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虎年春晚《隻此青綠》刷屏,“隻此一卷”為何驚豔無數人?

虎年春晚《隻此青綠》刷屏,“隻此一卷”為何驚豔無數人?

“無名無款,隻此一卷;青綠千載,山河無垠。”昨晚,群舞《隻此青綠》登上央視虎年春晚,以雅緻清麗的中式美學營造跨越千年的夢境,激活了觀衆心裡的傳統文化基因。此前,群舞《隻此青綠》曾亮相哔哩哔哩(B站)跨年晚會,7分55秒的B站版《隻此青綠》目前播放量超過500萬,優雅的“青綠腰”成為愛舞者競相模仿“二創”的新熱點。

從B站到央視春晚,“隻此一卷”為何驚豔無數人?絕美群舞選自舞蹈詩劇《隻此青綠》,靈感來源于傳世名畫《千裡江山圖》。此卷出自北宋畫家王希孟之手,以概括精練的手法、絢麗的色彩和工細的筆緻表現出祖國山河的雄偉壯觀,被視為宋代青綠山水中的巨制傑構。舞蹈詩劇《隻此青綠——舞繪〈千裡江山圖〉》以翩跹舞姿勾勒出如詩如幻的山河圖景,講述了一段跨越古今的藝術傳奇。

虎年春晚《隻此青綠》刷屏,“隻此一卷”為何驚豔無數人?

何為“青綠”?于詩情畫意中,讀懂山河之美

青綠意象是東方“美”的提純,是舞蹈“審美的眼睛”。由于時間限制,虎年春晚上展示的是舞蹈詩劇《隻此青綠》中的一段群舞,将《千裡江山圖》中的青綠設色抽離出來,抽象成女性人物形象。“我在整部劇當中的角色是青綠。”領舞孟慶旸說,“青綠”是純寫意的,演繹時需要打開無垠的想象空間。畫中青峰疊嶂,綠水隐現;舞者眉眼鋒利,绛唇高髻;利落甩袖,隐入畫中……宋畫之美、中國古典之美在舞台上衆仕女的步态中,走入了觀衆的心靈。

虎年春晚《隻此青綠》刷屏,“隻此一卷”為何驚豔無數人?

“靜待”“望月”“落雲”“垂思”“獨步”“險峰”“卧石”等造型動作鋪陳在舞台,一呼一吸,盡是山河。據編導韓真解析,群舞《隻此青綠》的部分造型和動作表達出群山層巒疊嶂的概念。舞者頭飾像是《千裡江山圖》中的山石;衣裙顔色是斷層的,上為石綠,下為石青。領舞孟慶旸的出場造型雙袖下垂,既像山的紋理,又似山間飛瀑。

讓許多觀衆念念不忘的“青綠腰”其實叫“險峰”,描摹着山峰險要陡峭處。舞者們以不同造型和體态變化模拟山巒,舞蹈不再隻是女性的柔美,更展現出一種大氣磅礴,代表着中國傳統文化沉澱的歲月。

虎年春晚《隻此青綠》刷屏,“隻此一卷”為何驚豔無數人?

從去年8月首演以來,舞蹈詩劇《隻此青綠》已在全國18個城市巡演50多場。得知節目要上春晚,編導周莉亞坦承“壓力非常大”。“春晚時間非常寶貴,哪怕是短短6分鐘,我們也希望以一種更加完美的方式呈現給觀衆。”如今,《隻此青綠》觸動了無數觀衆的心弦,讓人們在詩情畫意中,讀懂山河之美。

為何“入畫”?在畫卷收展間,踏入時光循環

餘音繞梁傳古韻,咫尺千裡舞江山。舞蹈詩劇《隻此青綠》并不隻有“青綠”,另一個經典選段“入畫”曾在《國家寶藏·展演季》播出。這部被粉絲稱為“寶藏”的舞劇采用時空交錯式的叙事結構,現代故宮研究員潛心鑽研《千裡江山圖》,循着“展卷、問篆、唱絲、尋石、習筆、淬墨、入畫”的篇章綱目,走入了王希孟的内心。

《隻此青綠》的舞台被巧妙設計成多層同心圓,還原了中國傳統畫卷的“展卷”過程。那轉動不息的舞台仿若镌刻民族記憶的年輪,引領觀者踏入時光的循環裡。劇中,通過展卷人的眼睛,觀衆還看到了希孟背後的工藝人——篆刻人、織絹人、磨石人、制筆人、制墨人,以及宋代工藝技術的登峰造極。

虎年春晚《隻此青綠》刷屏,“隻此一卷”為何驚豔無數人?

《千裡江山圖》收藏在北京故宮博物院,畫面氣象萬千,壯麗恢弘。為精準再現宋代美學,主創團隊先是研究《千裡江山圖》,後又幾乎看遍宋代的詩詞和繪畫,在古書畫中求證。除了與故宮博物院的專家開展座談之外,他們還邀請了國家級、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傳承人仇慶年、汪愛軍、張文年、鄭小華走進排練廳,為演員進行非遺工藝指導。

舞蹈詩劇《隻此青綠》創作花了一年多,又花了五個半月排練,才最終搬上舞台。韓真、周莉亞透露,為了讓演員們呈現沉穩的舞台效果,排練時用了大量詩歌引導。“我們一直說‘心中若能容丘壑,下筆方能彙山河’。詩詞表達了一種心胸,這種心胸是我們對于古人的了解,對于中國傳統文化裡文人的了解。”

虎年春晚《隻此青綠》刷屏,“隻此一卷”為何驚豔無數人?

作者丨宣晶

來源:文彙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