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過年必吃的餃子,竟有1800多年曆史,唐代餃子和現代的如出一轍

初一日正旦日,五更即起,焚香發炮。飲食椒柏酒,吃水點心(即餃子)。或暗包銀錢一二于内,得之者以蔔一歲之吉,是日亦互相拜祝,名曰賀新年也。——劉若愚《酌中志》

過年必吃的餃子,竟有1800多年曆史,唐代餃子和現代的如出一轍

前言

爆竹聲聲除舊歲,對于中國人來說,春節是非常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北方地區一直以來都有過年吃餃子的習俗,在一些古籍中也可以了解到,即便是皇宮中過年也是要吃餃子的。據傳餃子起源于東漢時期,距今已經有1800多年的曆史,在新疆出土的唐代文物中,考古學家就發現了唐代的餃子。

過年必吃的餃子,竟有1800多年曆史,唐代餃子和現代的如出一轍

千年之前吐魯番也流行吃餃子

在新疆吐魯番一帶的唐代古墓中,在随葬品中發現了形似餃子的東西,和現在人吃的餃子相比,形狀也是似月牙狀,隻不過必現在人吃的餃子略微小一些。通過考古發現,可以證明的是,早在唐代吐魯番地區就有吃餃子的習慣。

過年必吃的餃子,竟有1800多年曆史,唐代餃子和現代的如出一轍

在人們的印象中,餃子一直是漢族人的傳統小吃,餃子食物在新疆吐魯番地區被發現,足可以證明在1000多年前的唐代,餃子已經通過一些管道傳入西域,而且大受歡迎,足見當時在飲食文化上也有一些交流。

有很高的研究價值

新疆吐魯番出土的餃子中,有2個餃子儲存得非常完整,在經過專家的研究後發現,這種餃子的外皮用的是小麥粉,但是餡料部分因為時間久遠風幹嚴重已經難以辨識,即便如此這些餃子的發現對于研究古人的飲食習慣以及農業發展也有着重要的意義。

過年必吃的餃子,竟有1800多年曆史,唐代餃子和現代的如出一轍

實際上在新疆地區不止一次在古墓中發現餃子,在1990年鄯善縣三個橋墓地同樣出土了餃子,而這些餃子比唐代古墓中的餃子時間更久遠,可以追溯到魏晉南北朝時期,這也是目前為止考古發現最早的餃子。飲食也是文化的一種,飲食習慣的變化對于研究當地的曆史有着重要的意義。除了能夠說明餃子在當時從中原傳入新疆,也有一種可能是古人遷徙将飲食習慣帶到了新疆。

過年必吃的餃子,竟有1800多年曆史,唐代餃子和現代的如出一轍

合理推測唐代的餃子餡

出土的新疆餃子中,人們還是會好奇唐代人吃的餃子是什麼餡的,通過研究唐代人的飲食習慣,以及新疆吐魯番地區當時種植的農作物,考古專家對餃子的餡料進行合理的推理,給出了幾種可能性較高的餃子餡的組合形式。

過年必吃的餃子,竟有1800多年曆史,唐代餃子和現代的如出一轍

古代養殖業不發達,是以想要吃肉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是以餃子餡也多以素餡為主。唐代人餐桌上比較常見且适合做餡料的蔬菜有:芹菜、韭菜、葵菜、蘿蔔、蕪菁以及白菜等。當時白菜的種植量不高,即便白菜餃子深受現代人的喜愛,但是在唐代用白菜做餃子餡的可能從不大。

過年必吃的餃子,竟有1800多年曆史,唐代餃子和現代的如出一轍

總結

飲食文化是不斷發展的,但是有些東西也保持了傳統,過年吃餃子的傳統一直流傳至今。隻不過現在的餃子,在餡料上和古代相比有了很多變化,但唯一不變的是人們對團圓和新的一年的期盼。

【參考資料】《酌中志》

【圖檔來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