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熱鬧終歸是他們的,其實與我無關”

作者:袁大島
“熱鬧終歸是他們的,其實與我無關”

回家過年的人都是幸運的,這一年的平安,從踏進家門的那一刻,

徹底得到了印證。

以溫暖的話語來形容,這是命運的饋贈,這是對一年艱辛的獎勵。

而如果以現實的體會去了解,回家過年這件事,在現如今這個年味越來越淡的時代裡,

已經成為了一個無法割舍,但也并未令人感到興奮的人生過場:

一方面,我們欣慰于家門之内的安甯。

另一方面,我們也開始發現自己與這個世界的格格不入,

已經成為了一個不可辯駁也無需解釋的事實。

“熱鬧終歸是他們的,其實與我無關”

一年未見,每個人的心裡都有話。

每個人心裡的話,往往都是話裡有話。

回到家鄉,身邊的親戚朋友,念叨的是祝福,但更多的,

還是關心你過的好不好,

你的好,是不是他們所希望,所需要的好。

幾通不早不晚的拜年電話,問候的是一年未見的不易,

這背後的客套打探,甯願隻是為了了解而了解的場面話。

過年這段期間,朋友圈裡的喜慶似乎順理成章的熱乎朝天起來,

在這溫暖到讓人有些心燥的圖文恭喜中,攀比,

也成了一種套着美好祝願外殼的勾心鬥角。

有人說,大島你是不是把人想的太壞了?

過個年嘛,大家樂呵樂呵就行了,何必走心呢?

其實人一熱鬧,就容易攀比,這早已成了衆所周知的秘密,

這就好比有些人,從一出生就是父母拿出去對比,

你過的好,會得到誇贊,但同時你也會為了這些誇贊而背負更多的壓力。

你過的不好,有些明裡暗裡的批評就會接踵而來,你接與不接(接受),都不影響背後那些人不可能停止的碎碎念。

是以這就導緻了一個現象的出現:

我們願意以善意的眼光去了解聊不完的家長裡短,但與此同時我們也不想讓自己參與其中,因為有些事情我們必須要笑着去接受,如果不笑的話,就會顯得自己心眼小,想的卑鄙,但那些真正卑鄙的想法往往就藏在這些歡聲笑語之中,我們不能點破,因為點破了,往往就會遭到反噬,而因為習俗和習慣的影響,在這個需要人們發自内心喜悅的時節,

任何一種“不夠和諧”的聲音,都會被無限放大。

這就是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回到家除了跟家人打個招呼之外,也沒什麼可以跟家人交流的東西,不鹹不淡的話聊不完,但是聊兩句之後,更願意自己回到屋子裡刷刷手機,做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因為大家都明白,有些話題,自己是主角,但也是戲子,上了這場話題的舞台,自己就必須要去有意識的取悅“觀衆”,因為戲不止一處,戲與戲之間的較量,是觀衆有口皆傳的談資:

沒話說,不是冷漠,而是不想說的太多,說到了自己的難處,說到了自己的辛苦,說到了那些隻有自己經曆過才會明白的苦。

是以與其談,不如笑一笑,

懂得無需都懂,聊也無需深聊。

“熱鬧終歸是他們的,其實與我無關”

誠然,我們不需要把所有人都想的那麼壞。

但我們也不能因為大多數都是好人,而忽略了群體之中那些缺乏友善,缺乏素質的小心思們。

也許我們知道他們是誰,也許大家都知道,

但是,得饒人處且饒人的傳統思想,讓大多數人選擇原諒:

“過年了,熱鬧熱鬧得了。”

我不想,也無權批判人們對新春佳節來臨之際,因滿心歡喜而選擇包容和了解的友善選擇,

但是,那些選擇在熱鬧的氛圍之外,獨善其身的人們,

我相信,他們的内心,也希望這個年能夠過的平安,過的喜慶:

當大多數人的善意讓這個世界看起來足夠完美的時候,

無論是熱鬧的歡聚,還是獨處的體味,

他們,都在用自己的方式,

去體味這個“來之不易”的春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