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阿裡巴巴未來十年使命、願景和價值觀

轉自:

http://blog.sina.com.cn/s/blog_7edec11f0100qhe6.html

阿裡集團組織部召開了2010年開春的第一次會議。以下是這次大會的文字記錄:

【開場&組織部新人介紹】

彭蕾:2010年第一次組織部大會正式開始。今天我們換了一個地方,本來說是在海華大酒店,但是我們想來濱江這邊接一下地氣,是以今天把B2B以外的其他同學,全部用大巴浩浩蕩蕩拉到“江南”,過來感受一下,順便看一下傳說中的“蒙古大漢”。

今天上午,我們在總裁聯席會上有很多有意思的讨論,接下來我們要把未來10年,關于集團使命願景目标的一些想法和新的資訊跟大家分享。

進入今天的會議環節之前,我想把參加會議的同學大概介紹一下,主要的參會者,是組織部成員,但是我們特邀了一些同學,第一部分是M4,我們把他們叫做“準組織部成員”。當然M3中也有,我們會破格晉升,未來很多同學會破格晉升。第二部分,是湖畔學院去年在各個子公司做了一個特訓班,是AMDP,主要是M2、M3那一層,我們今天也邀請了部分去年湖畔學院AMDP的同學參加這個會。第三部分,是在阿裡巴巴生活和戰鬥了八年的“八年陳”同學。

我們還有一個傳統的環節。就是組織部的新人站起來認識一下,今天就不介紹了,至少跟大家對一下眼。在這一段時間内,組織部沒有從外部加入新的同學,但是有去年晉升到組織部的,他們是組織部的新人,但也是阿裡巴巴的老人。我們認識一下。

第一位是B2BCCBU中國市場營銷部的吳華婷,站起來跟大家認識一下。去年那個“親愛的,我願意,你願意嗎”就是她帶領團隊做出來的;第二位是B2BICBU國際貿易發展部的餘向海同學,阿裡巴巴走向海外,B2B走向海外,是在餘向海同學這裡,他是03年7月28号加入公司的,而前面的吳華婷是06年12月11号加入的;第三位更早,他是B2BITBU的吳宗遜同學,去年剛剛晉升的。他是2000年的9月1号加入阿裡巴巴的,最早的中國供應商,當時的PD是他搞出來的;第四位是B2BCCBU誠信發展的賈炯同學,他是03年3月11号加入公司;第五位是B2B技術部核心系統部的姜興,他是01年2月14号加入公司,現在他承擔的任務是整個B2B的CRM客戶管理系統,都是在他這裡;然後第六位是B2BITBU人力資源部的方曉敏同學,她是02年12月27号加入公司;下面一位是淘寶技術研發部做資料與監控系統的陳吉平(拖雷)同學,這個掌聲應該熱烈一點,因為他來的路比較遠,剛才前面都是來自B2B的,他今天算是B2B的客人;最後一位是比較特别,他之前是組織部以外的,這一次他不但進入組織部,而且是飛躍進入組織部,就是振飛同學,淘寶技術研發部的技術保障。振飛是在阿裡巴巴3年來,我們又一位從M4破格晉升直接進入到VP的同學,我們很久沒有這樣破格晉升。

新人介紹完以後,下面就請出曾鳴曾教授給我們介紹,我們今天上午最後讨論非常激動人心,真的我覺得很激動,直到現在還很激動。然後請聽教授給我們講阿裡巴巴集團未來10年的發展。

【未來十年使命願景】

曾鳴:在各個子公司目前的發展狀态下,集團未來到底想做什麼的幾點思考。今天上午,總裁聯席會上,我們把中間的每一個字都讨論了一下。請大家看一下新鮮出爐的2010年版的阿裡巴巴集團未來戰略思考。

使命:促進“開放、透明、分享、責任”的新商業文明(現場PPT)

使命,大家發現我們提到了一個新的東西,使命是促進“開放、透明、分享、責任”的新商業文明。我們反複讨論過,是不是還用“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這樣的一個使命,總覺得這個使命,雖然大家都非常熟悉,而且非常喜歡,但是已經很難全面涵蓋整個阿裡巴巴集團下一步所要做的事情。雖然比如說它對B2B,小企業做B2B這樣一種定位還是非常準确的,但是對整個集團來說,它已經不太能夠涵蓋了。

真正讓我們興奮的是,我們在這樣一個時刻,看到了資訊時代。有可能在我們手中建成的這樣一個機會,我們真正想推動的是新商業文明,是以我們最開始提出來,我們的使命是——建立新商業文明。

後來,覺得是“新商業文明”太虛,又反複讨論,到底什麼是“新商業文明”?怎麼解釋?我們覺得最能夠講明白的是,新商業文明最核心的價值訴求是什麼?技術隻是手段,博識也是一種方法,真正的文明肯定最終落到價值觀、落到一些基本訴求上。是以,我們先給新商業文明有一個定義,是——“開放、透明、分享、責任的新商業文明”。

這中間呢,我們沒有寫“誠信”,因為我們覺得誠信是基礎,這些做到了,必然會誠信。

第二個我們拿掉的是“全球化”,因為相比之下,“全球化”反而把我們想要的理想縮小了,因為“開放、透明、分享、責任”本身就是在21世紀,在一個地球村,一個真正有全球胸懷和視野的集團,所具備的自身價值觀。

你做到這四點,一定是一個新型的全球性的企業,是以全球化是不言而喻的。“全球化”不是中國企業整天喊在嘴裡的說“走出去”,不是在印度開分公司,或者終于在美國收購了一個企業,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全球化。我們想要的“全球化”是未來21世紀一家全球領先的企業所必須擁有的胸懷和追求。是以我們覺得,“開放、透明、分享、責任”更能代表這樣一種高度。是以,我們把“全球化”拿掉了。

其實是我們在07年年底提出打造一個開放、協同、繁榮的電子商務生态圈以來,一直在不斷摸索的,是以我們喊了三年的“開放”。我想,現在公司上上下下對什麼是“開放”,已經有些初步的感受和認識了。“透明”是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公司提了比較多的事情,比如說阿裡味兒上線,就是一個非常典型的例子。包括這一次09年度的最後績效考核,薪資、獎金等等都在盡可能透明、寬松的環境下進行。

“分享”也是我們下一步要做的。講生态圈,講合作夥伴,講共同繁榮都是建立在“分享”的理念上。而“責任”,就是在資訊時代必須有的自律,對自己責任有清楚的認識。

是以,我們把集團的使命作了一個修正,重新定義為——促進“開放、透明、分享、責任“的新商業文明。

我們考慮了很多詞,覺得“促進”是一種最自然的狀态。“建立”顯得我們有點太高了,“推動”吧,我們也沒那麼大的力量,我們隻是作為新商業文明可能的一個先行者,怎麼盡自己的努力去促進新商業文明,從喚醒到初步的推動,到逐漸的成熟,以及最後的繁榮,這是我們要做的事情。

願景:(現場PPT)

·分享資料的第一平台

·幸福指數最高的企業

·“活102年”

我看了很多同學眼前一亮,好像以前沒見過。

第一個是分享資料的第一平台。

這個其實也就是集團的未來的戰略定位。這背後的含義非常豐富,其中最關鍵的是,“我們要做21世紀第一家真正的資料公司”。既然我們認為,人類社會正在從工業文明走向資訊文明,既然我們認為計算會有一個翻天覆地的變化,資料會前所未有的重要,我們就必須做全世界第一家真正意義上的資料公司,不是簡單的以前我們談到的“資料化營運”,而是真正地去運用資料,讓資料為消費者、為小企業服務。

消費者有了更好的資料,就能更好的做決策,買到更有成本效益的商品和服務。廠家有了更好的資料,就能更好的做定制,提供給消費者更好的産品和創新。而這樣一個資料,它必須是分享的,而不是由我們來掌控輸出的。

另外一個,既然未來是這樣一個資料化的資訊時代,這樣一個基礎性的平台,就一定是一個平台型的企業,而不是簡單意義上的公司。是以我們給自己的定義是“分享資料的第一平台”,是整個社會共同擁有,共同來推動的一個資訊化建設基礎。

第二個是幸福指數最高的企業。

我們首先拿掉了“員工”一詞,因為我們覺得“員工”這個詞,其實很難表達我們真正想表達的,企業每一個人都是公平的,我們是平凡人做非凡事。沒有所謂“員工”、“高管”的對立,我們期望每一個在阿裡巴巴都很開心、幸福。是以我們把“員工”這詞拿掉。

其次,本來是幸福指數最高的“公司”,我們把“公司”換成了“企業”。因為公司的定義更窄,在工業時代大家所習慣的公司,都是多層次、相對比較嚴格的,人與人之間的互動可能更多的是,下達指令的層級方式。而在未來的新商業文明條件下,組織的方式可能會越來越豐富多彩,越來越千變萬化。我們現在所熟悉的這些公司管理方法,可能都不太有,需要有大的突破和修正,是以我們很希望跟所有的同僚一起探索新商業文明下的組織形式。是以,我們沒有用“公司”這個大家所熟悉的詞,用了“企業”。我們本來想用“組織”,但是“組織”聽起來稍微有點敏感。

第三,就是“活102年”。

我們也沒有用原來那個文绉绉的表達“成為持續成長102年的企業”。“活102年”,更多地帶有一點巧合的味道。如果你真能活102年,不管你是用什麼方法,有本事活102年就是奇迹。我們要的是有生命意義,要的是不管環境如何,我們能夠生存下來、奮鬥下去的精神。是以,我們覺得“活102年”更加踏實,我們别把自己關在裡面,覺得我們是怎麼了不起的企業,要怎麼樣的高成長,這些不重要,活下去是最重要的,活到102歲,那就是壽星了。

以上這三個願景的順序我們也做了調整。第一個“分享資料的第一平台”,其實就是客戶第一,也是我們的業務,公司是做什麼的,我們給客戶創造什麼價值。第二個“幸福指數最高的企業”是員工第二,第三個“活102年”是股東第三。因為對于股東來說,最有回報的是一個長期經營的企業,隻要企業活着就有價值。是以呢,這樣一個新的排序,展現了我們對于這三個原則的一個重新确認。

十年目标:(現場PPT)

·我們要為全世界創造1000萬家小企業的電子商務平台

·我們要為全世界創造一億個就業機會

·我們要為全世界10億人提供消費平台

十年目标,在各種場合我們都提到很多次,就不展開了。最後,關于願景裡面關于“分享資料的第一平台”,這是集團未來的戰略定位,我再稍微展開說一下。

首先,是“分享”而不是“掌控”。

因為“掌控”還是帶有government的意思,配置設定、主宰、控制、壟斷這樣的含義,我們要的不是壟斷,我們要的是平等、交換,我們要的是共享,一起去成長。是以,這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指導思想。

第二,我們分享的是“資料”,不是“資訊”。

為什麼這麼重要呢?是因為我們相信,别人很可能比我們聰明,他們不需要那些都被我們處理過的資訊,不需要吃我們咀嚼過的剩飯,他們需要的是原始資料,他們以自己的經驗、積累的能力,能看到前所未有的機會,他們可以創造我們根本想象不到的價值,是以我們分享出去的是,盡可能多的是原始資料;請進來的是,盡可能多的合作夥伴;創造出來的是,一個共同分享、共同繁榮的平台。

而這樣的一個分享平台背後的含義,其實跟google有着完全不同的哲學意義和理念,大家很熟悉google的那個詞:Don'  (“不作惡”原則)。但是誰來判斷什麼是evil的,什麼是right的?我們不做判斷,我們隻是順其自然地做這個時候、這個社會可能利益最大化的一項工作,我們不做這樣的判斷,我們做基礎建設,我們做一個分享的平台。是以,這是整個戰略定位背後的含義。

但是,怎麼進一步走向這樣一個資料分享的平台?我們其實是需要兩個核心的環節。

第一個是我們這三年在努力創造的Cons ine ner所組成的“電子商務生态圈”。

第二個是以阿裡雲為代表的真正的分享技術平台。

是以,實作我們戰略定位和Vision,在未來三五年最核心的工作依然是兩部分。

第一個部分,我們要創造足夠多的商業機會,來擷取資料。

隻有當你有實力的時候,才能去推行我們的理念,才能用我們的業務換更多的資料,才能用平台去吸引更多的合作夥伴。是以,第一步就是我們一直講的C2B戰略。這個C2B既包括淘寶也包括B2B。B2B也是買家、賣家這樣一種合作關系,隻不過買賣雙方都是business。

而在C2B帶動的基礎上,怎麼把生态圈的合作夥伴真的吸引過來,才能夠讓電子商務不斷繁榮壯大,而隻有當我們掌握了這樣一個Keyline,就是一個中國最大的電子商務服務的營運的平台,我們才能夠推進像阿裡雲這樣的基礎資料标準、資料結構平台,才有力量去和更多的合作夥伴做資料交換的工作。

是以平台跟上面的Keyline是同步推進的,淘寶、支付寶、B2B要繼續大力推進電子商務生态圈的建設,而阿裡雲為代表的,必須進一步加大以資料标準為核心的電子商務的基礎設施,以及未來網際網路基礎設施的建設,這兩者的結合,就是我們新的商業模式,我們把它叫做“CBP為核心的資料分享的平台”。

資料是阿裡集團戰略資源,我們現在還看不到到底怎麼去營運資料?怎麼通過資料營運獲利?但是必須現在開始堅定不移的提升兩個核心能力:第一個就是資料線上實時處理的核心技術能力。我們必須有海量大規模的存儲,預算等等,都包括在裡面。第二個,就是資料收集、分享和應用的核心商業能力。就像其實我們很多年前就提過,B2B最有價值的一個戰略資源,我們是沒有很好利用,就是我們銷售團隊。其實每天實時覆寫了中國絕大部分的中小企業,但是我們過去的資訊傳輸是單向的,更多是向這批小企業傳播我們的理念,銷售我們的産品。

下一步要做的,要把B2B所有的銷售,變成我們接觸小企業的觸角,感受資訊。我們要把外部環境的變化,第一時間回送給這樣一個生态圈和資料的平台。換句話說,任何的資料流都是雙向的,必須有下行也有上傳。是以資料的收集,會重新變成我們公司的一個戰略性資源。當然,這要求組織能力的變化,以及對不同崗位的一個重新的定義。

分享,也是非常難了解的事情。這麼敏感,這麼重要的資料,别人憑什麼跟你分享?用什麼樣的規則分享?利益怎麼配置設定?怎麼實作雙赢,甚至是多赢?這也是下一步推進資料分享平台,必然會碰到的巨大商業難題,而且跟這相關的類似知識産權,未來到底什麼樣的知識産權,無論是法律法規,還是執行的方法,才是合理的。這個東西,需要我們去挑戰,甚至改善一些理念。

是以這個定位,“資料分享平台”,大家肯定會覺得不知道我說的是什麼,但是沒關系,我們先做起來。就像三年前我們并不明白叫做生态系統,我們也不知道、體會不了“開放”的價值。但是,三年走下來,我們對“為什麼要開放?怎樣才是開放?”有了越來越多的認識。

同樣的道理,我們可能會從一個知道資料重要,到能夠初步實作資料化營運,最後走向營運資料這樣的公司,也需要長期的觀念轉變和核心能力的建設,這是一個長期的建設。但是這已經是我們看到方向,今天就要把這個方向明确地告訴大家。

不了解才是機會,不知道才要創造,我們未來需要大家從這樣一個高度去看現在這個業務。怎樣讓自己的業務成為未來資料品牌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

創造未來!(現場PPT)

舊的商業文明,那個時候的企業,想的都是在社會中找機會,而新商業文明的企業是解決社會的問題。

我們要解決的就是,能為社會在從工業文明走向資訊文明這樣關鍵的時刻,無論是從基礎建設設施,還是到重要的購物體驗,以及到商業的基本規則,進行重新地塑造跟推進。

是以,這就是集團未來的戰略思考,從Vision、mission、position各個方面,我們把這半年很多的思考,做了一個提升跟總結。這也是2007年9月底我們甯波會議第一次讨論到資料化營運、讨論到開放、讨論到平台。經過08、09年二年半的努力,我們覺得對于資料公司這種感覺越來越清楚,對商業文明這樣的一種推動力也越來越感同身受,是以這是今年的最新的集團戰略。

【馬總與曾教授的現場問答實錄】

提問:“購物是淘寶”、“支付是支付寶”、“計算是阿裡雲”,這些都是動詞,但是第二個“小企業是阿裡巴巴”是個名詞。另外三個很能了解,但第二個有點大?

教授:那麼精彩的問題留給馬總解答吧。

提問:說到資料這一塊,我很擔心從想清楚到真正資料開放的時候,結果到底是什麼時候?對我們是這樣的,資料重要程度實在太高了。

教授:套用老陸的名言:我們是公平的,而不是無私的。其實這個講的是一個願景,跟未來的發展方向。我們資料的開放是逐漸的,因為這個是建立在自己的實力基礎上,如果自己都沒整明白什麼是平台,什麼是重要的資料,我們根本沒辦法跟合作夥伴去進行很好的溝通跟交流,是以這個開放不是傻傻的第一天就把所有的資料接口開放出去,随便誰來用,肯定不是這樣的方式。但是到底什麼叫開放的資料平台,我們其實作在并不知道,這是未來幾年要做的工作而已,這個壓力應該是大的,我們真正開始做,但是這個是重要的方向,我們要繼續往前走的。

現場提問:聽完新商業文明,覺得太高深,咋一聽沒聽的太明白。

馬雲:教授跟大家分享的東西是我們最近以來一直在讨論的事,早上我們來之前又把詞句斟酌了下,我是完全了解至少有30%到40%同僚說聽不明白。今天講的Vision不可能人人認同,不可能大家都相信,在我們十年以前提出的Vision,我相信絕大部分人不明白。十年以前我們提出的使命感: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我也覺得大多數人都不相信,那時大家覺得先活下來再說!

第二、假如沒有高度,今天阿裡巴巴絕對隻是一家企業;如果沒有高度,即使聚集了很多的資源,也隻是一家企業。上次講,中國電子商務沒有做好,跟阿裡巴巴很有關系;中國電子商務做得很好,可能跟阿裡巴巴沒有關系。假如我們還停留在之前簡簡單單的一家企業,那麼我認為我們這家企業很有可能會被淘汰掉,任何的企業都必須适應未來時代,我們必須要學會判斷未來。

現場提問:新商業文明,目前是4個關鍵詞,是否還有其他關鍵詞未被囊括。

馬雲:促進“開放、透明、分享、責任”的新商業文明,你問還有沒有更多關鍵詞,我估計這兒寫個300字都能寫下去,但我們認為網際網路的最大的精神是什麼?阿裡巴巴企業的最大精神是什麼?我們覺得絕大部分公司不是很開放,我們覺得一個企業隻有透明和開放才能夠誠信,隻有誠信才能得到支援。

我們比别人懂得分享,我們更願意承擔責任。其實我們一直講“開放、分享、責任、全球化”,雖然隻有幾個關鍵詞,中間你可以寫很多,但是這幾個是最重要的要素。去年我給大家上了一堂課:道家哲學課,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可以生出一大片……但是我們認為這是核心資料,這是阿裡巴巴的六大價值觀,你認為是不是可以寫六、七個,我們寫六百個都可以,但是我們認為六個已經足夠了。我們主要是希望促進新商業文明,我們希望全世界所有的小企業,所有做企業的人,都會想讓自己的企業更加開放,假如他們開放、假如他們透明、假如他們願意分享,假如他們願意承擔責任,這個社會就會越來越好。這是我們想促進的事。

現場交流:關于“分享資料的第一平台”

馬雲:“分享資料的第一平台”,這兒曾教授沒有重點突出“分享”二字。上個世紀所有的企業都是為我所有,因特爾說用我的晶片吧,微軟說用我的作業系統吧,谷歌說請大家用我的搜尋系統。而阿裡巴巴認為,我們這個平台是為小企業和消費者分享的,我們來分享,你把你的給我,我們把大家的給你,分享資料關鍵是“分享”這兩個字。我們可能比谷歌要高,谷歌說它把自己當上帝,什麼是正确的,什麼是不正确的,由它來判斷。顧客需要看什麼,我們認為我們不知道,我們相信别人比我們聰明,我們給别人提供原始資料别人自己去看。

幸福指數最高的企業,企業裡面包含了客戶的利益,員工的利益,我自己這麼認為,假如這個企業為社會創造了很大的價值,員工的生活得到改善,員工覺得我們對社會創造價值,同時股東也賺錢了,我相信我們的企業是幸福指數很高的企業。“分享資料的第一平台”,是以我們講的是“分享”,這是最關鍵的。

第二,資料不是資訊,我也最近才搞清楚,資料是原始的,資訊是處理過的東西。那麼我們看到新浪、谷歌,都是處理過的東西,我們希望把我們的原始資料分享。分享的壓力很大,我覺得開放是一種心态,另外開放是逐漸進行的。即使到今天,WTO以後,我們對很多行業也是進行限制的,但是開放是實力的象征,開放是能不能掌控,你敢不敢去開放,以及分階段開放。今天,我們覺得壓力,這是我們的願景,我們要走向這種開放、分享,但不是一夜之間。相信别人更聰明,實際上,我們要表達的意思是說,我們跟谷歌不一樣,我們認為我們不是上帝,我們覺得我們很多資料交給客戶,他們能夠創造更多的價值,并不等說,我們會比他們更聰明。

人類社會将來一定是走向資料化,一定是分享的更多,是以我們今天一定要有一種能力,培養資料處理能力,收集、分享能力。

現場交流:關于“購物是淘寶、小企業是阿裡巴巴、支付是支付寶、計算是阿裡雲”的新思路

馬雲:首先,“購物是淘寶”,我覺得做的比較大,幾年以前我說“上網購物是淘寶”,三年以前改變政策說“購物是淘寶”,使得淘寶的局面迅速打開。是以我們認為,“購物是淘寶”,但是淘寶絕對不僅僅是購物。但這句話,不是我去說,很多消費者已經感受到,淘寶遠不止購物。三年五年之後,你會發現,淘寶是一種生活,一種時尚。但是你今天告訴人家,淘寶是一種生活,是一種時尚,人家肯不肯相信?五年以前你說“購物是淘寶”,太狂妄了!是以五年以前我們說上網購物,網購是淘寶,但是我們認為,“購物是淘寶”。

第二、“小企業是阿裡巴巴”。我認為B2B前十年不斷地提倡一個電子商務,企業做電子商務是阿裡巴巴。但是今天,我們必須強調說阿裡巴巴代表的是小企業,我們代表小企業的生存、成長和發展,我們必須圍繞小企業做文章,不要去圍繞電子商務做文章。五年以前,淘寶圍着網上購物做文章,今天淘寶圍繞購物做文章。現在是圍繞小企業上電子商務做文章,今天我們要徹底的思考,我們要對小企業負責,阿裡巴巴是Offer小企業,我們By小企業的成長,for小企業。

我覺得未來整個中國必須解決的問題就是小企業問題,今天中國必須播種大量的小企業,才有可能實作中國經濟持續增長。是以阿裡巴巴承擔的責任是代表小企業說話、小企業的融資,小企業的稅收,小企業的創新,阿裡巴巴應該承擔起這個,而電子商務隻是服務小企業的手段而已。是以這個需要阿裡巴巴看得更高,做事情更紮實。我告訴很多朋友,電子商務是阿裡巴巴,阿裡巴巴是搞電子商務的,他說我不懂電子商務的。

事實上,電子商務是什麼?電子商務隻是一個工具而已,我們希望通過這個工具,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我們以前講過,阿裡巴巴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從來沒有說網際網路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我們用各種方法幫助小企業成長。是以“支付是支付寶”,支付寶絕對不僅僅是支付,但是今天如果支付寶的内容綁太多,人家反而搞不清楚。是以支付寶首先要解決支付問題,在中國,網上支付首先是哪兒?是支付寶;上網購物,今天購物去哪?去淘寶。現在還是上網購物去淘寶,我希望三年以後,完成“購物是淘寶”。現在大家認為網購是線下購物的補充,今後線下購物是網購的補充。支付寶也是這樣。今天先明确定位,“計算是阿裡雲”,這個我們沒有争議了。

現場交流:關于“創造未來”

馬雲:上一世紀的企業,我們聽的最多的就是在社會上找機會,在我看來找機會跟投機沒什麼差別。未來企業要赢得世界的尊重,必須去解決社會問題,我們解決就業問題,解決稅收的問題,解決創新的問題。我們跟政治家、建築師、藝術家一樣,為整個人類做出貢獻,這樣的企業家,這樣的企業才會赢得尊重,社會才會尊重,商人才會尊重。

我最近對商人這兩個字有新的想法,我覺得商人至少把自己當“人”看,踏踏實實,不把自己當“家”看,什麼政治家、藝術家,都不把自己當“人”看。我們要為自己生存,也為社會創造價值。是以我們要想辦法為社會創造價值,解決社會問題,不要認為隻有政治家解決社會問題,我們不做政治家,也可以解決社會問題,我們不做建築師也在解決社會問題。隻有我們以這樣的使命驅動時,才稱為新商業文明。否則我們永遠是被人看不起的,抓住一點機會,自己發點小财,這種思想是不會赢得别人的尊重的。

第一必須站得高,全中國可能從事電子商務的是25000人,我們今天全阿裡集團19000多名員工。今天,電子商務是25000個人,我們有19000;我們有幾百億的現金;擁有幾億的使用者;幾千萬的小企業,假如我們不站在國家的地位,不以全球的眼光,為人類社會、為這個時代、為這個行業、為網際網路的電子商務做一些事情,我們會把自己看小了。我們做的企業必須胸懷世界,我們必須站在高處說,我們為人類、為網際網路、為時代做事情。

什麼叫做使命感、價值觀驅動的公司,前十年我們是懵懵懂懂,我們企業的價值觀是有很多東西沒做好,但是即使沒做好,我們比别人先做了,我們活了十年,未來10年我們需要更加清晰。

什麼叫怎麼用它,你在做任何的商業決定、重大決定的時候,回頭看看,是不是符合我們的使命感,會不會讓企業更加透明,更加開放,更加承擔責任?假如不吻合,就不要做。就像B2B前段時間,大家很痛苦,本來B2B準備做B2C,切入點是做服裝,大家都想的很好,最後我們發現,倒過來一看,不吻合我們的使命感,B2B為了幫助小企業,如果我們賣服裝,淘寶上賣服裝有40、50萬的小企業,全部死掉。如果沒做成功,你破壞掉了。是以反過來看,發現不吻合我們的使命感、價值觀,就别做了。吻合價值觀、吻合使命感的,同時又有對社會貢獻的,我們才去做,我覺得這樣的企業才會發展。

前十年我們暈暈忽忽的跟着價值觀、使命感走,後十年,阿裡巴巴将會更加重視它。集團的戰略當然更高,但事實上,如何把它落地,是看在座的每一個人的了解。每一個人對《金剛經》翻譯方法都不一樣,對《聖經》的了解也都不一樣,但是幾十年、上百年看下來,它的了解都差不多了,我們覺得是這樣。

阿裡巴巴未來十年使命、願景和價值觀

作者:沙漏喲

出處:計算機的未來在于連接配接

本文版權歸作者和部落格園共有,歡迎轉載,請留下原文連結

微信随緣擴列,聊創業聊産品,偶爾搞搞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