也知道王近山有了悔意,于是在和許世友商量後,讓王近山回到了部隊,擔任南京軍區的副參謀長。

75年鄧小平得知王近山生活困難,向中央提一要求,中央批示:同意

三、鄧公主請示提高王近山的待遇

回到部隊的王近山,仿佛重新找回了真實的自己,努力工作為新中國人民軍隊的建設繼續貢獻自己的力量,直到1974年,王近山被檢查出胃癌,才漸漸離開工作崗位。第二年,也就是1975年,鄧小平因為外交工作原因來到南京,想起自己曾經的愛将王近山就在南京,于是打算見一見他,可因為日程關系沒有見上,王近山也因為身體原因不能離開醫院。

不久後,鄧公從王近山老戰友肖永銀那裡得知王近山生病後,生活上有些困難,當即表示回北京後要幫王近山争取恢複待遇。果然中央在得到鄧公的請求後,同意了恢複王近山行政6級待遇,這也令鄧公感到欣慰。

75年鄧小平得知王近山生活困難,向中央提一要求,中央批示:同意

結語:3年後,63歲的王近山與世長辭,走完了不朽的人生,鄧小平得知後,悲痛不已,在審定悼詞時将王近山的職務定格在了大軍區顧問上,表達出了對王近山軍功的最大肯定。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