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王傳福第三個IPO殺到,估值300億

作者:娛樂甜瓜妹妹
王傳福第三個IPO殺到,估值300億

來源:天天IPO(ID:pedailyIPO) 作者:楊繼雲

又一超級半導體IPO即将誕生。

昨日(1月27日),創業闆上市委員會審議通過比亞迪半導體首發申請——公告顯示:比亞迪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首發)符合發行條件、上市條件和資訊披露要求。根據招股書,本次發行比亞迪半導體拟募資26.86億元。

王傳福第三個IPO殺到,估值300億

至此,比亞迪半導體IPO敲鐘隻剩時間問題。成立于2004年,比亞迪半導體最初是比亞迪集團的一個事業部,直到2020年才正式拆分獨立,開啟了融資和IPO之路。那一年,VC/PE們火速争搶入場券的情景仍曆曆在目,比亞迪半導體在兩個月内完成了融資,估值一路飛漲到300億。

當VC/PE踏破了比亞迪半導體門檻,背後是一條隐秘的賽道正在爆發——車規半導體,這是國内一個千億規模的市場。過去兩年,疫情嚴重沖擊了車規半導體供應鍊進而引發了全球“缺芯”,卻意外創造了一個國産替代的曆史機遇。以積塔半導體為代表的一筆筆融資火爆出爐,這片江湖正在批量誕生獨角獸。

比亞迪半導體分拆上市,56歲王傳福,将坐擁第3個IPO

這将是王傳福的第3家上市公司。

王傳福的創業故事堪稱經典。1966年他出生在安徽,1987年從中南工業大學(現中南大學)冶金實體化學專業畢業,并在當年進入北京有色金屬研究總院攻讀碩士。研究所學生畢業後,王傳福留院工作,此後順利得到提拔,1993年,研究院在深圳成立了比格電池有限公司,王傳福被任命為公司總經理。

他自此與電池結緣。1995年,29歲的王傳福看準了手機電池行業的巨大發展前景,決心辭職創業。那一年,在深圳蓮塘的一個舊工廠中的房間裡,他創辦了比亞迪公司,這家最初隻有20名員工的小公司,在1997年開始自主研發生産锂電池,當時請不起太多人,于是王傳福銷售自己跑,工程師自己做,工期緊張的時候甚至沖上生産線當勞工。

王傳福第三個IPO殺到,估值300億

1999年,比亞迪開發出了當時行業内領先的SC2100P大電流放電電池,當年鎳镉電池産量達到1.5億支。2000年,比亞迪成為摩托羅拉公司第一個中國锂離子電池供應商,一躍成為了當時中國手機電池行業的佼佼者。

2002年,王傳福迎來了人生中第一個高光時刻——比亞迪股份在香港聯交所主機闆上市,一時間風光無兩。後來比亞迪股份還在2011年登陸A股市場,兩地上市,這是後話。

2003年,比亞迪闊步進入了汽車行業。當時,比亞迪跨行收購了西安秦川汽車有限責任公司,成立比亞迪汽車有限公司,并在西安高新區建立了生産基地。同一年,比亞迪快馬加鞭,收購北京吉馳汽車模具、在上海建立比亞迪工業園、還把汽車銷售總部遷到深圳,可謂一氣呵成。

轉眼到了2008年,巴菲特2.3億美元投資比亞迪,比亞迪股價一路飙漲,隔年,王傳福登上中國首富寶座。如今,随着新能源汽車市場的飛速擴張,比亞迪的行業地位一再增長,甚至被一些分析師認為能超越特斯拉,另一方面,比亞迪也成為了全球電池制造業巨頭,在代工領域也是目前僅次于富士康的大陸企業。

今天的主角——比亞迪半導體,并非是比亞迪分拆出的第一家上市公司。2007年,比亞迪電子在香港上市。也就是說,比亞迪半導體将會是王傳福的第三家上市公司。

并不為人熟知的故事是,對于半導體,比亞迪已經布局了18年。時間回到2004年,比亞迪微電子公司注冊成立,最初這是比亞迪的一個半導體事業部,此後比亞迪還開始在半導體領域出手投資。2020年4月,比亞迪微電子更名為“比亞迪半導體”,尋求于适當時機獨立上市。王傳福甚至曾對媒體表示過,如果沒有造車,就會去造半導體。

如無意外,比亞迪半導體将是國内“車芯第一股”。如今,随着比亞迪半導體成功上會,也将有望助力比亞迪市值到達萬億大關——此前,2021年11月,比亞迪市值曾一度沖破9000億元。

汽車缺芯荒席卷,半年進賬12億,如何撐起車芯第一股?

這是一家成色幾何的半導體公司?

先看最直覺的營收。2018-2021年上半年,比亞迪半導體營收分别為13.2億、10.7億、14.2億、12.2億,淨利潤分别為1.04億元、8511.49萬元、5863.24萬元、1.84億元。可以看到,雖然營收波動較大,但比亞迪半導體2021年半年的營收以及利潤,已經接近甚至超過前幾年的全年營收。

王傳福第三個IPO殺到,估值300億

通過分析招股書營收也能看出,比亞迪半導體的客戶集中度非常高,營收半數以上都來自于母公司比亞迪集團。也是以,對于拆分比亞迪半導體上市,業界猜測原因之一便是友善給其他車企供貨、給汽車以外的領域供貨,尋找更多新的客戶,進而擴大市場占有率。

作為國内為數不多的汽車半導體供應商,比亞迪半導體主要從事功率半導體、智能控制 IC、智能傳感器及光電半導體的研發、生産及銷售。招股書顯示,自成立以來,比亞迪半導體的核心業務即為車規級半導體。

在車規級半導體領域,比亞迪已布局從晶片設計、晶圓制造、子產品封裝與測試到系統及應用測試的全産業鍊IDM模式。

王傳福第三個IPO殺到,估值300億

從産品類别看,比亞迪車規半導體主要分SiC(碳化矽)子產品、IGBT子產品(絕緣栅雙極型半導體)和自研混動DM控制子產品三類。值得一提的事,在IGBT領域,比亞迪半導體2019、2020連續兩年在新能源乘用車電機驅動器廠商中全球排名第二,國内廠商中排名第一,市場占有率達19%。而且,其還是國内少數能夠實作車規級IGBT量産裝車的IDM廠商。

那麼,什麼是IGBT?簡單來說,車規級IGBT就是電動汽車的大腦,IGBT約占整車成本的7-10%,是除電池之外成本第二高的元件。在電動車上,IGBT的作用是交流電和直流電的轉換,同時還承擔電壓的高低轉換功能,這被認為是電動車的核心技術之一。

王傳福很早以前就曾表示,比亞迪半導體将來最核心的産品将是IGBT。目前,在在IGBT等車用功率半導體器件應用方面,中國是全球最大市場,但本土化供應隻有10%,其餘90%均需進口。

毫無疑問,當整個汽車行業飽受“缺芯”的折磨,國産晶片的需求與日俱增,新能源汽車革命的不可阻擋,也使得車規級半導體企業将迎來一個巨大的發展契機。資料顯示,預計到2025 年全球車規級半導體市場規模可達804 億美元,大陸車規級半導體市場超200億美元。

此外,比亞迪還在上市公告中寫道:未來,比亞迪半導體将以車規級半導體為核心,同步推動工業、家電、新能源、消費電子等領域的半導體業務發展。

如今,比亞迪半導體終于成功過會。它的估值也随着一次次的融資從75億、近百億,到現在飛漲至300億。而那又是一個VC/PE搶破頭的故事。

估值超300億,百家VC/PE争搶,這一條賽道大爆發

比亞迪半導體融資火爆的一幕,依然令人印象深刻。

2020年4月15日,比亞迪釋出公告正式拆分“比亞迪半導體”,以待機會獨立上市,與此同時,拟以增資擴股等方式引入戰略投資。

消息一出,VC/PE們的熱情被瞬間引爆。僅僅42天後,首輪融資飛速落定——2020年5月26日,比亞迪公告了比亞迪半導體A輪19億融資的豪華陣容:紅杉、中金資本、國投創新、Himalaya Capital(喜馬拉雅資本)紛紛入場。這輪投資方以75億投前估值入場,比亞迪半導體投後估值近百億。

彼時,比亞迪半導體被VC/PE追着投。乍看之下,A輪融資入局機構并不算多,但比亞迪半導體留給了伏筆:“多家業務高度協同的知名産業投資機構正在履行入資程式。”

于是,在首輪融資完成還不足一個月後,2020年6月15日,比亞迪半導體又宣布完成共計8億元的A+輪融資。此次投資方的名單可以列出一長串:南韓SK集團、小米集團、招銀國際、聯想集團、CPE源峰、ARM、中芯國際、上汽産投、北汽産投、深圳華強、碧桂園創投、長江産業基金、松禾資本、東方富海、中芯聚源、聯想創投等等,不僅有國家隊、财務投資人、更有很多的産業投資方、半導體巨頭公司,蔚為壯觀。

兩輪融資之後,比亞迪估值達102億。而據天眼查資訊,比亞迪半導體還在當年8月完成了另外兩輪未透露金額的融資。幾輪融資下來,中金公司給予了比亞迪半導體不低于300億元的市場估值。當然,這個數字也一直備受争議。

想要投進比亞迪半導體有多難?不少半導體投資人都曾向投資界提起,“太火爆了,就是有錢也不一定能進去”,“時間特别少,而且就是瘋搶,超過100多家機構在搶,這種案子我們都不去擠了”。而投進去的人,很多持股比例也是隻是零點幾,少之又少。

根據招股書,在IPO之前,比亞迪股份持股72.3%,為控股股東,此外,紅杉中國、先進制造基金、小米産業基金等都是持股比亞迪半導體份額前十的股東。

王傳福第三個IPO殺到,估值300億

回過頭來看,比亞迪半導體之是以備受VC/PE青睐,除了其在IGBT領域的能力和地位,更是因為車規級半導體的巨大潛力——圈内普遍認為,車規半導體可能會是第三次半導體浪潮中堅力量,這是一條正在爆發的賽道。

2021年12月,車規級晶片一筆重磅融資出爐——積塔半導體完成了一輪80億元的巨額融資,背後的投資方陣容堪稱豪華:除了公司原股東華大半導體有限公司領投,跟投方還包括上汽集團旗下尚颀資本、彙川技術、創維投資、小米長江基金、交銀投資、上海自貿區基金、臨港新片區科創基金、浦東科創、上海浦科投資、中信産業基金、中金資本、國策投資、中航産投、中保投資、凱輝基金、中信建投資本、國泰君安、深投控、上海國盛、臨港集團等。

資料顯示,積塔半導體是國内最早從事汽車電子晶片、IGBT晶片制造的企業,在車規級晶片制造上頗具優勢。曾有消息稱,中芯國際創辦人張汝京将淡出他第五次的創業作青島芯恩,而他的下一站或許就是積塔半導體。

這是車規半導體融資火爆的一縷縮影。自2021年以來,這條賽道湧現了一大批知名項目,例如雲途半導體、CHIPWAYS、珠海微度芯創、旗芯微、楚航科技等,背後的投資方包括小米長江基金、武嶽峰資本、鼎晖投資、順為資本、元禾重元、創新工場、臨芯投資、上汽旗下尚颀資本、小米産投、經緯恒潤、耀途資本等等。

此外,各地也在加大力度布局車規級晶片的生産,以盡快解決汽車“缺芯”問題。目前全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最多的城市——上海,正在加快落地汽車晶片類企業,打造國内領先的車規級晶片設計研發制造基地。

網際網路時代已經遠去,硬科技已經站在了曆史舞台的中央。時代正在醞釀更多的備受矚目的IPO。

[本文作者天天IPO,創業家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請聯系微信公衆号(ID:pedailyIPO)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