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明天臘月廿九“除夕節”,别忘“吃3樣,忌3事”,為家人消災祈福

明天臘月廿九“除夕節”,别忘“吃3樣,忌3事”,為家人消災祈福

為了能在新的一年有一個吉祥的好兆頭,除夕作為舊年的最後一天也就變得尤為地重要。各種忌諱五花八門,除了祭祀上的各種講究以外,除夕當天的日常生活也同樣有着各種各樣的忌諱,雖然這些都是封建迷信的産物,我們自然不會信以為真,但依舊可以将其視為傳統文化活動中必不可少的儀式,正是因為它們,春節才更有年味,傳統習俗才更曆久彌新。而除夕當天,對于我們而言,免不了長輩唠叨各種忌諱,最為人們熟知的莫過于“吃3樣,忌3事”了。

01忌三事

明天臘月廿九“除夕節”,别忘“吃3樣,忌3事”,為家人消災祈福

一,忌言

除夕的時候最為普遍的就是忌言了,不吉利的字詞話通通都不要說。比如飯桌上大魚大肉,長輩們總不免給晚輩添飯加菜,如果自己吃不下了想要拒絕,我們通常都會說“不要了”、“夠了”,但在舊時便要改口說“有了”。飯菜瓜果吃完了,不能說“夠了”、“沒有了”,同樣要改口說“吃興了”或“太多了”。這些除夕的功課,在舊時通常都有長輩提前教授,如果不小心說錯了,還要往地上吐口唾沫,道一句“童言無忌”以示化解。

明天臘月廿九“除夕節”,别忘“吃3樣,忌3事”,為家人消災祈福

二,忌債

除夕是一家人團圓的日子,是一個家庭最為喜慶的一天,這個時候要是債主上門不僅會攪了新年的氣氛,還是給家庭成員不安的精神壓力。是以通常在除夕前就要還清債務,如果沒有還清,除夕到正月初五這幾天都不要上門讨債。除夕發生争執是最大的忌諱,對欠債的人而言新的一年會更加不順,對催債的人而言,則意味着新的一年将一直在要債的路上,這無疑都是最為勞心傷神的事。

明天臘月廿九“除夕節”,别忘“吃3樣,忌3事”,為家人消災祈福

三,忌摔

除夕的時候還忌諱摔東西,尤其是碗。飯碗在傳統文化中還代表了人的事業、工作與生意,舊時的人們認為除夕是辭舊迎新的日子,摔碎飯碗會使得新年的事業不順,時人稱之為“破運”,預示新年的事業将遭遇很多阻礙。是以在家中小孩不慎打碎的情況下,也要合十作揖來幾句“歲歲平安”消災解厄。有的地方甚至要将打碎的東西用紅紙或者紅布包起來,然後放在神案上擱置幾天以示化解災難。是以無論脾氣多麼暴躁,春節期間都要極力控制自己。

02吃三樣

明天臘月廿九“除夕節”,别忘“吃3樣,忌3事”,為家人消災祈福

一,除夕有“臘”才夠味

在除夕之前的臘月初,人們就要開始張羅年貨,臘味更是古代家庭主婦們的重中之重。因為需要較長的時間來腌制風幹,若不提前準備,那年味也就少了重要的一味。現在的大江南北都有腌制臘味的習慣,雖然沒到除夕,但家家戶戶挂滿陽台的香腸臘肉早已讓人思歸團圓了。臘味起源較早,據說在三千年前的周朝就已經有了臘味和肉甫的記載,流傳至今最為有名的便是四川、湖南、廣東的臘味,它們已經不再局限傳統的除夕美食,更成為新年饋贈的不二之選。除了最為常見的臘肉與香腸外,腌制風幹的豬肝、鵝肝、豆腐幹不僅是餐桌上的美食,也是茶幾上的零食,閑話家常,信手拈來,回味無窮。

明天臘月廿九“除夕節”,别忘“吃3樣,忌3事”,為家人消災祈福

二,節日常客“餃子”

餃子在發明之初便迅速流行開來,據說是醫聖張仲景為了幫助受凍挨餓的百姓而特别發明的藥膳,他将藥食同源的材料像切菜一樣切碎,包在面皮裡再捏成耳朵的樣子,取名為“嬌耳”,用水煮熟即可食用。不僅熱湯禦寒,餃子飽腹,藥材餡兒還能對付各種凍瘡。人們為了銘記他普濟百姓的善舉,村民們不約而同地在各種節日裡都備上餃子,從此風靡于大江南北。除夕吃餃子還有一個特殊的含義,除夕是新舊交替的特殊時節,也是合家團圓的溫馨時刻。和(huó)面做餃的諧音“和”與餃子的諧音“交”都道出了人們渴望團聚的心意。餃子在古代還有“更歲交子”的說法,最初的除夕餃子都是在子時的時候吃,這個時辰正是新年的開始,“子”為“子時”,交音諧“餃”,是以除夕吃餃子寓意“喜慶團圓”和“吉祥如意”。

明天臘月廿九“除夕節”,别忘“吃3樣,忌3事”,為家人消災祈福

三,年年有“魚”

關于節日吃“魚”的說法想必已經是家喻戶曉了,同樣源于魚的諧音與“餘”相同。新年将至人人都希望自己的家庭“吉慶有餘”,新的一年人人都盼望福祿壽喜“年年有餘”。有的地方除夕吃魚還有些講究,他們将魚尾和魚頭留下不吃,以此表達新年不僅衣食無憂還有剩餘的美好祝願。

明天臘月廿九“除夕節”,别忘“吃3樣,忌3事”,為家人消災祈福

當然,忌諱大多都源于古代百姓的認知局限,今天自然也不會當真。而其中的飲食文化卻依舊大放光彩,華夏美食正是因為其傳統的手藝而無可替代,臘味、餃子及諧音吃法都已經成了中國的标簽而受到世界人民的喜愛,它們向世界訴說着這個古老民族的源遠流長亘古不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