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張弘:俄開啟與西方互動新模式?

作者:環球網

來源:環球時報

從2021年末開始至今的俄烏邊境軍事對峙危機仍在持續。26日,美國方面表示在與北約盟國和包括烏克蘭在内的歐洲夥伴磋商後,對俄羅斯的“安全要求”做出了書面回應,并再次呼籲美俄進行外交對話。同時,美常務副國務卿舍曼當天稱,俄方仍然準備在2月中旬前對烏克蘭使用武力。一邊扣着扳機,一邊又在尋求對話。這正形成俄羅斯與西方互動的新模式?

張弘:俄開啟與西方互動新模式?

在美西方持續對俄地緣戰略空間進行擠壓後,莫斯科開啟了風險等級更高的軍事對峙反制模式——在烏克蘭周邊部署重兵,舉行大規模軍事演習。美西方則不斷炒作俄羅斯“可能入侵”。莫斯科為何會選擇通過這種模式與西方打交道?其中有着深刻的曆史和現實考慮。

首先,西方對俄羅斯的輕視,導緻外交溝通越來越難。冷戰結束後,美西方自視為冷戰的勝利者,無論是在經濟發展,還是在政治改革方面都熱衷于扮演“教師爺”,對他國内政“指手畫腳”。西方雖一度接納俄羅斯加入“七國集團”,但并沒有将其視為真正的集團成員。西方國家始終将擁有巨大核武庫的俄羅斯視為主要安全威脅,且不斷地蠶食和圍堵俄羅斯的戰略空間。西方一方面将吸納華約成員國加入北約和歐盟視為消化冷戰遺産,另一方面将吸納“後蘇聯地區”加入西方政治、經濟和安全體系視為鞏固冷戰成果。完全無視莫斯科對于北約擴張的擔憂,以及俄羅斯社會對“後蘇聯地區”的特殊感情和曆史記憶。

進入21世紀後,西方還不斷支援俄周邊國家的“顔色革命”,鼓勵這些國家倒向美歐。西方對俄羅斯的輕視最終導緻雙方信任水準不斷下降,雙方在格魯吉亞和烏克蘭爆發了激烈的地緣政治博弈。而且西方一些政客和媒體在描述俄羅斯及俄上司人時經常語帶貶損之意,暴露出他們對俄羅斯的極不尊重、傲慢乃至敵意。冷戰雖然已結束多年,但是在西方,冷戰思維仍有深厚的土壤。

其次,戰略耐心逐漸被消磨,促使俄羅斯改變與西方打交道模式。俄羅斯社會對西方一直存在着美好的願望。冷戰結束後,很多俄羅斯人從文化、政治制度和市場模式角度認為,自己理應是西方世界的一員。但俄羅斯在20世紀“擁抱西方世界”的實踐并不理想,北約和歐盟熱情地接納了東中歐國家加入,甚至還把某些“後蘇聯國家”視為潛在的入盟和入約對象。而俄羅斯卻仍然是西方眼裡的“他者”,歐洲國家将俄羅斯加入歐盟比喻成“大象進澡盆”。

俄羅斯在一段時期裡曾十分重視與美國的關系。例如,“9·11”事件後,普京第一時間向小布什政府發出支援信号,迅速表态全力支援美國打擊恐怖主義。奧巴馬執政時期,在經曆了俄格戰争之後,美俄上司人仍然努力“重新開機”關系;在2014年烏克蘭危機之後,普京仍沒有放棄改善與美國的關系。縱觀冷戰結束的30年,俄羅斯大部分時間将改善與西方關系作為外交的重心之一,莫斯科始終保持着巨大的戰略耐心。

但美西方對俄羅斯的外交圍堵和打壓将這種戰略耐心一點點消耗殆盡。拜登政府執政以來,美國重整西方國家對俄的“統一戰線”,力求跨大西洋聯盟在外交和軍事上共同行動。2021年,美國和歐盟一起出台了多項對俄羅斯的制裁,并驅逐俄羅斯外交官。這些聯合行動令莫斯科感到與西方改善關系的空間幾乎為零。在華盛頓的鼓噪下,歐盟内部以英國和東歐國家為代表的“反俄聲勢”逐漸壓過支援與俄對話的德國和法國。

尤其突出的是,北約不僅在軍事上加速向東擴張,而且其行為越來越具有冒險性和挑釁性。近年來北約在黑海、波羅的海舉行軍事演習的規模越來越大和頻率越來越高;北約還在波羅的海國家設立快速反應部隊,在羅馬尼亞、波蘭設立新的軍事基地和反導系統基地;與烏克蘭的軍事合作水準不斷提高,軍援規模快速上升。2020年6月,北約給予烏克蘭“能力增強夥伴國“地位,此舉意味着烏克蘭成為北約的“準成員國”,獲得了除集團安全保護條款以外的所有“成員資源”。而且北約向其提供情報、訓練、後勤和指揮方面的全面支援,烏克蘭也可能向北約提供軍事基地。

第三,俄羅斯開啟與西方互動新模式是必然之舉。重讀普京在去年4月發表的國情咨文,有助于我們了解今天俄羅斯與北約的緊張互動。普京說,俄羅斯已經表現得謹慎低調、溫文爾雅,俄方希望與所有國際夥伴保持良好關系,“我們真的不想燒毀(連接配接雙方的)橋梁”;一些國家不要把俄羅斯的謙遜當作軟弱,如果誰敢越過俄羅斯的“紅線”,燒毀甚至炸掉橋梁,俄方的回應将是“不對等、迅速和強硬的”。

44年的美蘇冷戰曆史證明,單純依靠擴充軍備不能實作絕對安全,單邊安全等于不安全。冷戰思維和零和遊戲隻能制造更大的風險。最近在烏克蘭周邊地區的安全危機不是簡單的北約是否擴大問題,而是美西方引發的國際安全機制危機,乃至全球治理危機。(作者是中國社科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