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华夏历史上的几块兵家必争之地

作者:李伟

华夏历史数千年,既是一部文明的进化史,也是一场跌跌撞撞的战争史,大到国战,小到边境冲突,无数个朝代起起落落,最终化归尘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又有哪一年没有战争,有哪一年又没有流血冲突。

华夏历史上,朝代更迭,政权更替都极为频繁,大一统王朝也就秦、汉、西晋、隋、唐、元、明、清数代,另外北宋也勉强算是大一统,其余时间里,大部分都是乱世,充满着战乱和杀戮,无数人为此丧命,也有无数人在此期间立威。

华夏历史上的战乱,并不只是内部的权利和利益之争,更要面临着外部威胁,特别是来自北方游牧民族的威胁,所以自古以来便战乱不断,纵观数千年战争史,我们很容易就能发现,我们华夏广袤的土地上,因为地理环境和政治加持等各种因素,总共涌现出多处兵家必争之地,得之,便有机会立于不败之地。

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华夏历史上可以称之为兵家必争之地的几块风水宝地。

华夏历史上的几块兵家必争之地

关中平原

1、关中平原

关中,华夏历史上的王气之地,这块地方之好,完全可以冠绝整个华夏。这里有着渭河水系灌溉着数百里秦川,西起宝鸡,东到潼关,北起于陕北群山,南至终南山,中间河网密布,一片平原,易守难攻且土地肥沃,只需要把守住萧关、大散关、武关、潼关和高平等几处关隘,便可以安享太平。

自古以来,有着多个王朝都是依靠着这块风水宝地而夺取了最终的天下。西周起于西岐而最终灭商建都镐京;秦起于陇西,后入主关中,凭借这块宝地经营数百年,终于东出一举平定六国;汉高祖也是凭借关中之地,东出破项羽而造数百年大汉王朝;前秦依托关中平原,从一个边陲小国几乎完成大一统;西魏北周凭借关中,灭北齐,最后由隋朝一统;李唐也是趁乱占据关中,而最终扫平天下完成一统。

关中四面皆有天险,容易防守,乃是前期发育的绝佳宝地,在社会生产力和商贸没有发展到很高阶段的情况下,以关中为根据地,完全有机会实现称王称霸。

华夏历史上的几块兵家必争之地

汉中盆地

2、汉中盆地

千里汉江出陇西,数百里东往,在秦岭和大巴山之间的狭窄缝隙中,冲积出了一小块肥沃的小平原,因为地形原因,被称为汉中盆地。汉中,作为秦巴之间的一块交界区域,乃是秦巴两地的重要跳板。

要知道,出川要翻越秦岭和大巴山两座大山,所以李白才感慨,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在古代,大部队行军基本不可能同时翻越两座大山,一般需要借助汉中作为跳板,以完成对关中地区的进攻。而且汉中土地肥沃,且气候温润,极度适合粮食种植,乃是大陆的商品粮和药材重要基地。

汉中盆地与秦塞有多条古道相连,汉高祖便是被项羽发配到汉中,然后暗渡陈仓,夺取关中而一举定天下。曹操当年灭张鲁后,有感于汉中之地的重要性,才有了得陇望蜀的说法。而刘备花了两年时间与曹操争夺汉中,一直到拿下汉中之后,才敢称王,足以表明汉中对于巴蜀政权的重要性。

还有一点,汉中之地还可以通过汉江直通荆州和襄阳,其距离关中和中原都不远,且作为四川的重要屏障,作为兵家必争之地,不为过也。

华夏历史上的几块兵家必争之地

河东高地

3、河东高地

河东,指的是黄河在转入三门峡之前,黄河东岸的一块高地,南接王屋山,东起太行山,西抵黄河,北接山西中部山脉。这里乃是中原地区的重要屏障,也是中原进攻太原的重要关隘,而且还有运城和长治产盐区,所以自古以来便是兵家必争之地。

战国中后期,秦魏之间便常年在此拉锯,吴起在此练就了魏武卒而称霸天下,魏国凭借盐和魏武卒独霸战国近百年。再后来,秦国攻取上党,而引发了秦赵长平之战,最终由秦国完全控制河东,并俯瞰中原,一统天下。

再后来,十六国时期,前赵与后赵,前秦和前燕,都在此拉锯。而到了南北朝后期,东西魏,北齐和北周也拉锯在河东。西魏在河东筑城玉壁,乃是一代雄主高欢的梦魇,在北周全面占据河东之地后,就很快取得了针对北齐的全面优势,并最终统一了北方。

一直到五代时期,河东之地便成为了梁晋争霸的决胜点,李存勖正是依靠在河东潞州的关键性胜利,才坐稳了河东藩镇的宝座。河东,连接着太原、关中、河北和中原处要地,且四面天险,自然可以称之为兵家必争之地。

华夏历史上的几块兵家必争之地

襄宛盆地

4、襄宛盆地

襄阳和宛城盆地,位于中原正中,且居于中国南北交界线附近,这里北有秦岭余脉,西有大巴山,东边有大别山余脉拱卫,南边则是大洪山。汉江及其支流贯穿全境,西控巴蜀和汉中,南接荆州腹地,北抵中原,东出则是富饶的江淮,自古以来便是南北重要的交通要道,九省通衢,不可轻视。

这里土地肥沃,自汉代以来便是天下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襄阳和南阳两座城自古以来便是重镇。历史上,从北向南统一的王朝,不拿下这块盆地,是万万不能造成天下一统的。汉末,曹操和关羽就长期在此拉锯,西晋正是依托襄阳出动水师,才灭掉了东吴。

隋唐皆是先有襄宛盆地,而造就一统江南,而唐朝也是如此。南宋凭借襄阳城硬扛了女真和蒙古骑兵百余年,直到城破后才迅速亡国。

华夏历史上的几块兵家必争之地

江淮一线

5、淮南一线

自古以来江淮地区便是富饶的象征,同时更是拱卫江南的重要战略要地,这里南控长江,北接中原,既是南北分界线,又有着大别山和大江大湖的屏障。但凡偏安江南的政权,首要任务便是拱卫江淮重地。而淮南水系发达,可以直通中原和江南,有地利和交通之便。

所以,自古以来,这里有着多座军事重镇,寿春、合肥、涡阳、扬州、安庆等等。三国时期,东吴和曹魏便是以合肥为中心,拉锯数十年。到了十六国南北朝时期,这一带更是江南至关重要的生死屏障。东晋在这附近击败了前秦,才保住了南朝苟延残喘。而南北朝时期,淮南一线更是抵御北魏的重要缓冲区。

南宋时期,淮南则是南宋的生死屏障。在立国之初,正是依靠在淮南取得的几次重要胜利,才抵御了金国铁骑,稳坐江南半壁。

华夏历史上的几块兵家必争之地

徐州

6、徐州

徐州地区,位于数省交界之地,掌握东方门户,乃是中原和东夷,南方和北方交通的必经之地。北接山东半岛,南向江淮重地,西进直抵中原,东方不远便是大海。早在战国时期,徐州便是齐楚争夺的重要战略要地,这一片区域长期由两国之间轮流坐庄。到了秦末,反抗暴秦义军大多是以此地为轴,向西征讨,刘邦和项羽二人皆是从此地起兵而灭秦。

楚汉争霸时期,刘邦和项羽曾在此经历过一场旷世之战,史称彭城之战。再到三国时期,徐州更是成为了立足中原的根本,曹操、陶谦、吕布、刘备在此驻足过,最终徐州归于曹操之手,才拱卫了中原和兖州腹地的门户。

到了近代,因为徐州乃是淮北地区少有的大城,更因为扼守陇海铁路这条东西大动脉,所以更是兵家必争之地,在中原大战和抗日战争期间,徐州附近都是兵家必争之地。

华夏历史上的几块兵家必争之地

幽燕之地

7、幽燕之地

幽燕之地,也就是北京及其周边地区,这块宝地东临大海,北有燕山,西边有太行山,南部则是广袤无垠的华北大平原,在这块地方,与蒙古草原只隔着一道不算高耸的山脉,与张家口和大同都不算远,乃是华夏拱卫中原的最前线,也是必不可失的风水宝地。

自古以来,幽燕之地作为华北门户,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十六国时期,正是因为冉魏丢失了蓟州,才导致鲜卑慕容氏长驱直入,入主中原。而到了五代,在幽燕之地完好之时,李存勖可以轻松抵御契丹进攻,而正是因为石敬瑭将燕云十六州献给了契丹,导致了强大的后周和北宋在面对契丹时,都极其被动。

后来,女真也是因为在野狐岭战败,最终没能够成功守住蓟州之地,导致了蒙古铁骑肆虐中原。而后来明朝就是依托北京周边的地势,无数次挡住了少数民族的入侵,直到明朝灭亡,幽燕之地也没有被满洲人攻破。只有守住了幽燕,中原王朝才能享受到长治久安。

华夏历史上的几块兵家必争之地

河西走廊

华夏历史上的几块兵家必争之地

嘉峪关

8、河西走廊

河西走廊,位于陇西凉州,北边是合黎山和贺兰山连接着阿拉善沙漠,与蒙古高原。南边则是高耸入云的祁连山,接着更高的青藏高原,东起兰州黄河,西通玉门关和新疆。河西走廊位于两山之间,最宽三百公里,最窄处也许只有数公里。在这块狭窄的谷地里,想当年也是河网密布,土地肥沃,在隋唐时期乃是重要的产粮基地。

河西走廊的战略意义在于,这里是华夏与西域乃至西方沟通的重要通道,在古代很长时间,更是唯一的通道。如今的一带一路伟大战略布局中,河西走廊仍旧占据着相当关键的作用。

自古以来,掌握河西走廊,便在应对西域局势上占据极大的主动权,所以称之为兵家必争之地,自然是合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