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這個節目沒看夠!你有沒有被青銅大面具驚豔到?

三星堆最新出土世界最大青銅面具

在央視春晚正式釋出!

這個節目沒看夠!你有沒有被青銅大面具驚豔到?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三星堆考古研究所所長、三星堆博物館副館長、三星堆祭祀區考古發掘現場負責人冉宏林和《國家寶藏》節目主持人張國立一起,現場向全國人民正式釋出這一重大考古成果,為全國觀衆送來特别的新春大禮,也以此緻敬中國考古百年。

全世界體量最大的青銅面具

2021年6月23日下午,伴随着全體三星堆考古隊員的驚歎和歡呼雀躍,這件青銅大面具破土而出,耀世而來!

它距今已有3000多年曆史,是目前已知最大最完整的青銅面具。

這個節目沒看夠!你有沒有被青銅大面具驚豔到?

三星堆最新出土世界最大青銅面具 江聰 攝

這件青銅大面具寬131厘米、高71厘米、深66厘米,重65.5公斤,是目前全世界範圍内出土的形制最為完整、體量最大、儲存狀況最好的大型青銅面具。

面具的眉部、眼睛、嘴唇線條流暢、棱角分明,面具呈“U”形,寬頤廣額,粗長眉毛作揚起狀,莊嚴肅穆的表情傳遞着威儀感。

此外,面具的兩側上下及額部正中有方形穿孔,可能作為固定之用。青銅面具是三星堆文化中的典型器物,一般來說,應是陳置在神廟中供人膜拜的神器。

據冉宏林介紹,這件面具出土時臉部正面朝下,鼻尖深埋于黃土之中,其上還疊壓了近十根象牙。經過三個多月的細緻清理,青銅大面具才全部露出。

2021年6月23日,考古文保專家按精心拟定的方案将面具提取出坑。

這個節目沒看夠!你有沒有被青銅大面具驚豔到?

青銅大面具提取出土的瞬間 餘嘉 攝

值得一提的是,這件面具儲存非常完好,僅僅左耳脫落,左臉頰後方及嘴角處稍有殘缺。

文保人員對青銅大面具的鑄造工藝進行了分析研究,其制作先分鑄成型,将面部、臉頰後部、眼睛、耳朵等多部位分别鑄造,再焊接組合成一體。

這既是青銅技術與藝術的完美結合,也是古蜀人精神世界的獨特表達。

此外,這件面具的右眼處還發現了絲綢殘留,在古蜀文明中認為具有“通天、通神”功能的絲綢與面具的組合,彰顯神聖祭祀的内涵,也成為研究三星堆絲綢的重要物證。

這個節目沒看夠!你有沒有被青銅大面具驚豔到?

面具的右眼處發現了絲綢殘留

從三件國寶文物中脫穎而出

三星堆青銅面具為何千裡迢迢從四川廣漢奔赴北京亮相春晚?

牛年央視春晚上,從日本回歸中國的天龍山佛首曾驚豔亮相,成為當晚最熱話題。

2021年,恰逢中國現代考古誕生百年,三星堆考古發掘也持續吸引着國人的關注,可謂建設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現代考古學的積極探索。

正是在此背景下,三星堆獲邀登上央視春晚,講述中華文明的多元一體和博大精深。這也是最新出土的這件大面具首次“全露臉”與廣大觀衆見面。

這個節目沒看夠!你有沒有被青銅大面具驚豔到?

川觀新聞記者 向宇 攝

三星堆祭祀區新一輪考古發掘迄今為止已出土2000多件完整器物。其中銅尊、銅壘、玉璋、玉琮等衆多文物顯示蜀地與中原和長江中下遊地區文化的緊密聯系,實證中華文明多元一體的曆史發展程序,對進一步建構中華文化辨別體系、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具有重要意義。

這些文物中,造型天馬行空、精美絕倫的銅頂尊跪坐人像、在台北故宮博物院有同款的銅圓口方尊等文物均極有特色,不過最終節目組選擇了體量夠大、有視覺沖擊力、最具三星堆特色的青銅大面具作為考古新發現的代表。

三星堆祭祀區新一輪考古勘探與發掘于2019年啟動,從2019年底至2020年上半年,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和四川廣漢三星堆博物館聯合在1986年發掘的一号坑和二号坑附近勘探發現了六個祭祀坑。經國家文物局準許,2020年10月,開始對新發現坑進行正式考古發掘。

截至2021年底,三星堆六個祭祀坑共出土文物10000多件,首次發現了3000多年前的絲綢;發現了商周時期的最大金面具;象牙保護的技術難題也有望取得新的突破……尤其是再次出土大量與中原文化和長江中下遊文化密切關聯的文物,以考古成果證明了中華文明多元一體的曆史發展程序,對于深化中華文明研究,實證中華文明延綿不斷、兼收并蓄的發展脈絡具有重大意義。

揭秘國寶春晚“出差”幕後

三星堆青銅大面具在地底已經埋藏了3000多年,珍貴而脆弱的文物怎樣從四川運往北京?全程又如何保障文物安全?

據了解,此次國寶“出差”,不僅驚動了國家文物局,還享有運送三級警衛、候場有專門VIP房間、文保專家保駕護航等超級待遇……原來,衆星雲集的春晚舞台上,最大的“腕”其實是它!

國寶“出差”方案先行

2021年11月,負責三星堆祭祀區考古發掘的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接到了央視春晚節目組的邀約電話。

讓文物上綜藝節目?一向視文物為生命的考古人十分審慎。盡管去年央視春晚上,從日本回歸中國的天龍山佛首甫一亮相,便引起巨大轟動。但是,讓文物長途跋涉赴京,出了安全事故怎麼辦?

為此,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專門請示國家文物局,獲得大力支援。在此背景下,四川組織相關文博機構形成工作專班,精心制定文物安全保障方案,精心實施文物清理、包裝、運輸、解除安裝、布展、警衛、保護等各項工作。

這個節目沒看夠!你有沒有被青銅大面具驚豔到?

從業人員在進行青銅大面具的運輸包裝

國寶要和全國人民見面,不可能“蓬頭垢面”。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文保中心從業人員任俊鋒和三星堆博物館文保中心主任餘健是此次随文物一同進京的文保專家。據兩人介紹,青銅大面具出土後,其實存在着鏽蝕和表面有泥土等附着物的情況,看上去格外“滄桑”。

此外,面具左耳脫落、左臉頰後方及嘴角處稍有殘缺。是以在文物出土後,文保專家在科學研究分析了面具病害後,有針對性地對表面泥漬、泥土覆寫物、硬結物、鏽蝕物做了清除,確定文物狀态穩定。

正是大面具已經有條不紊整肅過妝容,并且夠有三星堆特色,才一舉被選中。

這個節目沒看夠!你有沒有被青銅大面具驚豔到?

文保專家在檢測、清理大面具

此後,以三星堆博物館文物修複師郭漢中領銜的文物修複團隊遵循最少幹預原則,精心設計了文物的加強防護方案,采用不鏽鋼鋼構支架做完全實體性加強,確定文物狀态滿足了運輸展示要求。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青銅面具右眼附着的珍貴絲綢殘留物也進行了提取,才最終有了春晚節目上大面具的奕奕神采。

這個節目沒看夠!你有沒有被青銅大面具驚豔到?

文保專家用不鏽鋼條實體固定面具

運輸全程確定萬無一失

任俊鋒介紹,負責運送國寶的公司從包裝環節開始就有詳實方案。他們提前到三星堆博物館,使用3D列印技術制作了原比例文物複制模型,用模型進行模拟包裝演練。

由于面具右眼部腐蝕嚴重較為脆弱,左耳斷裂脫落,為免磕碰,面具和左耳單獨包裝。包裝也有講究,根據面具尺寸訂制内外兩層包裝盒,中間再填減震材料,以緩解文物在運輸中的沖擊力。

負責運輸的車輛更是自帶溫濕度控制裝置、氣墊“減震”系統,讓面具所處環境始終處于穩定狀态。從四川廣漢到北京約2000公裡,一天不能抵達的情況下,夜晚怎樣保障文物安全?

在國家文物局協調下,博物館和承運方制定了合理的運輸路線,全程有安保人員押運,并且中途車輛過夜全部進入當地博物館,確定萬無一失。

到了北京以後,文物也是搬運到符合文物存放環境和安防标準的博物館文物庫房暫存。

這個節目沒看夠!你有沒有被青銅大面具驚豔到?

大面具裝箱送入運輸車輛

春晚最大的“腕”

衆所周知,央視春晚播出前要進行多次彩排,那麼大面具經得起一輪又一輪彩排折騰嗎?

餘健介紹,無論是春晚的彩排還是聯排,出場的均是文物3D模型。隻有備播和直播兩場,大面具才親自登場。

這兩次亮相的“規格”也不小。從“借住”的博物館到央視直播間的路途,運輸公司向當地警察局申請執行了三級警衛,確定文物運輸途中的順暢和安全。

到了電視台,節目組專門為文物安排了單獨通道可以直接進入第一貴賓室“候場”,進了房間,大門外更是全程有安保人員防止閑雜人員靠近。而從電視台停車場到貴賓室以及從貴賓室到演播廳的路段,也全部進行了清場。

在貴賓室,文保專家先把脫落的耳朵安裝到面具上進行實體固定,再和運輸公司從業人員一起,把面具通過定制的文物運輸平台送到演播廳裡。

據介紹,三星堆青銅大面具在結束此次“出差”任務後,将很快傳回廣漢。未來,觀衆有望繼續在三星堆博物館文保中心見到它的身影。

三千多年前,古蜀人用它與神溝通

自1986年三星堆“一醒驚天下”起,三星堆遺址迄今已發現了8座“坑”,出土了大量精美的青銅器、玉器、金器、象牙等文物。這些坑,學術界一般稱之為“祭祀坑”。

這個節目沒看夠!你有沒有被青銅大面具驚豔到?

三星堆考古發掘艙 川觀新聞記者向宇 攝

這裡出土的文物,完全不是墓葬随葬品。

學術界發現,無論是青銅大立人、青銅神樹、青銅面具,以及去年發現的國寶文物銅頂尊人像以及青銅神壇等器物,都明确指向三星堆是一個神權古國,這些器物就是當時用于溝通天地人神的媒介,用于祭祀。

三星堆出土的祭山玉璋,明确刻下了當時的祭祀場景。從這個角度而言,三星堆出土文物相比墓葬随葬品,多了吉祥之意。

目前,學術界有一種觀點認為,三星堆8座“祭祀坑”中,第5、6号坑之外的其它6座坑,可能是因某種外部因素導緻的祭祀器物埋藏之地,而出土金面具、神秘木箱子的第5、6号坑,可能正是祭祀所為。

總體而言,8座坑所在的區域,都是古蜀國的祭祀區。

這個“大腕”給了總台春晚的觀衆們一個大驚喜。

你有沒有被青銅大面具驚豔到?

綜合川觀新聞、央視新聞

來源:央視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