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從B站到央視春晚,為何“隻此一卷”?

“我就知道有它!”

1月30日晚,2022年央視春晚節目單剛一公布,不少網友就在網上“凡爾賽”自己的“先知先覺”。不是“我想死你們了”,也不是“難忘今宵”,網友說的,是舞蹈詩劇《隻此青綠》。

“太美了!絕絕子”“今年晚會MVP”……前不久,《隻此青綠》亮相bilibili“2021最美的夜”跨年晚會,向來“挑剔”的B站網友把“就這樣被你征服”委婉地打在了彈幕公屏。從B站跨年晚會到央視春晚舞台,如此“破圈”,為何“隻此一卷”?

從B站到央視春晚,為何“隻此一卷”?

《隻此青綠》劇照。中國東方演藝集團供圖

細節品控:“隊形精确到眼神”

《隻此青綠》通過“展卷、問篆、唱絲、尋石、習筆、淬墨、入畫”七個篇章,講述了一位故宮青年研究員“穿越”回北宋,以“展卷人”視角“窺”見畫家王希孟創作《千裡江山圖》的故事。

故事稱不上複雜,隻是舞者全程無聲的演繹和部分情節、場景抽象化的表達,一定程度提高了觀衆“入畫”的門檻,但這并不妨礙《隻此青綠》倚美“出圈”。

青綠山水巅峰之作《千裡江山圖》自帶光環,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的總編導、電視劇《琅琊榜》《僞裝者》的作曲家、歌劇《圖蘭朵》的舞美設計師等“夢幻”主創團隊打底,《隻此青綠》為觀衆呈現了“每一幀都是畫”的視聽盛宴。

這還隻是“面兒”。“裡兒”,是團隊對美的敬畏、對細節的苛求。

總編導周莉亞、韓真透露,該劇僅前期創作就耗時一年多,創排用了5個月,團隊多次與故宮博物院專家座談交流。“團隊裡的每一個人都懷着最大的虔誠創作這部舞蹈詩劇。”韓真說。這份虔誠,也給該劇文博顧問、故宮博物院書畫部研究館員王中旭留下了深刻印象:“他們的問題,隻有你想不到的,沒有他們問不出來的。”

從B站到央視春晚,為何“隻此一卷”?

團隊對細節拿捏到什麼程度?答案是:“氣息連綿不斷”,“隊形精确到眼神”。從B站《隻此青綠VLOG|我們在B站跨年晚會的奇妙之旅~》這段彩排花絮可見一斑:

“側旁腰起,既有那種慵懶的氣質,同時氣息是連綿不斷的。連綿不斷這個很重要,這些是非常細節的環節。還有剛才有一段,這裡我們要定一下。有的人視線是在這兒,有的人直接在這兒,這是非常不齊的,我們都以夢夢的視角,這樣好統一。”

較真兒至此,才有了《隻此青綠》所見即美的驚豔,才激發出網友“觀看過程可以正常呼吸”的俏皮。更難能可貴的是,從首演到巡演,創作團隊一直收集觀衆回報,進行修改和調整。

周莉亞說:“《隻此青綠》沒有最終的版本,隻有最好的版本。”

深層共鳴:你我皆是展卷人

深層的共鳴往往後知後覺。

每至演出“高能”處,掌聲在劇院經久不息,彈幕持續刷屏。所見即感動,但感動不止所見。“是不是我們的基因裡有某種開關,一看這種就想哭!”觀衆和網友的眼睛是雪亮的,智慧是線上的:看似情不知所起,卻将解碼密鑰指向了内在、指向了深層。

中國人内斂,對情感的表達更是如此。《隻此青綠》對美的呈現觸動觀衆心弦,讓再内斂的觀衆也難以克制骨子裡躍動的DNA,而撩動DNA的,是我們的中華傳統文化。

你以為它不顯山露水,殊不知它早将存在感埋在每一位慕名而來的觀衆的基因裡。換言之,看演出之前,美與感動已存在于觀衆的腦海、心中,《隻此青綠》所做的,不過是把他們對美的回報勾了出來。

正如國家文物局博物館與社會文物司副司長金瑞國所說:“《千裡江山圖》所代表的文化精神,遠隔千裡、千年卻又近在咫尺、眼前,始終在千萬觀衆心中,從未消散。”

從B站到央視春晚,為何“隻此一卷”?

這種深層的共鳴,在舞劇尾聲達到高潮。

展廳内,男女老幼絡繹不絕。長長的展櫃兩端,展卷人、王希孟相望無言:一個深鞠一躬,一個作揖緻禮。

這是文物研究員與研究對象的“奔現”,也是古與今在平行時空的相遇!

“王希孟和展卷人隔空對望的瞬間,一下子把我‘擊穿’了,碰到了心底最柔軟的地方。”《隻此青綠》藝術顧問、中國舞蹈家協會主席、博士生導師馮雙白對這一幕贊歎不已,“中華民族的傳統不隻有放在展櫃裡的展品,而是活在當下、活在我們的内心。”

台上的展卷人,是王希孟的“觀衆”。台下的觀衆,又何嘗不是這無垠山河的“展卷人”?

高山流水覓知音。“如果觀衆能從《隻此青綠》中感受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燃起對傳統文化的熱愛,我們的辛苦也就值了。”編劇徐珺蕊說。

藝媒互鑒:get“破圈”新密碼

《隻此青綠》由故宮博物院、中國東方演藝集團有限公司、人民網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出品。

這樣的“聯名款”并不多見。人民網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總裁葉蓁蓁将其視為“一次文博與藝術的連線、一次藝術與傳媒的互鑒”。

自創意誕生那一刻起,《隻此青綠》不僅是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的一次有益嘗試,也是中國東方演藝集團争做“藝術生産國家隊、體制創新排頭兵”的一次生動實踐。

中國東方演藝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景小勇表示,《隻此青綠》牢牢把握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寶貴價值,在文博、舞蹈、音樂、文學和非遺傳承中探尋和提煉符合當代視角的審美精髓,打造出了符合文藝工作“國家隊”引領性、示範性作用的精品力作。最專業的文博機關、文藝院團和權威黨媒攜手,将藝術生産、轉化、營運、傳播融為一體,讓參與其中的每一個人都成為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展卷人”“遞藏者”。

從B站到央視春晚,為何“隻此一卷”?

演出期間,人民網通過圖文、短視訊等多種形式進行了全方位報道,不斷拉近劇作與公衆的距離。首演結束,相關報道累計曝光量已達2.47億。人民日報海外媒體平台、人民網9大外文語種同步發稿,有效放大了作品的海外傳播聲量。

1月20日,《隻此青綠》舉行2022年百場巡演新聞釋出會。會上,人民網黨委委員、監事會主席唐維紅将《隻此青綠》的“破圈”密碼概括為“三個力”: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中國東方演藝集團藝術家們的智慧與實力、出品方合作方的合力。近年來,從圖書《這裡是中國》到影片《我和我的祖國》《金剛川》,人民網的“聯合出品”量質并進,藝媒互鑒的“破圈”密碼越發明晰,媒體深度融合的紅利持續釋放。

2021年8月,《隻此青綠》在國家大劇院首次“展卷”,後在上海、蘇州、廣州、深圳等16個城市演出50餘場,所到處皆一票難求。人民網微網誌話題#千裡江山圖活了#和#舞蹈詩劇隻此青綠#總閱讀量超6100萬,創意短視訊《挑戰青綠腰》累計閱讀量5840萬、點贊218萬。人民日報、人民網海外社交媒體賬号的網友評價《隻此青綠》為“頂級的演出”,并向參演人員緻謝:“謝謝你們呈現了偉大的曆史。”從線下到線上,《隻此青綠》的人氣和口碑都“赢麻了”!

日前,該劇已确定3月啟動第二輪巡演,涵蓋海口、成都、杭州、廣州、合肥等近40個城市,預計演出場次120餘場。等不及3月開票,不妨先在春晚舞台一睹《隻此青綠》風采,相信新的直播技術定會帶來新的感官盛宴。

“無名無款,隻此一卷。”

“人民網+”用戶端 丁濤

來源:人民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