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小王是個工薪族,掙的錢不是很多,剛夠養家糊口。這幾年來,他千辛萬苦攢了點錢,準備買個大點的房子。本來日子過得很平實,不料

小王是個工薪族,掙的錢不是很多,剛夠養家糊口。這幾年來,他千辛萬苦攢了點錢,準備買個大點的房子。本來日子過得很平實,不料前兩天他看見鄰居李剛買了輛白色力帆車來代步,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頭啊。李剛每天開着車送孩子上學,周末還不時全家出遊,真是讓他羨慕又嫉妒。

緊接着,小王發現周圍買車的人越來越多,這讓他心裡有些沖突了。其實,小王對車并不是那麼熱衷,再說他也沒有那個實力。但是,“男人不開車,白在世上颠”。時間一長,小王這面子這虛榮心實在受不了了。他決定将積蓄拿出來買輛車,把買房子的事先緩一緩。他找了各種理由說服家人,最後總算買了一輛比亞迪,差不多花了六萬塊錢,好不心疼。接下來,小王又忙着考駕照,累得不輕。

最後,小王總算能開着車上班了。看着别人羨慕的眼光,小王很是得意了一把。不過,三個月沒到,小王就想哭了,因為他發現養一輛車的成本實在太高了。小區停車要錢,公司停車要錢,加油要錢,保險要錢。日子一下過得捉襟見肘,生活品質大幅下降。還有一些朋友總來找他借車,礙于面子又不好不借。一旦磕了碰了,小王還得自己去修。

現在,為了省錢,小王幹脆把車停在車庫裡不開,可這也不是長久之計呀。現在小王悔得腸子都青了,早知如此何必當初。房子的夢想不但泡湯了,生活也搞得一團糟。他猶豫着是賣車還是節假日開着車去做點小買賣貼補一下家用呢?他為了追逐别人眼裡的夢想,反而嚴重地影響了自己的生活品質。

想要把控自己的心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由于來自周圍的壓力,以及自己的虛榮心作祟,我們常常會被一些熱門的東西所蠱惑,無意間抛棄心中真愛的夢想,也無視自身條件與實際需求,沖過心理防線,去追逐那些貌似很有前途的事情。

文強是學天文學專業的,這專業算得上是一個冷門。但文強非常喜歡,他就愛與天文望遠鏡和星球打交道。文強宿舍裡還有幾個同學,也是因為喜歡天文才選擇這個專業的,打算為中國的天文事業作出一番貢獻。不過,随着社會壓力的增加,這幾個同學的決心漸漸動搖了,因為幹天文實在沒什麼“錢”途。畢業時,正好社會上掀起大學生創業的熱潮,他們蠢蠢欲動,也想下海撈一把,商量着合夥創業。但是,文強三思過後,決定還是去從事有關天文的工作,而他的室友則決定合夥投資做電腦生意。

畢業後幾年,文強已是一個天文機關的主任,不但待遇好,工作穩定,更重要的是有福利分房,生活沒有什麼壓力。一次,文強與室友相聚。室友們告訴他,幾個合作夥伴已分道揚镳,此後又做過不同的工作,但始終不如意,如今決定還是回歸專業工作。想起以前的事,室友們很後悔當初太沖動,錢沒掙着,還浪費了這麼多時間。

大學生初出校門,難免會受到盲從心理的誘惑。時下流行的“創業潮”其實是中國當代社會環境下的一個産物。很多人投身創業是受了環境或他人的刺激,聽多了“第一桶金”的故事,于是就一頭紮進創業夢裡,不顧自身條件,低估了其中的風險。事實證明,這樣的創業者往往以狼狽的結局收場。

我們在每一次選擇前都要獨立思考一下,傾聽來自心靈深處的真實聲音,是否無形中受到了來自四面八方的影響,是否是我們提倡的原創的夢想。隻有追求那種與你的能力相比對的原創的夢想,才可能少走彎路。是以,在你邁出自己的腳步之前,不妨先提醒自己一下:這夢想真的是我的原創嗎?

不要讓别人的想法左右了我們前進的方向,認準自己的目标,風雨兼程去實作它。人們通常不會把别人的伴侶當成自己的伴侶,但卻往往把别人的夢想當成自己的夢想。很多人形成了習慣性的“夢想盲從”心理,不敢堅持自己的夢想,甚至失去了獨立思考的能力。

其實,我們每天都在追随無數的東西:别人上大學,我們也上大學;别人考托福,我們也考托福;别人學電腦,我們也學電腦;别人發嗲,我們也跟着發嗲;别人說瘦點兒好,我們就跟着減肥;别人說鮑魚好吃,我們就去吃鮑魚;别人說養豬能發财,我們就去養豬;别人買車,我們就不惜血本也要買一輛……在這個趣味善變、各種潮流湧動的時代,我們很難把控自己的心理,經常盲目地追随别人,浪費了大量的精力和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