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三星堆青銅大面具“出差”記

1月31日晚是農曆春節除夕夜,

四川廣漢三星堆遺址出土的

青銅大面具亮相“春晚”,

收獲大量關注。

三星堆青銅大面具“出差”記

這件青銅大面具

寬131厘米、高71厘米、

深66厘米,重131斤,

是目前三星堆遺址出土的一件形制

最為完整、體量最大、儲存最完好的

大型青銅面具。

三星堆青銅大面具“出差”記

如此巨大的文物

如何安全地實作遠距離出差?

其發掘出土的過程中又有哪些故事?

記者了解到,這件青銅大面具寬頤廣額、棱角分明,眉部、眼睛、嘴唇等線條流暢、皆突出于面部,粗長眉作揚起狀,面具的兩側上下及額部正中有方形穿孔,可能是用于固定用途。青銅大面具是三星堆文化典型器物,應是陳置在神廟中供人膜拜的神器,展現了古蜀先民對自然萬物與人神世界的了解與思考。

三星堆青銅大面具“出差”記

青銅大面具正面。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圖

這件珍貴的文物出土于三星堆遺址3号祭祀坑,埋藏在坑中部偏南位置,面具臉部朝下,其上被象牙疊壓,曆經三個多月精心清理,才得以安全出土。2021年6月23日,青銅大面具在考古人員地精心呵護下橫空岀世。大面具體量太大,為了安全提取,文保專家精心拟訂方案,科學研制加強托體,小心翼翼實施吊裝,終于獲得成功。

三星堆青銅大面具“出差”記

青銅大面具出土瞬間。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圖

考古和文物保護人員對青銅大面具的鑄造工藝進行分析研究後認為,其制作時是先分鑄成型,分别鑄造面部、臉頰後部、眼睛、耳朵等多部位,再組合成一體,大面具右側眼部還發現有經緯組織的絲綢織物殘留。具有“通天、通神”功能的絲綢與面具的組合彰顯神聖祭祀的意涵。

如此重要的文物要赴京“出差”,其安全保護工作不可馬虎。據了解,為保障三星堆文物春晚展示安全,國家文物局實地排查安全保障細節,指導支援四川省文物局、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三星堆博物館會同專業文物運輸布展機關,抽調業務骨幹,組成工作專班,精準制定文物安全保障方案,編制實施文物加強保護方案,精心組織實施文物保護、文物運輸、文物儲存、布展操作等各項工作,確定了文物安全。

三星堆青銅大面具“出差”記

青銅大面具側面。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圖

遵循最少幹預原則,采用不鏽鋼鋼構支架做完全實體性加強,確定文物狀态滿足運輸展示要求;根據文物形狀、尺寸、防震、溫濕度等各項名額要求,為文物量身定制合适的文物專用包裝運輸箱,使用恒溫恒濕的專業文物運輸車輛進行文物運輸。嚴密确定運輸路線,加強文物運輸過程的安全保衛、嚴格規範布展操作,確定萬無一失;嚴格按照文物儲存環境要求、對接落實文物運輸、儲存、展示等各環節的環境狀況,確定文物在穩定、安全的環境中儲存展示……

得益于細緻入微的保護工作,這件全球迄今發現的最大、最完整的青銅人形面具在辭舊迎新之際與廣大群眾見面。據悉,它脫胎于人物形象,展現了古蜀先民對人神世界的深刻思考和獨特了解,是古蜀文明的代表性器物;采用了與安陽殷墟青銅器相同的鑄造技術,反映了三星堆文化與中原及周邊文化的深入交流;以它為代表的三星堆面具群,印證了中華文明多元一體、博大精深的文化特質。

三星堆青銅大面具“出差”記

從業人員正在細細為青銅大面具做好保護措施。三星堆博物館供圖

截至2021年底,三星堆新發現的六個祭祀坑共出土編号文物10000多件,包括黃金面具、頂尊人像、圓方尊、大面具、神壇模型、跪姿銅人、500餘根象牙等許多精美文物,其中一些在三星堆開放式文物修複館已可近距離觀賞。銅尊、銅壘、玉璋、玉琮等衆多文物顯示蜀地與中原和長江中下遊地區文化的緊密聯系,實證中華文明多元一體的曆史發展程序。

來源:中新社微信公衆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