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把孩子拉回書桌

現在的網絡文化對全球的沖擊,令很多熱愛傳統文化的人深感驚恐。具體到現實生活中,很多孩子已經不讀書了,遠離了書桌,開始沉迷網絡,并且變得不能自拔。在此環境之下,把孩子拉回書桌就變得非常重要。

把孩子拉回書桌

書籍是傳播文化的載體,曾幾何時,人們熱愛閱讀,熱愛交流,熱愛文化。尤其是撥亂反正之後,很多人都如饑似渴地閱讀,遇到什麼書就讀什麼書,甚至把報紙上的每一個字都要讀到,連廣告都讀。後來,經濟飛速發展,人們開始專注于自己生活的提高,當然也就專注于掙錢了。與此同時,教育變得日漸功利化,開始以分數論輸赢,還得要鼓勵孩子和家長,不要輸在起跑線上。于是,教輔書大行其道,甚至霸占了書店的主要位置,成了書店裡的一道風景,而文學類的圖書卻不多,要是有也是一些武俠小說,網絡小說,青春校園小說等等,正統的經典文學作品并不多,畢竟,孩子們和家長們都受了教育的功利化影響,不會去買經典的文學作品,也不會讓孩子主動閱讀那一類的作品,說是浪費時間,有那些時間還不如做點題呢。孩子們大部分時間在聽課,在做題,苦不堪言,但又不能反抗,即便有一些課外閱讀,也隻是讀一些相對較淺的小說,卻不會閱讀真正的文學作品,也不會主動找書來讀。也就是說,孩子們在書桌前做題,卻不是在讀書。

到了網絡時代,很多孩子把一部分時間用在了玩手機、玩電腦上面,更不會專注于閱讀了。很多孩子竟然半宿不睡覺,用手機玩網絡遊戲,甚至還要偷家裡的錢給網絡遊戲充值,給主播打賞等等,卻沒有什麼孩子拿了錢主動去買課外書來讀。孩子的家長也是如此,沉迷于手機和電腦,喜歡跟風,喜歡刷短視訊,而不喜歡讀書。一般來說,喜歡玩手機而不喜歡讀書的家長教不出喜歡讀書的孩子,教出的孩子也是喜歡玩手機,喜歡刷短視訊。

沒有手機和電腦的時代,人們會在床頭放一兩本書,作為臨睡前的唯一消遣之道,出門坐公共汽車和地鐵的時候,手裡拿一本書,也可以閱讀。到現在已經完全變了,臨睡前的人們都在玩手機,甚至越玩越精神,時間不知不覺溜走,常常玩到深夜才睡覺,出門坐公交和地鐵,成了“低頭族”,甚至一邊走路一邊玩手機,根本不和别人交流,也不會看什麼紙質圖書。在如此的風氣引導之下,孩子們也是人手一部智能手機,要在手機上交友、購物、遊戲、點餐等,玩得比成年人都熟練,卻沒人喜歡抱着書本讀書了。

把孩子拉回書桌

難道是孩子們不喜歡閱讀了?并非如此,而是書籍被電子産品代替了,閱讀也就減少了。很多紙質書和紙質雜志、報紙都辦成了電子版,讓人們在網上閱讀,而正是這種資本的運作,讓紙質書和紙質雜志、報紙受到了很大的沖擊。當然,紙質圖書價格不低也是一個問題,讓很多人不願去購買,而這并不是問題的關鍵,很多人并不缺錢,也不是買不起,而是不去買,不感興趣。相對于書本來說,電子産品更能吸引人。在資本的推動下,在權力的默許下,手機、電腦連接配接網際網路,給孩子們打開了豐富的網絡資源大門,讓他們迅速成為“網生代”,要把生活的方方面面和網絡捆綁,而短視訊的興起就更讓人欲罷不能了。繼網絡遊戲之後,短視訊風靡網絡,平台方力推,權力允許,吸引全民參與,在大人們幾乎全部淪陷的情況下,孩子們大多乖乖就範。相對于讀書來說,網絡遊戲和短視訊當然更吸引人,也更能讓涉世未深的孩子們欲罷不能,甚至走上邪路。

大人們都知道,玩手機、電腦時間長了會損傷視力,讀書就好一點,不會太損傷視力,但是還是沒有孩子們回到書桌前讀書,而是在書桌前偷着玩手機。那麼,怎樣才能把孩子們拉回書桌前?靠權力強制禁止嗎?父權和社會權力已經消解,似乎無能為力,要是強制實行,就會逼出慘劇。要是打壓網絡遊戲和短視訊,隻是讓青少年在一定的時間玩,也不能解決根本問題,青少年換一個身份登入照樣可以玩。況且,這也隻是打壓、限制,和讀書沒關系。

把孩子拉回書桌,讓他們安安心心讀書,需要政策支援,需要教育摒棄功利化屬性,給孩子們閱讀時間,還要定期召開讀書會,讓他們暢談意見和建議,當然,這些都需要家長和老師們率先垂範,不去花大把的時間玩手機,而是去閱讀,和孩子一起閱讀,和孩子交流,而不是各玩各的手機,各自沉迷在各自的網絡世界裡面,還洋洋自得。

把孩子拉回書桌

全民閱讀并不是說說的,也不是寫到牆上讓人們看看的,而是要切切實實去做,讓孩子們抛開手機和電腦,安安心心閱讀好書,變得博學而智慧。不過,從當下來看,無論是資本的推動,還是權力的制約都沒有傾向于孩子的閱讀,而是傾向于網絡經濟的發展,教育也沒有傾向于此,那麼,把孩子拉回到書桌,也隻是拉回到了書桌,卻不能讓他們心甘情願放下手機,也不能讓他們安心閱讀。縱觀整個社會,大人也是如此,或許,這是社會的悲哀,也是人們的悲哀,那麼,長此以往,會不會産生新的愚弱的國民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