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述評:北京冬奧會将為世界留下無與倫比的國際遺産

作者:追趕小天才

新華社北京2月2日電 述評:北京冬奧會将為世界留下無與倫比的國際遺産

新華社記者羅鑫 趙雪彤

北京冬奧會開幕在即。舉世矚目的奧運盛會,将又一次進入“中原標準時間”。北京冬奧會将給世界帶來什麼?它會如何破解賽後利用這道世界難題?中國給出了答案。

從籌辦之初便全面規劃、管理奧運遺産,将賽時需要和賽後利用相結合,并積極踐行可持續的辦奧理念,打造奧運遺産工作新标杆。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稱贊:“北京冬奧會将給全世界留下豐厚遺産。”

冰雪運動的普及開啟全球冰雪運動新篇章

對于北京首都人冰球俱樂部國際部經理王志勇來說,北京冬奧會申辦成功以來,每年的春節他都在忙碌的工作中度過。2月4日,他的俱樂部冰場将重新開放,隊員們恢複訓練。

“俱樂部成員從2016年的幾十人發展到如今的千餘人,迅速發展擴大。不少隊員成了北京市青少年冰球隊的主力。俱樂部在發展冰球運動過程中不斷國際化,從一些冰球強國引入外籍教練,給孩子們傳授經驗。”王志勇說。“冰球運動既鍛煉身體,又培養團隊合作精神,它吸引越來越多孩子參與其中。”

北京冬奧會帶動了中國冰雪運動的普及,破解了曾經的場地不足、人才匮乏、推廣乏力等難題。《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遺産報告集(2022)》顯示,到2021年初,全國已有654塊标準冰場和804個室内外各類滑雪場,較2015年增幅分别達317%和41%。國家統計局資料顯示,截至2021年10月,中國冰雪運動參與人數達3.46億人。

北京冬奧會外籍志願者尤利娅2012年跟随父母從家鄉聖彼得堡來到中國,她常常利用假期和同學結伴去滑雪。她注意到,近年來,随着北京冬奧會的日益臨近,越來越多的中國人開始走進滑雪場。“我認為,這就是冬奧會的魅力所在。”她說。

中國在籌辦北京冬奧會的幾年間,“帶動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從願景逐漸走向現實。“這個目标的達成,充分展現了中國的雄心壯志,将給全世界留下豐厚遺産。”巴赫說,“通過舉辦北京冬奧會,中國冰雪運動的發展将不可同日而語。”

北京冬奧會已成為促進國際交流的橋梁。近年來,北京選聘37名外國專家、引進207名外籍專業技術人員參與到籌辦工作中來,在場館設計、賽道建設、競賽組織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2日,中國殘奧高山滑雪隊仍然在緊張地備賽。中國殘奧高山滑雪隊主教練、意大利人卡佩利·達裡奧說:“這是我執教中國殘奧高山滑雪隊的第四年。從初學者到現在成熟的專業運動員,隊員們進步很大,有的隊員已在世界杯比賽中獲得金牌。希望這次我能帶領他們站上冬殘奧會的領獎台。”

109個冬奧小項,中國從約有三分之一是空白到實作全項目開展、全項目建隊、全項目訓練,就在短短幾年間。

北京冬奧會帶動了中國冰雪競技水準提升,越來越多運動員閃耀世界舞台。北京冬奧組委提供的資料顯示,2015-2020年,參加全國性冰雪運動比賽注冊人數從5111名增長至11398名。中國隊在國際賽事中獲得的獎牌總數已由2015年的42枚增至2019年的69枚,其中雪上項目的獎牌總數增幅更是由2015年的16枚攀升至31枚。

國際冰雪賽事紛紛落戶中國。如2019年國際雪聯城市越野滑雪積分賽以及2021年的“相約北京”亞洲花樣滑冰公開賽等。

為世界提供場館建設的“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鳥巢”“冰絲帶”“冰立方”“雪遊龍”“雪如意”……一個個頗具詩意的詞彙已成為北京冬奧會場館“約定俗成”的代号。當北京冬奧會迎來中外運動員,他們對這些場館贊不絕口。相信不久的将來,這些場館也将成為他們冬奧記憶中最閃亮的那顆星。

這些兼具美感與創意的建立或改擴建場館,創下了多個世界之最,為世界體育場館建設樹立新标杆,為世界貢獻了由中國設計、中國技術、中國材料、中國制造組成的奧運場館建設“中國方案”。

走進國家速滑館“冰絲帶”,近1.2萬平方米的冰面平滑如鏡。加拿大速滑隊教練耶洛内克說:“這個冰場很漂亮,也許是世界上最漂亮的。冰場面積很大,但室内卻很暖和。”

“‘冰絲帶’的冰面是世界最大采用二氧化碳制冰的速度滑冰場館冰面,制冰過程的碳排放趨近于零,冰面溫差可控制在0.5℃以内,不僅提升了效能,而且制冷更加均勻,有助于運動員創造好的成績。”北京國資公司董事長嶽鵬說。

“‘冰絲帶’還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單層雙向正交馬鞍形索網屋面體育館。采用這種索網結構設計,用鋼量僅為傳統屋面的四分之一。‘冰絲帶’在綠色、環保、可持續方面為奧運會樹立了新标杆。去年10月舉行的‘相約北京’速度滑冰中國公開賽上,多名運動員在‘冰絲帶’中滑出個人最好成績。”嶽鵬說。

國家速滑館“冰絲帶”是北京冬奧會速度滑冰項目的競賽場館,賽時将見證14塊金牌的誕生。這座北京冬奧會唯一建立冰上場館,設計靈感就來自速滑運動。22條盤旋飛舞的“絲帶”,宛若速滑運動員高速滑行時冰刀留下的痕迹。

“營造出這種輕盈飄逸的效果,并非易事。”嶽鵬說,“外立面3360塊曲面玻璃單元,需要通過機械配合人工操作,嚴絲合縫地嵌入160根S形鋼龍骨打造的架構中。曲面幕牆所使用的玻璃,每塊的尺寸、曲面、弧度都不相同,全部通過BIM技術在工廠定制。”

在北京奧運會臨時場館曲棍球場、射箭場的“土地遺産”上建設,從打下第一棵樁到全面建成後首次成功制冰,“冰絲帶”僅用了三年時間。“這得益于‘冰絲帶’在項目規劃、施工設計、技術工藝等多方面實作了創新和突破,比如國家速滑館環桁架安裝的同時,土建和鋼結構施工同步進行;在施工中,對水泥廢樁頭進行回收再利用,轉化成制作看台的原材料等。”嶽鵬說。

嶽鵬介紹,“冰絲帶”全冰面設計可以把冰面劃分為溫度不同的若幹區域,同時開展冰球、速度滑冰、花樣滑冰、冰壺等所有群衆性冰上運動。北京冬奧會後,“冰絲帶”将着力打造集合體育賽事、群衆健身、文化休閑、展覽展示、社會公益等多種功能于一體的冰雪運動中心,努力成為展示中國文化獨特魅力的重要視窗和中國冰雪運動發展的靓麗名片。

“水立方”可以進行“水冰轉換”,五棵松體育館可以實作“冰籃轉換”,多個場館是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遺産”……

國家體育場“鳥巢”、國家遊泳中心“冰立方”在冬奧場館建設改造之初,就充分考慮冬奧場館賽後利用問題,突出奧運場館“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目前,“冰立方”利用其南廣場地下空間建成冰上運動中心,包含一塊标準冰球場和4條标準冰壺賽道,賽後面向社會公衆開放。

“鳥巢”賽後将做好國際、國内重大活動的保障工作,舉辦大型賽事和演出,開展全民健身體驗活動、旅遊休閑服務等。據介紹,2008年北京奧運會後,自開放營運至今,“鳥巢”“水立方”共舉辦各類賽事、演出、展覽以及全民健身等活動3500餘場次,接待中外遊客及觀衆超過6500萬人次。相信北京冬奧會後,兩大場館将綻放更大光彩。

在位于北京冬奧會張家口賽區的國家跳台滑雪中心“雪如意”賽道上,跳台滑雪運動員在出發的時候,沿着山谷一直看向遠端,能夠看到一個人工痕迹的線,它是長城的遺迹。“按照原來的設計,運動員出發起跳時看到的是對過的一個小山包,可是我們在設計朝向上往北轉了二十度,這樣看到的就是長城。期待長城能夠給運動員産生一個精神上的牽引力。能夠讓運動員帶着向着長城飛翔的這樣一個心情去跳。”清華大學建築學院院長、北京2022年冬奧會張家口賽區總規劃師張利說。

北京冬奧會見證國之發展,對世界的貢獻日益增長

不用輸入密碼、掃碼即支付的數字人民币,能調整角度的智能床……在北京冬奧會,這些智能體驗讓人耳目一新,服務保障思路令人驚豔,中外運動員和記者紛紛在社交媒體上分享自己的新奇體驗。

冬奧會就是展示中國發展的一個世界視窗。有外媒稱贊說,北京冬奧會将展示現代中國面貌。“中國已經不同以往,而且更加自信。”

巴赫同樣贊歎中國這些年實作了巨大發展。“2008年的奧運籌辦過程中,你們可能有時候會感到緊張和不确定。而現在,中國實作了巨大發展變化,在科技、文化、商業、政治、體育等各方面,都在世界擁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籌辦冬奧,是一項系統工程,一張國力的綜合考卷。

随着中國的發展和進步,如今的中國運動員将有機會站在家門口的奧運賽場上,訓練場地、所用裝備也越來越先進。

1963年,一位二十歲出頭的青年在日本舉行的世界速度滑冰錦标賽上奪得男子1500米冠軍,成為中國首位速度滑冰世界冠軍。他就是羅緻煥。在那個年代,速滑訓練都是在室外進行。羅緻煥每天四點就要冒着嚴寒,在天然冰面上訓練,有時候冰面破裂,還會掉進冰冷的水裡。金牌背後,老一輩運動員所付出的努力,真是令常人難以想象。

北京冬奧會推動“中國制造”加強研發,提升産品科技含量。在冰雪消費的驅動下,體育制造企業在新材料、新技術上不斷探索,推出了一系列符合國際标準的冰雪裝備。

從依賴海外進口制造到自主研發,中國冬奧會優勢項目比賽服的技術實作很大突破,做出的比賽服在輕質化、防切割、防風阻上國際領先。安踏集團專業運動群專業裝備部總監陳金星介紹,團隊成員在2022北京冬奧會比賽服設計中,更新技術,用立體裁剪減輕服裝自重,用空氣動力學原理,通過類似高爾夫球表面的設計降低服裝風阻,以最新的360度全身防切割技術保障運動員安全。

截至2021年11月,北京冬奧會已啟動80個重點項目。專項啟動以來,圍繞場館、運作、指揮、安保、醫療、氣象、交通、轉播等關鍵場景,已有37個項目的112項新技術成果在測試賽中落地應用,并将服務北京冬奧會賽時運作。

在北京冬奧會的帶動下,不少外資企業看好中國冰雪運動市場,正搭上中國冰雪運動發展的“快車”,打開中高端市場,帶動中國國産品牌加速布局及轉型更新。2021年9月,瑞典知名運動時尚品牌“Peak Performance”正式進入中國市場,開設天貓官方旗艦店;美國戶外用品公司鑽石于2021年11月在北京開設首店。奧地利滑雪運動品牌海德等也紛紛宣布進軍中國滑雪用品市場。

《中國冰雪産業發展研究報告(2021)》顯示:2015年至2020年,中國冰雪産業總規模從2700億元增長到6000億元。而根據《冰雪運動發展規劃(2016-2025年)》,到2025年,這一數字将達到1萬億元。

北京體育大學教授李豔麗說,北京冬奧會的籌辦拉動相關領域的配套措施逐漸落地,為各類想要投身體育産業、支援體育發展的企業提供優質的營商環境,帶來更多投資信心。多元的投資管道和火熱的大衆冰雪熱情相遇,勢必會在北京冬奧會周期碰撞出激情的火花,推動經貿發展,實作冰雪産業高品質發展。

外交學院體育對外交流研究中心主任周慶傑認為,北京冬奧會在全球疫情依然嚴峻的情況下,為世界各國如何成功舉辦重大國際體育賽事、在群眾中更廣泛地開展國際體育運動、如何協同國内和國際各方面做好疫情防控等方面積累了經驗、樹立了典範,為世界如何管控乃至最終戰勝疫情樹立了信心,也為如何通過奧林匹克運動推動城市國際化發展和區域化協同發展樹立了典範。

北京市延慶區作為北京冬奧會三個賽區之一,大力發展特色文化體育旅遊産業,成功建立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2016-2020年旅遊收入累計達到323億元,同比增長30.3%。形成了3條高速、1條高鐵、1條市郊鐵路的對外交通網絡。

“體育之城”——張家口冰雪經濟和綠色産業拉動就業、助力脫貧,12個貧困縣區、1970個貧困村、93.9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截至2020年底,張家口冰場雪場達29個,2020-2021年雪季結束,累計參與冰雪運動人次突破500萬。基礎設施建設提速更新,張家口全面跨入高鐵時代。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