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華夏曆史上的幾塊兵家必争之地

作者:李偉

華夏曆史數千年,既是一部文明的進化史,也是一場跌跌撞撞的戰争史,大到國戰,小到邊境沖突,無數個朝代起起落落,最終化歸塵土,興百姓苦,亡百姓苦,又有哪一年沒有戰争,有哪一年又沒有流血沖突。

華夏曆史上,朝代更疊,政權更替都極為頻繁,大一統王朝也就秦、漢、西晉、隋、唐、元、明、清數代,另外北宋也勉強算是大一統,其餘時間裡,大部分都是亂世,充滿着戰亂和殺戮,無數人為此喪命,也有無數人在此期間立威。

華夏曆史上的戰亂,并不隻是内部的權利和利益之争,更要面臨着外部威脅,特别是來自北方遊牧民族的威脅,是以自古以來便戰亂不斷,縱觀數千年戰争史,我們很容易就能發現,我們華夏廣袤的土地上,因為地理環境和政治加持等各種因素,總共湧現出多處兵家必争之地,得之,便有機會立于不敗之地。

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華夏曆史上可以稱之為兵家必争之地的幾塊風水寶地。

華夏曆史上的幾塊兵家必争之地

關中平原

1、關中平原

關中,華夏曆史上的王氣之地,這塊地方之好,完全可以冠絕整個華夏。這裡有着渭河水系灌溉着數百裡秦川,西起寶雞,東到潼關,北起于陝北群山,南至終南山,中間河網密布,一片平原,易守難攻且土地肥沃,隻需要把守住蕭關、大散關、武關、潼關和高平等幾處關隘,便可以安享太平。

自古以來,有着多個王朝都是依靠着這塊風水寶地而奪取了最終的天下。西周起于西岐而最終滅商建都鎬京;秦起于隴西,後入主關中,憑借這塊寶地經營數百年,終于東出一舉平定六國;漢高祖也是憑借關中之地,東出破項羽而造數百年大漢王朝;前秦依托關中平原,從一個邊陲小國幾乎完成大一統;西魏北周憑借關中,滅北齊,最後由隋朝一統;李唐也是趁亂占據關中,而最終掃平天下完成一統。

關中四面皆有天險,容易防守,乃是前期發育的絕佳寶地,在社會生産力和商貿沒有發展到很高階段的情況下,以關中為根據地,完全有機會實作稱王稱霸。

華夏曆史上的幾塊兵家必争之地

漢中盆地

2、漢中盆地

千裡漢江出隴西,數百裡東往,在秦嶺和大巴山之間的狹窄縫隙中,沖積出了一小塊肥沃的小平原,因為地形原因,被稱為漢中盆地。漢中,作為秦巴之間的一塊交界區域,乃是秦巴兩地的重要跳闆。

要知道,出川要翻越秦嶺和大巴山兩座大山,是以李白才感慨,蜀道難,難于上青天,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在古代,大部隊行軍基本不可能同時翻越兩座大山,一般需要借助漢中作為跳闆,以完成對關中地區的進攻。而且漢中土地肥沃,且氣候溫潤,極度适合糧食種植,乃是大陸的商品糧和藥材重要基地。

漢中盆地與秦塞有多條古道相連,漢高祖便是被項羽發配到漢中,然後暗渡陳倉,奪取關中而一舉定天下。曹操當年滅張魯後,有感于漢中之地的重要性,才有了得隴望蜀的說法。而劉備花了兩年時間與曹操争奪漢中,一直到拿下漢中之後,才敢稱王,足以表明漢中對于巴蜀政權的重要性。

還有一點,漢中之地還可以通過漢江直通荊州和襄陽,其距離關中和中原都不遠,且作為四川的重要屏障,作為兵家必争之地,不為過也。

華夏曆史上的幾塊兵家必争之地

河東高地

3、河東高地

河東,指的是黃河在轉入三門峽之前,黃河東岸的一塊高地,南接王屋山,東起太行山,西抵黃河,北接山西中部山脈。這裡乃是中原地區的重要屏障,也是中原進攻太原的重要關隘,而且還有運城和長治産鹽區,是以自古以來便是兵家必争之地。

戰國中後期,秦魏之間便常年在此拉鋸,吳起在此練就了魏武卒而稱霸天下,魏國憑借鹽和魏武卒獨霸戰國近百年。再後來,秦國攻取上黨,而引發了秦趙長平之戰,最終由秦國完全控制河東,并俯瞰中原,一統天下。

再後來,十六國時期,前趙與後趙,前秦和前燕,都在此拉鋸。而到了南北朝後期,東西魏,北齊和北周也拉鋸在河東。西魏在河東築城玉壁,乃是一代雄主高歡的夢魇,在北周全面占據河東之地後,就很快取得了針對北齊的全面優勢,并最終統一了北方。

一直到五代時期,河東之地便成為了梁晉争霸的決勝點,李存勖正是依靠在河東潞州的關鍵性勝利,才坐穩了河東藩鎮的寶座。河東,連接配接着太原、關中、河北和中原處要地,且四面天險,自然可以稱之為兵家必争之地。

華夏曆史上的幾塊兵家必争之地

襄宛盆地

4、襄宛盆地

襄陽和宛城盆地,位于中原正中,且居于中國南北交界線附近,這裡北有秦嶺餘脈,西有大巴山,東邊有大别山餘脈拱衛,南邊則是大洪山。漢江及其支流貫穿全境,西控巴蜀和漢中,南接荊州腹地,北抵中原,東出則是富饒的江淮,自古以來便是南北重要的交通要道,九省通衢,不可輕視。

這裡土地肥沃,自漢代以來便是天下人口最稠密的地區之一,襄陽和南陽兩座城自古以來便是重鎮。曆史上,從北向南統一的王朝,不拿下這塊盆地,是萬萬不能造成天下一統的。漢末,曹操和關羽就長期在此拉鋸,西晉正是依托襄陽出動水師,才滅掉了東吳。

隋唐皆是先有襄宛盆地,而造就一統江南,而唐朝也是如此。南宋憑借襄陽城硬扛了女真和蒙古騎兵百餘年,直到城破後才迅速亡國。

華夏曆史上的幾塊兵家必争之地

江淮一線

5、淮南一線

自古以來江淮地區便是富饒的象征,同時更是拱衛江南的重要戰略要地,這裡南控長江,北接中原,既是南北分界線,又有着大别山和大江大湖的屏障。但凡偏安江南的政權,首要任務便是拱衛江淮重地。而淮南水系發達,可以直通中原和江南,有地利和交通之便。

是以,自古以來,這裡有着多座軍事重鎮,壽春、合肥、渦陽、揚州、安慶等等。三國時期,東吳和曹魏便是以合肥為中心,拉鋸數十年。到了十六國南北朝時期,這一帶更是江南至關重要的生死屏障。東晉在這附近擊敗了前秦,才保住了南朝苟延殘喘。而南北朝時期,淮南一線更是抵禦北魏的重要緩沖區。

南宋時期,淮南則是南宋的生死屏障。在立國之初,正是依靠在淮南取得的幾次重要勝利,才抵禦了金國鐵騎,穩坐江南半壁。

華夏曆史上的幾塊兵家必争之地

徐州

6、徐州

徐州地區,位于數省交界之地,掌握東方門戶,乃是中原和東夷,南方和北方交通的必經之地。北接山東半島,南向江淮重地,西進直抵中原,東方不遠便是大海。早在戰國時期,徐州便是齊楚争奪的重要戰略要地,這一片區域長期由兩國之間輪流坐莊。到了秦末,反抗暴秦義軍大多是以此地為軸,向西征讨,劉邦和項羽二人皆是從此地起兵而滅秦。

楚漢争霸時期,劉邦和項羽曾在此經曆過一場曠世之戰,史稱彭城之戰。再到三國時期,徐州更是成為了立足中原的根本,曹操、陶謙、呂布、劉備在此駐足過,最終徐州歸于曹操之手,才拱衛了中原和兖州腹地的門戶。

到了近代,因為徐州乃是淮北地區少有的大城,更因為扼守隴海鐵路這條東西大動脈,是以更是兵家必争之地,在中原大戰和抗日戰争期間,徐州附近都是兵家必争之地。

華夏曆史上的幾塊兵家必争之地

幽燕之地

7、幽燕之地

幽燕之地,也就是北京及其周邊地區,這塊寶地東臨大海,北有燕山,西邊有太行山,南部則是廣袤無垠的華北大平原,在這塊地方,與蒙古草原隻隔着一道不算高聳的山脈,與張家口和大同都不算遠,乃是華夏拱衛中原的最前線,也是必不可失的風水寶地。

自古以來,幽燕之地作為華北門戶,都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十六國時期,正是因為冉魏丢失了薊州,才導緻鮮卑慕容氏長驅直入,入主中原。而到了五代,在幽燕之地完好之時,李存勖可以輕松抵禦契丹進攻,而正是因為石敬瑭将燕雲十六州獻給了契丹,導緻了強大的後周和北宋在面對契丹時,都極其被動。

後來,女真也是因為在野狐嶺戰敗,最終沒能夠成功守住薊州之地,導緻了蒙古鐵騎肆虐中原。而後來明朝就是依托北京周邊的地勢,無數次擋住了少數民族的入侵,直到明朝滅亡,幽燕之地也沒有被滿洲人攻破。隻有守住了幽燕,中原王朝才能享受到長治久安。

華夏曆史上的幾塊兵家必争之地

河西走廊

華夏曆史上的幾塊兵家必争之地

嘉峪關

8、河西走廊

河西走廊,位于隴西涼州,北邊是合黎山和賀蘭山連接配接着阿拉善沙漠,與蒙古高原。南邊則是高聳入雲的祁連山,接着更高的青藏高原,東起蘭州黃河,西通玉門關和新疆。河西走廊位于兩山之間,最寬三百公裡,最窄處也許隻有數公裡。在這塊狹窄的谷地裡,想當年也是河網密布,土地肥沃,在隋唐時期乃是重要的産糧基地。

河西走廊的戰略意義在于,這裡是華夏與西域乃至西方溝通的重要通道,在古代很長時間,更是唯一的通道。如今的一帶一路偉大戰略布局中,河西走廊仍舊占據着相當關鍵的作用。

自古以來,掌握河西走廊,便在應對西域局勢上占據極大的主動權,是以稱之為兵家必争之地,自然是合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