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不說動人的話,隻備滿桌的菜……讀懂她,才明白什麼叫年味!

作者:健康中國

01

年夜飯,365天才能一遇的這場盛宴,必須“隆重行事”。無論天南海北,無論大家庭還是小家庭,每一個個體都仿佛各種返航的小戰艦,向類似航空母艦的大家族核心靠攏、歸航。

大家族的中央廚房開張,備貨時間至少要往前推一個月,加工對象還包括各返航小戰艦特意帶回的特産。

從前,特産真是有特色的。北京炖肘子、上海八寶飯、廣州大盆菜、東北炖粉條、福建佛跳牆、徽州腌笃鮮、眉州辣香腸……“人肉”背回,情義深重。

超級年夜飯,以特産之廣博和豐富而“傲嬌”街坊四鄰。

繼大棚把季節打亂後,物流也把特産打散。三山五嶽,五湖四海,憑它什麼稀罕物,物流能到處,手即能到。嘴巴,終于過上了兒時向往的“天天過年”的好日子。

年味漸行漸變,“在哪裡吃”“跟誰一起吃”超越了吃什麼本身,精神超越了物質,心靈的滋味超越了胃腸的營養,終于演變成一場身與心的終極氧療。

當電視裡插播的廣告開始集中轟炸“今年過年不收禮”,當超市裡的背景音樂變成“咚咚锵,咚咚锵,咚咚锵”時,辦公樓格子間裡的安迪和瑪麗開始一邊忙着刷票,一邊不停簽收來自不同快遞公司的包裹。這裡面,有給自己的年終獎賞,也有要親自帶給家人的歲末饋贈。雖然可以直接把包裹寄回老家,但有種儀式感,叫“親拆親奉”。

年味,像臘月裡的霧,漫天席地,越往鄉野越濃稠。

不說動人的話,隻備滿桌的菜……讀懂她,才明白什麼叫年味!

02

年味是什麼味兒?

是媽媽的味道,媽媽廚房的味道。

媽媽的味道,最早在孕産期,腸道菌群定殖時就已經明察秋毫;更是遊子鄉愁發酵的底物,在情緒低落渴望安慰或是興高采烈急欲分享的刹那,第一時間想要重溫的味道。

天下的廚房都是相似的,廚房裡的味道卻各有不同。在過年的關鍵時候,更是各有千秋,異彩紛呈。

北方人趕得早,臘月二十三過小年,求竈王爺上天言好事,回宮降福瑞。民謠把年的叙事進度安排得明明白白: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日,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宰隻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玩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南方人則是臘月二十四送竈,也是求竈王爺“年終彙報”多說好話,明年“多撥預算”把夥食安排得熱鬧些。南方的小年有些是在正月十五,把吃喝玩樂的戰線拉得更長,而且,他們的年應該是享樂派的。年前的各種忙碌,都是為了大年初一直至正月十五的坐享其成。

母親不說動人的話,隻備滿桌的菜。無論是日常生活在一起的兒孫輩,還是過年才能回家的兒女,在母親眼裡、心底,都是需要疼愛與扶持的孩子。

生命的傳承如此神奇,孩子長成,頂天立地以後,憑他從前如何剛強能幹的母親,都會自動地後退。每過一年,就縮水一成。漸漸地、漸漸地,對孩子的叮囑與指導,從天地萬物無所不懂弱化成:“你想吃些什麼?”

不說動人的話,隻備滿桌的菜……讀懂她,才明白什麼叫年味!

03

歲月是個圈。當孩子成長為母親,母親的母親,則退化成老小孩。而廚房的味道,維系着家族傳承的變與不變。

于是,有海角小島父親撈捕、母親親手曬成的魚幹蝦仁,有深山老林老父親采、老母親手炮制的筍幹花生,有家傳泡菜,有手作臘魚,有媽媽牌自灌自熏的臘腸,有山西油潑辣子、湖南剁椒、成都辣椒面、海南燈籠辣椒醬、浏陽火焙魚、甯波手打年糕,有老火慢煨的鹹雞鹹豬頭、精心刻制的水晶肴肉小碳爐,有一個一個慢條斯理做出來的蛋皮肉餃,有外婆燒火、小姨打雜、二舅攪糖、大舅操刀做出來的花生糖炒米糖。

每一位母親都是天生的大廚,不僅安排全家人的胃,更安撫全家人的心。無論貧富豐儉,母親總有靈巧的心思,五谷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把廚房安排得火熱,将客廳鼓搗得熱鬧,讓平凡的日子飽含希望。

治大國如烹小鮮,打理廚房即是扛起家族精神标杆。

母親是充電器。逢年過節,胃腸得到了滋養,心靈加載了樂觀與堅強。年後重新放飛,返程的後備廂,是母愛裝備競賽,是家鄉的風土人情,是年味的無限綿延。

桃紅又是一年春,而今邁步從頭越。

來源:《大衆健康》雜志

作者:蘇北人民醫院營養科主任醫師 趙绮華

策劃:譚嘉 餘運西

編輯:餘運西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