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蘇泊爾被年輕人抛棄:研發投入低,産品無新意,市值沒了上百億

蘇泊爾被年輕人抛棄:研發投入低,産品無新意,市值沒了上百億

撰文/ 《财經天下》周刊作者 劉冬雪

編輯/ 陳芳

不懂年輕人?

想買一個電鍋的高甯,打開蘇泊爾旗艦店,點開一個熱銷電鍋的銷售連結,進去看了兩眼,很是失望,就關閉了頁面。接着,她又點開下一個,見到“4L”幾個字直接退了出來,接下來的商品介紹,她已經不關心了,“這對我來說太大了。”

高甯1995年出生,去年2月由于室友出國留學,她離開住了将近4年的北京西二旗,用同樣的價格在南三環租了個一房間,告别了與人合租的日子,開啟了自己的獨居生活。電鍋是她購入的第一件小家電,經過幾日的精挑細選之後,高甯鎖定了兩個商品,一個是飛利浦牌的,容量2L;另一個容量更小,0.54L,是虎牌的。最後權衡利弊後,她入手了虎牌。

說起原因,高甯告訴《财經天下》周刊,是因為虎牌容量剛剛好,适合1到2個人食用,很懂年輕人的生活。與之相比,蘇泊爾太不懂年輕人了,他家的電鍋賣點是容量大,适合幾口之家,壓根沒考慮單身獨居消費者的市場需求。而全國像高甯一樣的單身人口有2.4億,其中有接近一半是獨自一個人生活。

收到花了一千多元的電鍋後,高甯迫不及待地用了起來,放入大米淘洗好,等了一會香噴噴的米飯出鍋了,正好夠她一個人吃。

高甯是學機械設計專業的,畢業後成為一名專利代理人,在挑選産品時很有自己的原則,首先是需求,在符合需求的品類中挑選産品。其次是工業設計和創新性,“我不接受平替(平價替代品)。”她并不在乎價格,隻要産品有獨特或者創新的設計理念,她都願意為它們買單。

自己一個人生活後,高甯陸陸續續添置了很多小家電,廚房窗台邊的小型洗碗機、洗碗池右手邊刀具菜闆消毒機、操作台上的酸奶機;客廳茶幾上微波蒸烤一體機、餐桌上的即熱飲水機;卧室中的空氣淨化器、小型暖風機……這些電器來自世界各地,英國的戴森、日本的東芝和虎牌,還有中國的美的……就是沒有蘇泊爾。

蘇泊爾被年輕人抛棄:研發投入低,産品無新意,市值沒了上百億

圖/視覺中國

像高甯這樣的消費者不在少數,1994年出生的姜丙顔,自從上次春節回家後,就被空氣炸鍋種草了。她沒想過買蘇泊爾,對産品顔值比較在意的她,覺得蘇泊爾空氣炸鍋有點土,是父母一輩用的小家電。

“最後我在閑魚淘的,選了一個南韓進口的,顔值和性能都符合我的需求,原價一千多,八、九成新隻要200多。”姜丙顔告訴《财經天下》周刊表示,她的廚房裡還有其他小家電,但無一例外都沒有蘇泊爾,養生壺是小熊電器,“好看又便宜”。

在年輕人聚集的B站、小紅書等平台,标題含有“高顔值小家電推薦”字樣的視訊和圖文,很容易引起大家的圍觀,評論區“有連結麼”“馬住這個”等等,你一言我一語,一輪種草就完成了。不過這些視訊和圖文的下方,也鮮少見到蘇泊爾的身影,穿梭在此間的是摩飛、北鼎、Bruno、小熊等品牌。

即便是特意搜尋蘇泊爾,在小紅書上,出現的産品數量和筆記數量也遠不及摩飛和小熊,隻有2萬多篇筆記,200多件商品,而摩飛和小熊的筆記數量分别是5萬多和184萬篇。

曾經的小家電之王蘇泊爾,現如今在年輕人心中,已經成為過去式了。

市值沒了上百億

在終端管道上,大中電器一位銷售告訴《财經天下》周刊,來購買蘇泊爾産品的消費者很少有年輕人,大多是中老年人,他們買的也多是電鍋、電壓力鍋和明火鍋具等産品。

《财經天下》周刊走訪發現,在蘇泊爾線下門店,傳統品類的電鍋、電壓力鍋、炊具等占據了大部分位置,産品色系以棕、黑、白為主,外形與幾年前差異不大。這在其他品牌的包圍中,顯得有些格格不入,戴森的外形和配色很有辨識度,摩飛的設計是貼近年輕人喜好的北歐風、極簡風。

蘇泊爾被年輕人抛棄:研發投入低,産品無新意,市值沒了上百億

在小家電銷售主流管道電商平台上,蘇泊爾也遇冷了。在京東平台上搜尋小家電,銷量排在前兩位的是小熊電火鍋和摩飛多功能料理鍋。頁面向下滑動,銷量靠前的品牌還有九陽、北鼎、美的、大宇、松下等,蘇泊爾所占席位寥寥無幾。去年雙十一天貓小家電品牌排行榜顯示,蘇泊爾位列第五,排在它前面的除了榜首的美的,其餘三家科沃斯、添可、戴森,都是近年熱起來的品牌。

市場的表現最終展現在财報上,就是蘇泊爾業績出現隐憂。

蘇泊爾公布的财報顯示,2021年前三個季度,公司營收分别為51.36億元、53.07億元和52.31億元,淨利潤分别為5.05億元、3.61億元和3.75億元。營收同比增幅從一季度的43.42%滑落至三季度的2.22%,淨利潤的同比增幅同樣坐上滑梯,在第三季度更是出現同比負增長-9.4%。要知道,2013年至2018年,蘇泊爾連續七年淨利增速超10%,且大多在20%以上。

在資本市場上,蘇泊爾股價1月28日每股報收51.7元,下跌4.08%,總市值為418億元。短短一個多月,這家一直在小家電領域深耕的老牌企業,總市值共蒸發137.5億元。如果與2020年7月每股87.27元的最高點相比,則縮水了40.76%,總市值跌掉287.8億元。

成立于1994年的蘇泊爾,曾經很風光,早在2004年就已登入資本市場,成為“中國炊具行業上市第一股”。沒想到剛上市第三年,創始人蘇增福、蘇顯澤父子就把股份賣給了法國炊具巨頭SEB,自此以後蘇泊爾的市場反應速度就慢了半拍,沒能抓住電商崛起的風口,也沒有趕上2020年小家電大熱的風口。

從2007年開始,蘇泊爾被SEB集團控股,董事會基本被SEB集團高層掌控。資深産業經濟觀察家梁振鵬告訴《财經天下》周刊,換了股東後,蘇泊爾原來比較優秀的本土高管逐漸流失,而外籍股東對中國家電市場的本土運作情況又不熟悉,沒有及時調整經營政策,最終導緻蘇泊爾向電商化和網絡化的變革進度比較緩慢。

前有狼,後有虎

曾經的小家電之王蘇泊爾,目前已經将位置拱手相讓,坐在這把交椅上的是家電巨無霸美的,這家從大家電市場降維打擊過來的企業,2021年上半年在小家電線上市場占據着24.3%的份額,線上下也拿下了38.7%的份額,是線上線下妥妥的老大。

一方面面臨美的、海爾等大型家電企業的蠶食,另一方面面臨新銳品牌的窮追猛打,蘇泊爾正在遭遇前後夾擊的局面。

新銳品牌并沒有在小家電集中度高的線下管道集中火力,這無異于以卵擊石,通過借助被蘇泊爾們忽視的線上管道,實作了彎道超車。

2018年,小家電市場出現了一個“網紅”品牌——摩飛電器,它的“出名”離不開新寶電器,這是一家曾做代工生産的出口企業,被譽為“小家電代工之王”,但最近幾年開始向自主研發進行轉型,推出了自主品牌東菱,還代理了海外品牌摩飛。

為了打開摩飛在中國的市場知名度,在社交平台已有一定閱聽人基礎的新寶電器,将摩飛的目标閱聽人對準家庭人群,是以早期摩飛第一個爆款榨汁機推出的時候,主要是在媽媽網、下廚房這些垂直平台上釋出内容。

家庭人群之外,想抓住年輕消費群體的摩飛,還登陸小紅書平台,之後又陸續投放了微網誌知名美食部落客、母嬰部落客、手賬部落客等,隻要是與其目标閱聽人相關,摩飛都“無孔不入”。一位業内人士曾透露,摩飛的厲害之處在于品牌和經銷商一起做營銷,“一個品牌爆紅,我們能看到的隻是表象的繁華,在這背後,品牌能關聯所有經銷商一起投放、傳播,才是真的厲害。”

另一個後期之秀是小熊電器。通過借助淘寶,小熊電器線上上站穩了腳跟。2007年,小熊電器全年營收隻有2000萬元,之後多年營收翻倍增長。到2018年,公司實作營業收入為20.41億元,線上銷售已突破18億元。同期,小家電線上銷售占比已超過40%。這一年蘇泊爾廚衛電器線上銷售額隻有5億元左右,在總營收中占比隻有3%。

蘇泊爾被年輕人抛棄:研發投入低,産品無新意,市值沒了上百億

突然而至的疫情,讓小家電踏上了飛速發展階段。家電行業分析師劉步塵告訴《财經天下》周刊:“疫情期間很多人開始居家辦公,出于健康安全考慮,大家不敢外出就餐,但飯還得吃,這時候小家電的優勢就凸顯出來了:單價低、體積小、免安裝。”

一向嗅覺靈敏的新品牌就趕上了這波紅利。2020年,小熊電器的營收和淨利潤同比增長36.16%和59.7%;北鼎股份為27.22%和51.52%;新寶股份為44.56%和62.74%;九陽為20.03%和14.08%。而同期蘇泊爾兩個資料分别跌-6.33%和-3.85%。

“除了海爾、美的、格力、格蘭仕、海信、TCL等,還有小米這樣的網際網路品牌企業也在進軍小家電市場,蘇泊爾面臨的競争對手越來越多,市場佔有率有進一步被蠶食的風險。”梁振鵬分析說。

從上司者變成跟風者

市場競争激烈的同時,更為緻命的是整個小家電的市場規模還趨于飽和,總量出現了下滑。據奧維雲網全管道推總資料顯示,2021上半年,小家電零售額共計250.8億元,同比下降8.6%;零售量1.19億台,同比下降8.2%。

小家電突然降溫,劉步塵認為,原因是多方面的,“小家電的爆火具有一定的偶然性,疫情之下,公衆的健康意識迅速覺醒,刺激了小家電的爆發式增長。但疫情穩定後,消費回歸理性,小家電又不具備剛需屬性,自然難以維持增長。”

在需求萎縮之下,小家電已然步入存量競争階段,技術門檻低的特性讓行業打起了價格戰,59元的養生壺、79元的榨汁機比比皆是。“這些低端品牌把整個行業都做壞了,導緻大家都不掙錢,不掙錢的行業何談發展?”劉步塵無奈地說。

蘇泊爾董秘葉繼德也曾表示過擔憂,“有些競争對手一直在走爆款、低價的政策,這個就陷入了非常不好的狀态。”

作為曾經的小家電之王,蘇泊爾認為是惡性競争搞壞了市場。卻不想,越是存量競争時代,企業想要獲得使用者青睐,越需要不斷創新推出滿足使用者需求的産品。可惜的是,近幾年小家電爆款産品如空氣炸鍋等均不是出自蘇泊爾之手,蘇泊爾從上司者逐漸變成了跟風者。

蘇泊爾被年輕人抛棄:研發投入低,産品無新意,市值沒了上百億

核心原因是,蘇泊爾這些年在研發上的投入嚴重不足。東方證券研報顯示,2020年蘇泊爾的研發費用率為2.38%,不僅低于小熊電器的2.88%、新寶股份的2.99%和美的的3.56%,更顯著低于3.02%的行業平均水準。

2021年前三季度蘇泊爾在研發上花的錢隻有3.06億元,同比微增3.38%。與之相比,花在銷售上的費用高達18.64億元,同比大增17.2%,比同期營收的增速高得多。過去四年,蘇泊爾的年均研發費用均在4億左右,遠低于在銷售上所花的錢,後者是前者的四到七倍。

相比較來說,營銷能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研發投入起效慢,雖說花了錢不一定有效果,但投入低效果一定不會好。世界上知名的公司華為、阿裡巴巴、騰訊、蘋果、特斯拉等,無一不是在研發上舍得砸重金,2020年華為研發投入高達1418.93億元,位列全球第二。

在研發上投入不足的蘇泊爾,最近幾年一直沒有推出能帶領其品牌沖破“老化”印象的拳頭産品。根據蘇泊爾2021年半年報顯示,公司上半年,在小家電品類中推出了多款行業創新産品,涉及的品類是電鍋、電壓力鍋、料理機、炒鍋,依然圍繞的是傳統品類,隻是在功能上進行修修補補。

與之相比,同行們如摩飛通過多功能料理鍋、氣泡原汁機滲透進目标人群,戴森用網紅單品吹風機打進中産階級;科沃斯憑借掃地機器人實作單品銷量過億,小熊電器以“萌物”定位闖入顔值經濟……

蘇泊爾是時候要考慮清楚下一步該如何走了。

(文中高甯、姜丙顔為化名。)

本文由《财經天下》周刊旗下賬号AI财經社原創出品,未經許可,任何管道、平台請勿轉載。違者必究。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