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晉公盤“回家”過年,山西三“寶”故宮過節

山西日報新媒體記者侯琎報道 臨近春節,在文物圈,有些文物“回家過節”,有些文物“就地過年”。1月25日,山西青銅博物館就迎來了文物的“小團圓”。外展數月的晉國公主嫁妝——晉公盤、中國頂級酒器——趙卿鳥尊,以及中國最早“車模”——刖人守囿車等一衆“明星”文物,結束了“公差”任務,傳回“崗位”,與家鄉觀衆們一起喜迎新春佳節。

晉公盤“回家”過年,山西三“寶”故宮過節

晉公盤

晉公盤“回家”過年,山西三“寶”故宮過節

趙卿鳥尊

晉公盤“回家”過年,山西三“寶”故宮過節

刖人守囿車

一睹國寶一級文物晉公盤的風采,是觀衆們選擇來博物館過年的理由之一。晉公盤被稱為山西博物院珍藏國寶中最有趣的一件。縱觀其貌,活靈活現的雙龍中央,站立着一隻立體水鳥;雙龍之外,有4隻立體水鳥和4隻浮雕金龜;再向外延,又有3隻跳躍的青蛙和3條遊魚;最外圈,4隻蹲姿青蛙、7隻浮雕遊泳青蛙和4隻圓雕爬行烏龜都活靈活現。更令人驚奇地是,所有精巧的圓雕動物均可360度轉動,鳥嘴可以啟閉,烏龜頭也可以伸縮。

據考證,晉公盤是晉文公給大女兒的嫁妝之一,不僅呈現了大陸春秋時期青銅器的最高工藝水準,也傳承着2600年前深沉的父愛。

在春節期間,山西博物院繼續在外“出差”的文物還有3件。那就是不久前在《國家寶藏》第三季亮相的,山西博物院院長張元成帶上央視舞台的隋代胡人吃餅騎駝俑、北魏四面佛龛造像塔和唐代六曲花卉紋金杯3件寶貝。

晉公盤“回家”過年,山西三“寶”故宮過節

《國家寶藏·展演季,全國29家博物館館長齊聚

同樣是1月25日開展,由故宮博物院與中央廣播電視總台聯合舉辦的“何以中國”展中,來自全國各地29家博物館的130餘件(套)珍貴文物,在故宮文華殿内與全國觀衆歡度春節。

“滿載行裝赴代北,吃罷胡餅望晉陽”。此前在《國家寶藏》第三季收官之作上,張元成重點介紹了這件胡人吃餅彩繪駱駝俑:“這件文物出土于太原市沙溝村的隋代斛律徹墓,墓主人斛律徹曾任北齊假黃钺、使持節、相國、朔州刺史等官職。”

晉公盤“回家”過年,山西三“寶”故宮過節

隋代胡人吃餅彩繪駱駝俑,“幹飯人”老前輩

整個文物細節頗為生動,駱駝昂首站立在長方形的托闆上,雙峰間墊着毯子,馱着絲絹、皮囊等物品,皮囊上坐着一人,深目高鼻,頭戴圓氈帽,手裡抓着馕,邊走邊吃,央視主持人笑稱其為“幹飯人”老前輩。而駱駝背上所馱的貨物是當時貿易往來中的大宗商品——絲綢和絹帛等紡織品,可見山西作為絲綢之路上的重要節點,當時貿易往來的繁華場面。

“民族大融合是漢魏以來的曆史主題。北朝時期,以山西為紐帶的北部中國多民族碰撞與文化交融,為中華血脈注入了新鮮活力。這個吃餅的小人兒就是那個時代中華民族交流與融合的最好見證。”山西博物院講解員韓敏介紹。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