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我大姑一家。我和大姑一家平時不來往,也就過年拜個年,親戚有喜事一起來吃個酒席的交情。一次吃酒席,我和大姑一家坐在一起。這

作者:智者簡單鲸魚

我大姑一家。

我和大姑一家平時不來往,也就過年拜個年,親戚有喜事一起來吃個酒席的交情。

一次吃酒席,我和大姑一家坐在一起。這桌我家就我一個人。沒開席前他們一家就開吃,端盤子就不提了。

酒席中姑父問我一個月多少收入。我說了個大概數7,8千。然後他就說,你掙那麼多,又沒結婚,錢存着也沒用。你哥(他兒子)掙錢好少,還要養老婆帶孩子,你每個月給你哥1,2千呗。我當時就說不出話來。他兒子兒媳在一邊用希翼的眼神看着我……他兒子是公務員,工資6千,還不算各種福利。居然要我每月給他錢……我就當作是開玩笑打哈哈過去了。

然後吃完酒席,路邊等我爸開車過來,姑父又提:你現在一個人,沒人給你管錢,你每月給你哥1,2千,你哥幫你存着,等你結婚了把錢給你。他兒子兒媳在一邊用希翼的眼神看着我……我硬生生擠出一句話:不用,我自己存。

怎麼一下有這麼多評論了?惶惑不安中……

我是男的。我大概猜測下姑父一家的心理啊:

首先中國的傳統思想是家族的集體主義,個人的行為要有利于家族的延續。農業社會個人的力量薄弱,必須要依靠集體才能生存。而有血緣關系的家族簡直是完美的抱團生存的集體。是以,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啊,所謂鳳凰男“過分地”提攜家裡親戚啊(正面的,拔尖的家族成員拉起其他人);舊社會吃絕戶啊,賣掉死了丈夫的遺孀啊(反面的,舊社會把婦女視為男性的附庸,男的死了這一支就斷了,就要瓜分他的資源以利于其他家族成員),我覺得都是這種家族思想的展現。而這種農業社會的思想現在還多多少少的保留在一些農村地區。

然後就是我個人情況,年過30還沒結婚,沒後代。在城市裡是很正常,但是在我老家農村,超過25歲沒結婚就是光棍了,更别提30歲了,感覺就是這個人就是Loser了,這人要絕後了,這一支沒希望了。事實上我感覺老家親戚看我就是如此。26歲時給我介紹的相親對象還比較正常,未婚健康的年輕女孩子,但是27歲以後介紹的相親對象,不是身體殘疾的,就是比我大好幾歲的非正常離異有娃的……中年婦女?我想找個差不多年紀的未婚未育身體健康的對象還被怼“你自身條件……别要求太高了”。

這兩條一結合,大約在我姑父眼裡,我就是個30多歲還沒娃,将要絕後的人,有再多的錢有什麼用呢,又沒有兒子繼承。不如拿出來給他兒子,好歹還能“廢物利用”,拉拉他家的生活水準。

對了,前兩年老家親戚曾經給過這麼一個“建議”:你那麼大了還是光棍,不如買個老婆,然後生個兒子。有了兒子後買的老婆跑了就跑了,反正有兒子了。接受過無産階級男女平等婦女能頂半邊天的教育的我目瞪口呆,這都21世紀了,老家也不是什麼偏僻的落後地方,居然還有這種思想?#親戚#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