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搶先一步進入“智能無人化”時代,這屆冬奧會有億點不同

搶先一步進入“智能無人化”時代,這屆冬奧會有億點不同

冬奧會即将開幕,與往年相比,今年雖然增加了“疫情”這個不穩定因素,但是通過完善的籌備工作,北京冬奧組委依然将這場冬季的體育盛會帶到了大家眼前。

除了在體育場上能夠看到運動員們的英姿,2022冬奧會上,還能發現很多“黑科技”,比如像Ok繃一樣大小的“體溫貼”、能夠監測睡眠、自動調節的智能床以及無處不在的智能無人化産品,那麼今天就帶大家來盤點一下“科技冬奧”賦能下現的新奇“黑科技”。

沒有廚師、服務員的餐廳

搶先一步進入“智能無人化”時代,這屆冬奧會有億點不同

無論是遠道而來的運動員,還是服務賽事的從業人員,為身體補充能量都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在本屆冬奧會的主媒體中心,“智慧餐廳”已經成為了網紅打卡地一般的存在。這個特殊的餐廳裡,從菜肴的制作,再到配送上桌,都已經實作了“無人化”,即使在廚房内,也不會看到傳統的“廚師”,而是120台烹饪機器人。

面積約3680平米的餐廳内,頂部鋪設了大量的雲軌,這些都是用于上菜的“送餐員”,在檔口區點完菜以後,隻需要坐等美食從頂部的雲軌上下降至餐桌即可。

搶先一步進入“智能無人化”時代,這屆冬奧會有億點不同

另外,智慧餐廳與一般的餐館在營業時間上也有很大差別,它除了提供早、中、晚三個集中就餐時間的餐食以外,還具備24小時全天候營業的能力,在冬奧會舉辦期間,所有機器均處于開機狀态,無論何時進入餐廳,都能吃到現做的食物,像下午茶、宵夜這種需求也統統可以滿足。

無人化帶來的優勢也很明顯,智慧餐廳不僅可以24小時連續營業,同時它也減少了防疫工作量并提升了配餐的效率。以漢堡包制作為例,智能漢堡機從加熱面包、現煎肉餅到配搭生菜、醬汁,全部由機械裝置自主完成,漢堡包就像流水線上的産品一樣,可以以統一标準快速生産,既保證的口味,也提升了效率,智能漢堡機每20秒就能做出一個漢堡包。

安保、配送、殺菌全面實作無人化

搶先一步進入“智能無人化”時代,這屆冬奧會有億點不同

如今在生活中的很多場景都能看到機器人的身影,比如酒店中部署的配送機器人、商場内具備的語音服務機器人、餐廳内的送菜機器人等等。與這些依靠機器人解決單一應用場景的方式相比,這屆冬奧會更像是一個“機器人大集結”,像安保巡邏、無接觸配送、殺菌消毒,都能看到智能機器人的身影。

在體育場館内,即便已經進入了深夜,安保機器人依然會以智能線路對場館進行巡邏,并通過攝像頭記錄場館裡的動向。與傳統機器人隻遵循既定路線的技術方案相比,新一代的機器人都配備了ToF傳感器、雷達以及智能避障系統,當遇到有人、物阻擋時,會自動刹停或者選擇繞路。

場館内,還會有殺菌機器人進行全天候的消殺作業,在避免人員互相接觸的同時,也能保證殺菌作業的效率和持續性。此外,為了能夠提供更高的測溫、人員管理效率,冬奧會上還出現了移動測溫機器人,與傳統的固定測溫相比,它可以靈活部署,同時也能實作流動控制,相信在經過冬奧會的檢驗後,這些機器人也會很快出現在大家的日常生活當中。

睡不好覺?讓床來幫幫你

搶先一步進入“智能無人化”時代,這屆冬奧會有億點不同

除了大量智能無人化産品的加入,冬奧會還首次在住宿場所提供了“智能床”,雖然從外觀上來看,它與普通的單人床并沒有太大的差別,但是從材料應用到功能控制,智能床都帶來了革新。

智能床的床墊選擇了記憶棉材質,并且在内部增加了傳感器,可以對睡眠狀态進行監測,智能床還配備了獨立的遙控器,可以對床頭的擡升角度進行調節,進而适配平躺、依坐等多種姿勢。

如果你是一個容易賴床的起床困難戶,智能床還提供了鬧鐘功能,與普通鬧鐘聲音喚醒的方式不同,當達到預設時間後,床頭會自動擡起,進而達到喚醒的目的。晚上睡覺時,智能床還會對人的鼾聲進行監測,當識别到鼾聲後,會自動調整枕頭的高度。

此外,對于有加長床需求的運動員,床位安置了床尾凳,使得整個床的長度能達到2.2米至2.4米。

定位、報警于一體的“體溫貼”

搶先一步進入“智能無人化”時代,這屆冬奧會有億點不同

北京冬奧會上,還有很多隐藏起來的“黑科技”,比如說被譽為“防疫神器”的體溫貼,它在外觀上長得像Ok繃,其實是内置晶片的無線電子測溫計,得益于小巧的身材,這款體溫貼可以直接貼在腋下,保證了體溫監測的準确性。

據介紹,體溫貼檢測體溫誤差在0.1~0.2℃,它會通過手機APP綁定,遠端将測量的體溫資料上傳至資料背景。系統每3秒采集一次體溫資料,一旦超過37.3℃,就會自動向防疫人員報警,結合其具備的定位功能,能夠友善防疫人員快速找到體溫異常的人員。

除了能夠實時進行測溫,針對場館運作的需要,體溫貼還可以進行考勤出入、人員定位等功能,不光能記錄相關人員的行動路線,掌握體溫異常者的接觸人群,還能精準抓取疫情傳播途徑。

轉播上雲,全4K冬奧會來了

搶先一步進入“智能無人化”時代,這屆冬奧會有億點不同

作為一場全球體育賽事,今年冬奧會将帶來超過6000小時的轉播内容,對于全球的觀衆而言,轉播品質也是賽事觀看體驗最重要的一環。在上一屆平昌冬奧會中,已經出現了4K内容的轉播,與傳統1080P分辨率的内容相比,4K内容提供了4倍的畫面資訊量,可以讓運動員的舞蹈動作、細節對抗甚至面部表情,都刻畫地更加清晰。

而北京冬奧會則在内容品質上更進一步,它将是首屆通過雲技術進行全4K轉播的冬奧會,這也意味着奧運轉播将不再僅僅依賴衛星傳輸,同時也将通過奧運轉播雲向全球傳輸信号。

在雲端就能接收到直播信号,除了能夠減少場地搭建、裝置運輸等消耗的人力物力,還友善媒體進行遠端直播、精彩回放、制作特效視訊和内容集錦,此外,通過轉播雲,還能實作很多新奇的賽事觀看方式。

比如此前隻在影視作品中出現的“子彈時間”鏡頭,冬奧會上就可以通過轉播雲的實時處理,呈現出類似的效果。今年冬奧會,使用者還有望通過轉播雲,體驗“高自由視角觀賽”,借助幾十路高清畫面實時傳輸,再由智能算法進行合成和模組化,進而讓觀賽的錄影機角度從固定視角變成立體視角,可以在不同賽場角度進行實時切換。

與普通運動賽事相比,冬奧會對于轉播裝置也有着特殊的需求,包括低溫工作的穩定性、信号傳輸能力,都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北京冬奧會上,很多過去由外國企業掌握的轉播技術、裝置,也都已經實作了國産平替。

今年冬奧會,不僅讓滑雪、冰球、滑冰等運動項目,走進了大衆的視野,同時在體育場館、住宿場地,都已經看到了各種黑科技的加持,尤其是像智能床、體溫貼這樣可以提升日常體驗感的科技好物,相信之後也會成為大衆所關注的智能硬體産品。(本文首發钛媒體App 作者/鄧劍雲 編輯/項歐 鐘毅)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