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奇珍異寶之薪火相傳:《齊論》,關于一個聖人,關于一個廢帝

奇珍異寶之薪火相傳:《齊論》,關于一個聖人,關于一個廢帝

我們為什麼依然是我們?這個問題,似乎無人能夠作答。但是,我們和其它國家的人相比,所存在的特殊之處,卻是人人都知道的。那就是獨屬于自己的,可以流傳上千年的漢字。

漢字刻在金器上,如錐子般刻骨銘心;漢字刻在骨頭上,如歌曲般唱響殷商;漢字刻在石頭上,如經文般傳誦後世;漢字刻在竹簡上,如泉水般力透紙背。

《論語》是一部成書于戰國前期的書,關于它,人們總會覺得這是一部普通的儒家經典,似乎并不曾細心觀察它的内容有何特殊之處。事實上,我們今天看到的它其實隻是《古論》和《魯論》的整理版而已,而剩下的《齊論》在1800年之後才得以重見天日。

奇珍異寶之薪火相傳:《齊論》,關于一個聖人,關于一個廢帝

他叫劉賀,是一個在曆史上留下了許多惡名的廢帝,在皇位之上,他隻停留了不到三十天。沒人在乎過他究竟是否是好人?霍光不在意,劉詢不在意,我們似乎也不在意,因為他和春秋戰國的曆史似乎并不沾邊。

他叫孔丘,一個地道地道的春秋戰國時期的人,當然他的名字也是很多的。喜歡他的尊稱他為孔聖人,嘲笑他的人會叫他孔老二。人們印象中的他,似乎很少成功,有些不合時宜,但是永遠無法相信他會特别粗俗的生氣。

他們相隔着好多時光,似乎永遠不會認識對方,直到他的墳墓裡出現了他和弟子們的心血,那部叫《論語》的書。他宵衣旰食,書寫着自己的夢想之書,這夢裡是人人等級分明,臣子一定會尊敬君上。他紙醉金迷,把玩着自己的記印,他也做夢,不過盡是些噩夢,他翻看着他的大作,卻苦笑不已,這世上,哪有臣子權力大了會尊敬皇帝呢?

奇珍異寶之薪火相傳:《齊論》,關于一個聖人,關于一個廢帝

它叫《齊論》,是《論語》系列的第三個版本,它出于他的手筆,卻最終埋葬于他的墓葬中。他的死,給後人留下了層層謎團,似乎他的死離不開權臣之手。在生命的最後一刻,他選擇的還是心理安慰,讓一本來自春秋戰國的書來為陪葬。他一生貴氣,卻活得隻像個囚徒。他隻想告訴他,他所追求的主明臣直的世界,再也回不來了。

竹子本為熊貓的食物,卻被人選擇成為了竹簡,雖然看起來不自由卻依然遵循着君主的意志,将第三個版本的《齊論》,由戰國至西漢,曆經長眠土下之苦,最終重見天日,再現了春秋戰國時期儒家思想的主要内容,雖然隻多了《知道》和《問王》兩篇,但是其背後蘊含的政治意義是無窮的。

在我所在的城市,有一個不太起眼的遺址,名叫房圹子遺址,在那裡,考古學家發現了大量陶器殘片,終于發現了這裡悠久的曆史,通過文物和文字,人們似乎很快就明白了這裡能夠自戰國延續至今的原因。正如,人們在看到《齊論》竹簡時的心情一樣,可以輕松地發現自己會認的字。

奇珍異寶之薪火相傳:《齊論》,關于一個聖人,關于一個廢帝

《齊論》竹簡最後告訴我們的道理是什麼呢?那就是正因為我們的文字越來越友善認識和書寫,才使得我們的文明沒有像其它文明古國一樣被連根拔起。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我們也許相隔不太時空,不同地帶,但是我們的身上總有特殊的東西,可以互相認識,那就是對漢字的繼承。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