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賣了十多年耳機的資深發燒友,第一次做耳機能做成啥樣?

每個燒油的終極夢想都是擁有一條自己定制的耳機,不僅是形狀定制,連聲音、外形都定制,那麼自然更好了,如果自己定制的耳機能夠生産出來并且獲得更多燒油的認可,那麼就是再好不過的事情了——其實你别說,很多耳機品牌的誕生就是這樣,隻是越來越大不得不開始規模化、商業化,以便有更好的售前售後服務,更知名的品牌形象,也讓使用者購買之後能夠更保值。

以販養吸是以走上了賣耳機這條道,并且一賣就是十多年的王春雷,終于在22年初開啟并釋出了新的耳機品牌——HUMKA 吽咖。沒錯就是去年聲勢浩大地在無錫萬象城開了一家耳機店的那個吽咖,但由于疫情原因,實體店的利潤根本無法支撐營運,實體店就此落下帷幕,悶聲開啟了耳機品牌之路。真的是悶聲開啟,我是在釋出會前一天才收到消息,他這一年多去組建團隊做聲學了。馬上有兩款千元級的耳機要釋出,不禁捏一把汗,現在千元檔厮殺得太厲害了...

賣了十多年耳機的資深發燒友,第一次做耳機能做成啥樣?

直接進入正題,兩款耳機分别是哈姆雷特M(單動圈,售價1280)和哈姆雷特R(1圈1鐵,售價999),也有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的寓意,每個人對聲音的了解不同,但喜歡音樂的心是相同的。

賣了十多年耳機的資深發燒友,第一次做耳機能做成啥樣?

包裝和配件兩個設計語言基本一緻。耳機線材、本體和包裝設計細節相呼應,能感受到還挺用心的,都有一抹紅色,應該是品牌的主題色。黑色樹脂的是R,圈鐵;銀色鋁合金的是M,單動圈,看來老王心中,單動圈才應該是定位更高的那個。二者的佩戴都經過反複驗證過,腔體大小都比較合适,畢竟2022年了,做出反人類佩戴的耳機應該不太會出現了吧?

賣了十多年耳機的資深發燒友,第一次做耳機能做成啥樣?

哈姆雷特R的聲音屬于一耳朵很讨喜的風格,均衡且帶一點熱情,圈鐵配合得很好,解析不錯,低頻下潛深,但量感把握得很好,是以氛圍感做得恰到好處,不會喧賓奪主,适應更多曲風的同時又足夠耐聽。聽R&B、流行、輕音樂都是很合适的,這點對于999元這個進階價位段使用者來說,能夠很明顯的感受到“千元級”對比“百元級”的産品有素質、聲場上的明顯提升,低頻也從“無腦量大”到“量感少了一些,但質感好了很多”轉變,會是一條很适合進階的塞子,也很好推,手機随便接個小尾巴就夠了。

賣了十多年耳機的資深發燒友,第一次做耳機能做成啥樣?

哈姆雷特M的風格就挺“老燒”了,當然,不是老派的那種老燒,而是追求更極緻的均衡的老燒。查德一聽M的低頻有些點到即止的感覺,但是細聽下來,其實M的低頻屬于質感很好,但是量感非常克制的路子,收得很快,能量更多集中在中高頻上,一耳朵上去素質甚至比有一顆動鐵的R更高、更抓耳,聲場也更加自然開闊。相對來說,M的驅動門檻不算高,手機搞一搞也能出不錯的聲音,但還是更建議上推力更大的尾巴或者播放器,整體會打得更開,聲音密度也更高。這個哈姆雷特我認為更适合有一定的聽音經驗、已經入門、有還不錯的小尾巴或者播放器使用者去考慮。

賣了十多年耳機的資深發燒友,第一次做耳機能做成啥樣?

哈姆雷特R和M橫向對比起來很簡單,兩款應該都是一個工程師定的聲音,因為音色和均衡這兩點在M和R的身上都很一緻。不同的更多是對于使用者偏好、玩法了解的出發點,R作為一個不足千元的圈鐵,整體聲音熱情、飽滿,很适合懶得折騰的新人進階;M的聲音相對來說冷靜不少,門檻不高但尚有一定潛力可以挖掘,适合老燒去折騰、細品。

賣了十多年耳機的資深發燒友,第一次做耳機能做成啥樣?

老王給我打電話告訴我他做了一個新耳機品牌時其實我心裡咯噔了一下,畢竟現在這個有線耳機市場不斷内卷的時代,太難有新品殺出重圍了,不過綜合來看,哈姆雷特M&R這兩款耳機在千元檔都算能站得住腳的,但新品牌肯定是需要時間去沉澱、為大衆所知的,但我還是挺希望看到國産能冒出來一些這樣用心做産品的新品牌的,畢竟給燒友們多一些選擇,也是極好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