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高管不斷流失,成績表現不佳,華為造車,進入最關鍵的一年

近日,有媒體報道稱,原華為汽車解決方案BU智能駕駛産品部部長蘇箐将離職,去向暫時不知,而華為官方也确認了這一點。

事實上,過去的這一年多以來,華為汽車業務流失的大将已經有多位了,比如汽車業務副總裁、西歐企業業務部部長何利揚;智能駕駛産品項目群總監張曉洪;自動駕駛COO&地圖與資料負責人姜軍;融合傳感負責人彭學明;自動駕駛研發部部長陳奇;首席功能安全專家佘曉麗。

高管不斷流失,成績表現不佳,華為造車,進入最關鍵的一年

這些職位一看就是汽車業務的高管,但他們最終都是離開了華為,且在離開後,大多數是加入了蔚來、小鵬這樣的整車公司。

而除了這些高管不斷的流失之外,華為造車在2021年表現也是非常不佳的,具體的不用我多說,如果關注汽車的人都應該清楚,賽力斯SF5、阿爾法S的資料表現是看得見的,很多機構都有統計資料。

高管不斷流失,成績表現不佳,華為造車,進入最關鍵的一年

而這無不表明,2022年,華為造車真的進入了最關鍵的一年,如果今年華為造車還是像2021年口号喊得響,但業績表現平平的話,那麼隻怕接下來遇到的困難會更多。

一方面是因為華為的模式是幫車企造好車,幫車企賣好車,但假如2年過去了,而與華為合作的幾款汽車都表現不好,讓其它車企怎麼相信華為?華為的幫其它車企造車賣車的故事,就不太好說了,這個模式2年都沒能出成績,意味着什麼,不用我多說。

畢竟對于車企而言,需要的是銷量,這才是實實在在的東西,其它的說得再漂亮,各種吊打友商都沒有用。

高管不斷流失,成績表現不佳,華為造車,進入最關鍵的一年

另外一方面,像特斯拉、蔚來、小鵬、理想們都在加速發展,且速度越來越快,留給其它廠商的時間視窗期不長了,華為沒有多少個2年時間可以浪費。

如果華為造車在2022年還是沒有太多起色,那麼接下來不管是繼續是幫車企造車賣車,還是自己親自下場造車,都會遇到更多的困難和競争。

是以說,2022年真的是華為造車最關鍵的一年,隻是希望一向戰無不勝的華為,這次在造車上也全面取勝。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