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孩子書包亂得堪比拾荒,做到起碼的整潔,是優秀的基礎要求

文|小魚奶爸日記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

不注重整潔、不愛收拾整理是大部分孩子都會存在的問題,但随着年齡增長,他們的形象與生活、健康息息相關,如果不加以改正,勢必會帶來不利影響,畢竟誰也不願意和邋裡邋遢的人做朋友。

書包亂成一鍋粥,邋遢的孩子容易被人看輕

前幾天朋友去學校接女兒,沒想到映入眼簾的一幕簡直讓她驚掉下巴。一個三年級小男孩的書包,亂得堪比拾荒。

書包每一個夾層的拉鍊都是敞開的狀态不說,裡面的書本、試卷更是不忍直視,試卷有的歪七扭八地折起來,有的是直接用手團起來的。

孩子書包亂得堪比拾荒,做到起碼的整潔,是優秀的基礎要求

最誇張的是,小男孩的書包裡還放了一根跳繩,隻是這條跳繩的一頭在書包裡,一頭在地上拖着試卷“匍匐前進”。

再看看小男孩悠閑地晃動着自己的小步伐,将原本應該在肩膀上的書包肩帶,分别放到兩個胳膊肘處,全然一副不在乎的模樣。

孩子書包亂得堪比拾荒,做到起碼的整潔,是優秀的基礎要求

眼看着書包裡的書本要“越獄”了,朋友緊跟着一路提醒他,可他就算沒聽見一樣繼續往前走,無奈隻能把他掉在地上的書本和試卷撿起來,交給接他的爺爺奶奶。

“亂糟糟”的孩子,長大後也很難優秀

其實孩子書包亂、不好好背書包,這些都是内心散漫的表現。

就不說井井有條,因為确實很多人都不愛收拾,但做到起碼的整潔,是優秀的基礎要求。

如果我們隻說書包,隻能起到制表的效果,并不能及裡,要想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還是要提高孩子對自己的要求。

父母是孩子的啟蒙老師,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由此可見,父母的言行舉止對于孩子的影響是非常深遠的,孩子身上的某些個性和品質總能在父母的身上找到源頭。

孩子書包亂得堪比拾荒,做到起碼的整潔,是優秀的基礎要求

在家庭的教育中,父母給孩子展現出什麼樣的形象,孩子在童年時期就會形成什麼樣的個性、品德。

這個時期的他們模仿是他們最主要的學習方式,而這種模仿毫無選擇性,不僅會影響孩子,甚至可能被孩子全盤接受。

如果媽媽不愛幹淨,家裡衛生等都比較差,那麼孩子自然也是這樣的。

孩子書包亂得堪比拾荒,做到起碼的整潔,是優秀的基礎要求

别讓邋遢影響孩子的發展

孩子邋遢的習慣,不僅被遭人嫌棄,還會影響到今後的工作。

美國的一所就業機構曾經做過這樣一個實驗:選取學曆平平儀表整潔和學曆豐富不修邊幅兩組人員進行面試,最後發現前者的錄取率要比後者高30%。

對此,面試官給出的解釋是:一個人的外表是很大程度上是内心的展現,外表幹淨整潔的人說明他們在内心裡對自己是有要求的。如果在面試這麼嚴肅的場合,都不注重管理自己的形象,我們無法相信他可以在今後的工作中認真負責。

從上述實驗可以看出,邋遢的習慣實際上也屬于不自律的行為。如果日常生活中随處亂扔、亂放東西,缺乏限制,一旦養成這樣的習慣,是很難改變的。

有因必有果,環環相扣。

正像心理學家說的那樣:播下一個行動,就會收獲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就會收獲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就會收獲一種命運。

孩子書包亂得堪比拾荒,做到起碼的整潔,是優秀的基礎要求

是以父母要重視孩子的習慣問題,教會他們從小就要學會打理自己的衣着,管理自己的生活,這對孩子将來的生活有百利而無一害。

那麼如何幫助孩子轉變邋遢的行為呢?

1.讓孩子明白邋遢的壞處

父母可以借助輔助工具讓孩子了解邋遢的壞處,如繪本、電視節目、故事等,告知他們不講衛生不僅會破壞環境,還會影響别人對自己的印象,甚至可能會對身體健康構成威脅。

此外,如果條件允許,父母可以帶孩子觀察一下顯微鏡下的細菌。

2.父母以身作則

孩子的大部分習慣與父母是脫不了幹系的,是以父母要想讓孩子改掉邋遢的習慣,就要自身作則,為孩子樹立好榜樣,不随處扔東西、學習如何管理自己的生活和形象。

3.給孩子創造幹淨整潔的生活環境

除了注重個人衛生外,生活環境也很重要。

父母在打掃衛生時可以邀請孩子一起參與,如拖地、擦桌子等,并且在孩子完成任務後,适當地給予他們獎勵。

孩子書包亂得堪比拾荒,做到起碼的整潔,是優秀的基礎要求

4.教會孩子如何收納整理

當孩子的玩具扔得到處都是時,父母要幫孩子一起整理,做好示範,教會孩子不同的玩具應該放在不同的地方,如何放置才能最好的利用空間,逐漸培養孩子的收納整理意識。

5.與孩子共同制定标準,互相監督

孩子習慣的培養越早越好,像鋪床、疊被子等這些在孩子力所能及範圍内的事情,就應該讓他們主動學着做,而不是一味地由父母代勞。

孩子的邋遢是有迹可循的,作為父母要做好榜樣,耐心地幫助孩子遠離邋遢,從井然有序的生活中收獲完美的人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