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唐詩大氣除夕詩六首:一宵猶幾許,兩歲欲平分

唐詩明快除夕六首賞讀:冬盡今宵促,年開明日長

除夕,是指農曆一年的最後一夜,當然這個夜終止在淩晨子時。

除夕這個詞最早見之于晉朝周處的《風土記》,”蜀之風俗,晚歲相與饋問,謂之饋歲。酒食相邀為别歲。至除夕,達旦不眠,謂之守歲。“

說四川地方的風俗,是每年歲末,互相饋贈問候,稱為饋歲,互相邀請喝酒,稱為别歲,到了除夕這天晚上,到早上都不睡覺,稱為之守歲。

注意,這是晉朝時代,周處寫的四川風俗,他本人是江蘇人,一生做了很多地方的太守,除夕可能是他江蘇一帶對大年夜的稱謂,而四川屬于閉塞的古老原始的地區,這裡的人民,過年民風淳樸, 在歲末互相贈禮問候宴請,到了除夕夜,通宵達旦,這樣的狂歡或者其他地方也有,但是周處認為這裡更加不同。

那麼我為什麼說除夕這個詞,可能是周處江蘇一帶的民間稱謂呢?因為在之後,除夕這個詞在古籍詩詞中出現,是在北宋。北宋之後,農曆新年前的一夜才廣泛叫作除夕。

那麼宋朝之前,除夕叫什麼呢?

晉朝之後的南北朝齊國人書寫的《魏書》,”高宗和平三年十二月,因歲除大傩之禮,遂耀兵示武。“也就是南北朝時代的北魏,除夕那天稱為”歲除“,要舉行擊鼓驅除鬼神瘟疫的大典。

隋唐沿用了”歲除“來代表農曆新年的前一天。

唐朝的除夕,不叫除夕,官方曆史典籍稱為”歲除日“,詩詞則多用歲除,除日,除夜,來表達這一天。

不管是用歲除,還是除日除夜,都代表着這一天的與衆不同。因為這是一個辭舊迎新,即将進入新年的日子。唐朝此時已經普及了守夜的風俗,用歡樂和不眠迎接新年。

唐詩大氣除夕詩六首:一宵猶幾許,兩歲欲平分

”歲陰窮暮紀,獻節啟新芳。

冬盡今宵促,年開明日長。

冰銷出鏡水,梅散入風香。

對此歡終宴,傾壺待曙光。“太宗皇帝詩《除夜》

這是早唐的詩,雖然作者有不同說法,一種是說唐太宗李世民的詩,一種說是唐朝董思恭的詩,但是都可以歸在大氣早唐時代。

一年的光陰走到了盡頭,在除夜裡開啟了新的春天的芬芳。

冬天在這個晚上倉促過去,子夜之後就是明天,就是新年,就是亮堂堂的陽光春天。

那冰淩消散在如鏡子一樣的水面,那梅花有着随着春風蕩漾的香氣。

我們在這裡通宵歡會,傾倒美酒,等待明天早上的太陽。

這首詩有着早唐的明朗大氣,帶着明爽歡快的宮廷氣息。無論是唐太宗李世民還是中書舍人董思恭的作品,都有着贊美此夜迎新年的大氣象。

唐詩大氣除夕詩六首:一宵猶幾許,兩歲欲平分

”今歲今宵盡,明年明日催。

寒随一夜去,春逐五更來。

氣色空中改,容顔暗裡回。

風光人不覺,已著後園梅。“ 唐 朝· 史青除夜(一作王諲詩)

這是盛唐開元早期的作品。依舊是濃濃大氣的守歲迎新的情懷。

是站在年歲的高度。

今年的一年,今天晚上就要過去了,明年,馬上就有明日的時光來催促。

寒冷的冬天,随着今天過去,冬春交替,五更就有春天随着時間走來。

五更在寅正四刻,寅正四刻,相當于現在的淩晨四點到五點間,正是黎明時候。

那冬春不同的陰陽之氣是在夜空中就悄然改變,春天的容顔是這樣悄悄回到人間。

這樣的改變,随風潛入夜,一般人很難察覺,但是,你去看看後院的梅花,必會有所不同啊。

當然不同。

梅花這種特殊的植物,此時正是它的盛花期,每天會有無數的花蕾綻放出新花,更加不同的是,昨夜還是冬梅,今天得叫春梅了。

自然梅花也仿佛帶着了特殊的和昨天不一樣的春意啊。

至少人們的心理,春梅肯定比冬梅更加漂亮陽光芬芳哦。

唐詩大氣除夕詩六首:一宵猶幾許,兩歲欲平分

”除夜清樽滿,寒庭燎火多。

舞衣連臂拂,醉坐合聲歌。

至樂都忘我,冥心自委和。

今年隻如此,來歲知如何。“唐 · 張說《嶽州守歲 》

張說是跨兩朝的人,先是武則天時代的宰相,後來是唐玄宗時期的高官,複位宰相,但是有一段時間貶谪到嶽州做刺史。這是他在湖南嶽陽看到的除夜守歲的不同風俗。

唐朝湖南仍舊是相對封閉和原始,這裡有很多高山和少數民族,這裡寫了大年夜的不同的熱鬧和民俗。

在除夜斟滿了美酒,而巨大的庭院中燃起了篝火,這是最古老原始的爆竹,用燒竹子的脆響和焰火驅除鬼魅。這是湖南地方除夜驅除瘴疫的古老遺存。

那穿着盛裝的女子,挽着胳膊圍着篝火跳舞,坐着的人齊聲應和着民歌。

看到這裡,你是不是有種很熟悉的少數民族火把節的感覺?

這種快樂到了極限,大家都忘記了身份,隻靠着心去應和着歌聲和氛圍,這是忘我的狂歡啊。

我今年在這裡看到了過年迎年的盛況,不知道明年是否還能在這裡做官。

張說也算資深上司了,可是湖南這裡的除夜狂歡,仍舊深深震撼了他。原始,高亢,歡快,神秘都有。

唐詩大氣除夕詩六首:一宵猶幾許,兩歲欲平分

”金吾除夜進傩名,畫褲朱衣四隊行。

院院燒燈如白日,沈香火底鬥音聲。“ 中唐 · 王建《宮詞一百首 其八十九》

中唐的王建,雖然身世坎坷,仕途艱難,54歲才做太府寺丞,轉秘書郎,但是也正是這樣的職位,讓他以一個小官吏的身份,了解了别人所不知道的宮廷。此時他兩鬓斑白,滄桑的過往沉澱出了平和,像最好的攝像師,用詩寫下了他知道看到的宮廷種種風俗掌故。

在大年夜,由宮殿的侍衛扮演巫師,進行驅除瘟疫神鬼的歌舞。

他們穿着奇異的畫着圖騰的褲子,上面穿着紅色的上衣,分為四隊,進行儀式。

宮廷内的每個院落都點燈燒蠟燭,如同白天一樣光亮璀璨,那宮廷中間燃燒着巨大的沉香木,在篝火旁邊,大家笙歌不斷,高潮疊起,通宵狂歡。

他的詩為我們展現了唐朝宮廷的除夕夜,其中驅除瘟疫的儀式是重點,院子中焚燒的沉香,是代替了竹子篝火,更加高大上。

因為作為鞭炮的爆竹,是在宋朝之後才流行,之前都是用燃燒竹子或者篝火發出的脆響和煙霧用來輔助驅除疫鬼祟。

唐詩大氣除夕詩六首:一宵猶幾許,兩歲欲平分

”殷勤惜此夜,此夜在逡巡。

燭盡年還别,雞鳴老更新。

傩聲方去病,酒色已迎春。

明日持杯處,誰為最後人。”中唐 · 盧仝《除夜其一 》

大家此夜不睡,珍惜這一年最後的夜晚,這個夜晚也仿佛舍不得走,一直在人間的歡樂中徘徊。

等到蠟燭燃燒盡了,舊年才依依不舍地告别。

聽見雞鳴的聲音,雞聲雖老,是舊年雞,可是聲音卻是新年的聲音啊。

傩,在唐詩裡經常出現,是古代在臘月舉行的一種驅疫逐鬼的儀式,是原始巫舞。

傩聲,當然就是在這種儀式當中的發出是特殊的聲音。

盛大傩戲儀式剛剛做完,已經半夜,到了第二年,杯中的酒也成了迎春酒。

那明天還有誰,是最後喝到這種迎春酒的呢?

新舊年在一夜之間的交替,神奇神秘熱鬧,儀式感中也常常讓人有着時光的新舊之感,又轉而融入新年的洪流,這就是除夜,這就是讓人目眩神迷又百感交集的古老中國的跨年夜啊。

唐詩大氣除夕詩六首:一宵猶幾許,兩歲欲平分

“殘臘即又盡,東風還坐聞。

一宵猶幾許,兩歲欲平分。

燎暗傾時鬥,春通綻處芬。

明朝遙捧酒,先合祝吾君。”中唐 · 曹松《除夜 》

這個夜晚,一年最後的歲月即将流逝,坐着不動,新年和春風就已經撲面而來。

一個夜晚并沒有多長,卻是橫跨兩年,平分新舊,何其神奇啊。

這句詩是我看到描寫除夕夜最大氣神奇的句子。

這真是特殊的夜晚,新舊兩年,冬春同夜,一年一度。

庭院中的篝火已經黯淡,但是酒杯沒有停,春天順利回歸,過處梅花芬芳。

我打算太陽升起的時候,捧上一杯酒,我要祝賀太平盛世,祝賀當今聖上!

在傳統的中國,忠君和愛國密不可分。

大唐是中國古代社會的巅峰時段,從這六首早唐盛唐中唐的詩裡,我們感受到了唐朝的除夜,就是除夕,那種濃厚的歡快大氣明麗的氣息。

唐詩大氣除夕詩六首:一宵猶幾許,兩歲欲平分

實際這種感覺,當代人也有。在一個太平安定的時代,人們的除夜和新年充滿了對未來的期盼和美好生活的描寫。拿起你手中的筆,記錄盛世下你的除夕和新年吧!

初衣勝雪為你解讀詩詞中的愛和美。圖檔來源于網絡。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