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戲說WM

 引文:

以前看到ATM網上發表了《SAP一句話入門》,但沒有提到WM子產品,是以自己想來寫一寫,本想把這篇文章取名《SAP一句話入門:Warehouse Management》的,但後來越寫感覺越不夠通俗,覺得這樣會對不起大家,是以就不敢用了。

言歸正題,一些朋友不太了解WM是怎麼回事,覺得倉庫管理不就是MM物料管理麼,或者找不到它們之間功能上的差別。下面就讓我随便聊聊WM吧,理不了解不要緊,你也随便看看,哈哈。

WM,即Warehouse Management(倉庫管理)。從SAP對其定義的範疇來看,在早期的版本中,把它作為MM物料管理子產品的一部分,從4.5版本開始,把它跟裝運(Shipping)、運輸(Transportation)等子產品一起,作為LE後勤執行(Logistics Execution,也叫物流執行)子產品的子子產品。注意:這裡提到的WM是SAP R/3及SAP ERP中的子產品,另外,在SCM系統中,也有自己的WM子產品,并取名為EWM,即Extended Warehouse Management。有關EWM我在這裡就不多提了,因為我也沒有機會接觸SCM系統。

WM之是以叫倉庫管理,或倉位管理,顯然它是以倉庫結構體為核心,來控制物料在倉庫中,以及倉庫與外界(在實體位置的倉庫之外或WM之外的子產品)之間的移動及方位(雖然沒有顯性到移動路徑)。首先,我們從它的系統結構上來跟庫存管理(Inventory Management,簡稱IM,下同)對比一下。

IM在是庫存地點(Storage Location,也有人叫它倉庫,為了跟WM的倉庫區分,這裡統一用庫存地點來稱呼)級别上進行物料數量級管理的,在IM系統中,我們隻能最多精确知道某個物料在這個庫存地點下總的數量(包括非限制庫存、分包庫存、供應商寄售庫存等),而無從知道它在倉庫中具體存放的位置,或放在哪個貨架第幾個格子上等等。庫存地點在IM中的上層結構是工廠(Plant),而一般一個工廠作為一個評估範圍(Valuation Area),如果是在有價值管理的工廠中,庫存地點上物料的數量本身就是直接跟庫存價值/金額挂鈎的。

WM則是用所謂的倉庫号(Warehouse Number)從地理位置上歸集的幾個或多個倉庫結構體或倉庫聯合體(Warehouse Complex),然後用它來管理IM中的庫存地點。從SAP系統功能的角度來講,倉庫号管理的庫存地點并不止局限于某個工廠下的庫存地點,它可以是跨工廠的,也可以是跨公司代碼的。

一個倉庫号下包含若幹個存儲類型(storage type),我們将具有相似存儲結構、相同出入庫方法的倉位歸為同一種存儲類型,或者叫庫存區域(Storage area)會更貼切一些,也就是一個倉庫結構體下劃分成多塊大範圍的區域,比如皮帶區、馬達區,或堆放存儲區、露天存儲區等。存儲類型包括兩種形式,實體存在的和邏輯意義上的。比如我們可以在倉庫裡劃分一個區域,專門用來收貨,我們把它命名為“收貨區”,那麼它就是實體上存在的;或者我們在系統用一個編号來表示這樣一個專門用于收貨的區域,但實際實體上可能不存在,那麼可以說它是邏輯意義上的。實際用途中,它和發貨區一樣,隻是作為一個臨時存儲區,用于表示貨物的中間狀态,因為它最終都要放置到倉庫裡某個具體實際的倉位上。

我們可以對存儲類型進行再細分,那麼就成了存儲分區(Storage Section)。比如由好幾層隔闆組成的高架貨架,由于下面幾層的貨物比較容易拿到,我們可以把它定義成一個快移動區;而比較高的幾層貨物不太好拿,我們就用它來存放一些不常用的貨物,由此把它定義為一個慢周轉區。如果我們沒有這樣的需求,可以一個存儲類型隻至少定義一個存儲分區,也就是一個存儲分區=一個存儲類型。

每個倉儲類型和存儲區都由幾個存儲面積或存儲槽位組成.這在倉庫管理應用中被稱為存儲倉位(Storage bin),在倉儲類型中是最小可用的空間機關。我們可以根據用途,可以把它劃分成大到露天堆場、集裝箱,小至一個貨架、一個格子。實際上在倉庫裡,我們用一個坐标來表示它,比如倉位01-03-05表示貨架上的第1排、第3垛、第5層;明白地講,就是給這個倉位按照一定的規則來編号。這樣,我們在系統上查詢物料的庫存時,看到有庫存在某個倉位,就知道這些物料是放在倉庫中的哪個準确具體位置。這樣就能夠很友善地把貨物找出來。

從一般意義上來講,倉庫中貨物的移動無非是:入庫、出庫、轉倉。但不管是什麼類型的移動,每一次移動SAP都會産生一個轉儲申請(或轉儲請求,Transfer Requirement),繼而系統要求對轉儲申請來建立一個轉儲訂單(或轉儲單,Transfer Order)。

轉儲申請可以定義計劃庫存轉移的幾個重要問題:

·應該移動的貨物?

·應該移動多少?

·因何人或何事要移動?

·多少庫存已經被轉移?

通常轉儲申請的産生是由SAP其它子產品的事務處理激發的自動建立,如:

·參考采購訂單的收貨處理

·在生産計劃中下達生産訂單

·自動補充揀貨區的固定存儲倉位

然後我們根據轉儲申請來建立一張轉儲訂單,系統根據你事先配置好的庫存出入庫政策幫助你确定好你所需要的資訊:

·要移動的物料号是什麼?

·要移動多少數量?

·從哪裡移出來(源倉位是什麼)?

·要移到哪裡去(目标倉位是什麼)?

然後倉管員就憑着這張列印出來的轉儲單,根據轉儲單的内容到倉庫進行揀貨,并把貨物送到指定的位置。那麼在實際的倉庫作業中,這些貨物是不是全部都到達了目的地?中途有沒有損壞?或者領料人看到實物後覺得不是它真正想要的料。在這種情況下,我們需要對轉儲單進行一個确認或取消的動作,來展現轉儲單數量和實際作業數量之間的差異。

打一個很形象的比喻:幾個人出差,要入住飯店,但入住之前得先預定呀,也就相當于一張入住申請單,在入住申請單寫好要入住哪些人、多少人等等。然後飯店的從業人員根據入住申請單去安排房間,某A和某B入住207房,某C是上司一個人入住250房等等,這就相當于一張轉儲訂單。在實際入住的時候,某C覺得這個250不好聽,或對房間不太滿意,要求換房或退房,這就相當于轉儲單确認或取消了。

最後談一個盤點的問題。大型的倉庫每年要花很大力氣進行财政年來的年度庫存盤點,往往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WM使用實時的、連續的盤點技術,以達到精确率接近100%。由于庫存是基于倉位不斷地做檢查,如果在一個财政年内每個倉位至少經過一次盤點,就認為已完成庫存盤點。或者我們做年終盤點,對倉庫中每個區域、每排貨架、每個倉位,都要進行嚴格的盤查,我們可以把它叫做“周遊倉位盤點”了,這樣盤點起來就比隻有IM時容易多了。盤點不但可以盤出物料數量的盈虧,還可以幫助我們糾正物料的存放,比如物料放錯倉位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