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冬奧高山滑雪醫生:即将在滑雪賽道上度過春節,對冬奧充滿信心

人民日報健康用戶端 孫歡

“報名成為‘滑雪醫生’的時候滿懷一腔熱血,當時沒有想到訓練這麼辛苦,好在都堅持了下來。如今冬奧會開幕在即,現在更多的是期待和滿滿的自信。”1月30日,距離春節還有1天,距離北京2022年冬奧會開幕還有5天。有這樣一群人,在阖家團圓的日子裡反向而行,告别了家人,在全國人民歡度春節的日子裡,他們将在冬奧會高山滑雪賽道上除舊迎新,他們就是冬奧會保障醫生,北京大學惡性良性腫瘤醫院麻醉科楊嬌楠醫生就是其中之一。

她告訴人民日報健康用戶端,目前已經進入冬奧會閉環,正期待北京冬奧會的開幕。

冬奧高山滑雪醫生:即将在滑雪賽道上度過春節,對冬奧充滿信心

北京大學惡性良性腫瘤醫院麻醉科楊嬌楠醫生和李曉曦醫生在賽道合影,受訪者供圖

3年磨一劍,雪場滑行“如履平地”

2015年7月31日,北京申辦2022年第24屆冬奧會成功,在慶祝這一成果的同時,相關的準備工作也在進行中。2017年,楊嬌楠看到了北京大學惡性良性腫瘤醫院釋出的通知,需要具備滑雪基礎的醫務人員承擔北京冬奧會雪上項目雪道醫療保障工作。

“作為麻醉科醫生,我對急救的情況更加熟悉,具備專業的醫療技能和滑雪技能,當時想的是,可以為冬奧會盡一份微薄之力,便和同科室的李曉曦醫生一起報了名。”

之後的訓練的艱辛令她措手不及。高山滑雪項目向來以難度大、觀賞性強著稱,是一項将速度與技巧完美結合的滑雪運動,被譽為“冬奧會皇冠上的明珠”,但同時也是受傷率最大、最危險的冬奧會比賽項目之一。國家高山滑雪中心的雪道是國内最高等級的高山滑雪賽道,海拔高、落差大,是世界上難度最大的高山滑雪賽道之一。

冬奧高山滑雪的醫療保障團隊有一百多人,其中像楊嬌楠一樣負責賽道救援的國内滑雪醫生共有40人。在競技、競速賽道上,每隔三四百米會設立一個賽道醫療站(FOP),每個賽道醫療站配備兩名滑雪醫生和三名救援隊員。救援時兩人一組,其中一名滑雪醫生要背上急救包,包括氧氣瓶、夾闆、綁帶、藥品、呼吸器等,負重十多公斤。

另一方面,國際雪聯規定,賽時如果發生運動員摔傷事故,醫務工作者必須在4分鐘内趕到現場。“其實如果出了意外,還需要先暫停比賽,清空賽道,等待派遣等一系列流程,留給我們的時間,比4分鐘還要再短一些。”為了完成這一任務,楊嬌楠進行了3年的訓練。

“因為氣候原因,我們隻有在每年冬天有雪場環境進行教育訓練,其他時間還要學習英語和各類急救技能。海拔高,氣候條件也比較惡劣,我們負重十幾公斤,既要練習及時在傷員病人身邊停住,還要在零下二三十度的情況下,摘掉手套等保暖設施,進行傷員的救治。”對楊嬌楠和隊友來說,凍傷已經是司空見慣的事。“我們的隊員,手腳有凍傷都是常事了,畢竟救治傷員才是最重要的。

護航冬奧,即将在滑雪賽道上度過的春節

為了防止新冠疫情傳播,本次2022年北京冬奧會采取閉環管理。從1月4日楊嬌楠和同僚們就開始為進入閉環準備。1月23日,進入閉環後,更是每天兩點一線往返于駐地和國家高山滑雪中心。

“差不多每天6點多出發,通過固定的閉環車輛,1個多小時進入高山滑雪中心,晚上大概也是下午6點多傳回。”楊嬌楠告訴人民日報健康用戶端,現在每天的工作時間基本都在12個小時左右。而除了本職工作,防疫也是重中之重。進入閉環後,滑雪醫生們每天都要做一次核酸,出入也要做好消毒,口罩更是要随時佩戴。“在工作中還是要接觸到各國的運動員和教練,做好防疫是對彼此的負責。”

在高強度的工作中,為了能順利完成工作,楊嬌楠和同僚們還自帶了健身器材。“我帶了瑜伽墊、啞鈴和彈力帶,每天回到酒店都争取再鍛煉一會兒,增加肌肉力量,以便讓自己更好的完成這次醫療保障工作。”

臨近春節,正是阖家團圓的日子,但是對楊嬌楠來說,有比和家人團聚更重要的工作。“在這種全球疫情的情況下,我們國家還能如期的舉辦2022年冬奧會,既是挑戰也是我們國家實力的展現,能為北京冬奧會盡一份綿薄之力,我覺得很榮幸也很自豪。”在楊嬌楠看來,北京冬奧會勢必會成為一場無與倫比的體育盛事,而參與其中,會是一生中最難忘的記憶。

冬奧高山滑雪醫生:即将在滑雪賽道上度過春節,對冬奧充滿信心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