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元憲宗稱帝後,就把富庶的中原地區賞給弟弟忽必烈掌管。忽必烈大喜過望,大擺筵席,和幕僚舉杯慶賀。漢臣姚樞說道:“這地方要不

作者:不思娛

元憲宗稱帝後,就把富庶的中原地區賞給弟弟忽必烈掌管。忽必烈大喜過望,大擺筵席,和幕僚舉杯慶賀。漢臣姚樞說道:“這地方要不得,要了就後患無窮!”

元憲宗蒙哥即位,大封宗室,尤為偏愛弟弟忽必烈,便把攻掠下的中原地區的軍民都賞給忽必烈。

忽必烈自以為賞賜豐厚,很是高興,便設宴款待部下,以示慶祝。

部下們都紛紛向忽必烈慶賀,隻有漢臣姚樞默然無語,忽必烈素來敬重姚樞,知道必有緣故,待衆人散去後,便單獨留下姚樞,問他原因。

姚樞說:如今若論土地廣大,群眾之多,财賦之厚,沒有能比得上中原地區的。這地方的軍隊和群眾都歸大王所有,皇上去統治誰,萬一有一天大臣們向皇上進言,皇上一定會後悔,想辦法把這些都奪回去,大王豈不是空歡喜一場。

忽必烈一聽,覺得有理,酒也醒了,問姚樞:"那該怎麼辦?"

姚樞說:"您隻要兵權,把群眾和财富都還給皇上,軍隊的費用再向皇上索取,這樣就名正言順了。”

後面,蒙哥準備開始清洗朝廷,但見忽必烈情真意切,看在一母同胞的份上,決定不計前嫌地放過這位親弟弟,繼續由他經營漢地,忽必烈則趁機強化在漠南的統治,并任用大批漢臣輔佐自己。受到漢文化熏陶,他對儒學經典愛不釋手,主張使用漢法治理中原。

公元1258年,蒙哥分三路大軍攻打南宋,企圖畢其功于一役,然而,戰況并未像他預料的那般順利,小小的釣魚城猶如一排鐵齒鋼牙,将他的大軍緊緊咬住,根本無法前進一步。蒙哥不禁陷入焦灼抓狂的狀态之中,甚至開始懷疑人生。

由于蒙軍沒有固定薪水,他們的收入基本來自于攻下城池後的劫掠所得,如今在一個小小的釣魚城耗費了那麼多人力和物力,倘若空手而歸,将士們肯定怨聲載道,蒙哥在軍隊中的威信必會一落千丈。不到别無選擇,蒙哥絕不退兵。

公元1259年,蒙哥為了鼓舞士氣,親自披甲上陣。結果剛一亮相,就被等候多時的南宋守軍盯上了,頓時,各種炮石箭弩全往他這邊招呼,蒙哥還未來得及轉身逃遁,就被打成重傷,立刻奄奄一息,蒙軍冒死将他擡了回去。

事發突然,蒙哥根本沒想過自己會倒在釣魚城下,是以,未曾冊立繼承人,連遺命也沒來得及留下,就陷入了昏迷之中。沒過多久,蒙哥很快失去了生命體征。

忽必烈生于1215年,是成吉思汗幼子拖雷的第四個孩子,他的生母是唆魯禾帖尼。據說他是成吉思汗最鐘愛的孫子。從小,忽必烈就同父親拖雷一起征戰沙場,父親去世時他才17歲。

然而直至過了而立之年,忽必烈才掌握重要上司權。盡管成吉思汗指明了繼承權的配置設定問題,子女們也遵循了他的遺囑,但是到成吉思汗孫子輩掌權的時代,蒙古國已經變得四分五裂。成吉思汗的兒子窩闊台汗死後,其妻子昭慈皇後統治了一段時間,後來她的兒子貴由繼承了王位。貴由汗死後,其遺孀欽淑皇後宣布攝政。

後來,蒙哥當選為蒙古國大汗,他是拖雷和唆魯禾帖尼之子。蒙哥汗死後,忽必烈兄弟之間展開對王位的激烈争奪。

其中最小的弟弟名叫阿裡不哥(稱為蒙古草原上的“家族守護者”),他有着身為金帳汗國的汗王哥哥拔都,以及馳騁北方草原的侄子海都的支援。王位的下一位繼承者本是忽必烈,但是阿裡不哥的支援者反對忽必烈執政,認為他過于“漢化”,行為舉止不夠“蒙古化”。

可是最後皇位還是屬于忽必烈!

1260年5月5日忽必烈登基成為大蒙古國皇帝即蒙古帝國大汗。忽必烈釋出稱帝的即位诏書《皇帝登寶位诏》,在诏書中,他自稱為“朕”,稱他的哥哥元憲宗蒙哥為“先皇”。1260年5月5日忽必烈登基成為大蒙古國皇帝即蒙古帝國大汗。

忽必烈釋出稱帝的即位诏書《皇帝登寶位诏》,在诏書中,他自稱為“朕”,稱他的哥哥元憲宗蒙哥為“先皇”。忽必烈恢複的行政機構治愈了一個世紀之久的戰争創傷。宋朝滅亡後,元朝保留了宋朝的機構和全部行政官員,而且還盡一切努力得到了當時任職官員們的個人的效忠。

在位期間,忽必烈注意選用人才,重用漢臣,如董文炳(忽必烈稱其為董大)、劉秉忠、張弘範等,任命色目大臣阿合馬掌管國家财政。采用漢法,建立各項政治制度。如在地方上建立行省,中央設中書省,開創大陸省制之端。他設立“司農司”、“勸農司”等專管農業的機構,以勸農成績作為考核官吏的主要标準,并令人編輯《農桑輯要》于至元二十三年頒行全國。為加強對邊疆地區管理,開辟中外交通,在各地建立驿站,鞏固了對全國各地的統治。

 一代雄主果然不凡

元憲宗稱帝後,就把富庶的中原地區賞給弟弟忽必烈掌管。忽必烈大喜過望,大擺筵席,和幕僚舉杯慶賀。漢臣姚樞說道:“這地方要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