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如何在10年後成為一個足球強國?這似乎是一個僞命題?但是,前南韓國腳李天秀卻給了我們一個出乎意料卻合情合理的答案:借鑒少林寺的人才培養系統,解決中國青少年足球問題。這個思路倒是與衆不同,但是,卻絕非嘩衆取寵。

作為前南韓國腳,李天秀不到22歲便成為了南韓國家隊的主力成員,還曾随隊參加了2002年世界杯,此後他曾留洋西甲,于2015年正式退役。
近日12強賽中日韓三國足球在場上迥異的表現,得到李天秀極大關注。對于中國足球目前存在的問題,李天秀一針見血指出:中國足球的“根基”-青訓出了問題。
那麼問題來了,中國之前投入這麼大,可以說遠超日本和南韓,但為什麼反而沒有效果呢?他表示:中國的“根基”不穩,是以隻投資頂端的聯賽是絕對不行的,而且恰恰相反,正常的發展模式是從下往上發展的。
确實如此。以日本足球為例,他們制定發展計劃都是以10年為周期,并從下往上發展。重要的是,他們會一直堅持做下去,這與中國足球朝令夕改形成強烈的反差。
是以,對于中國足球未來如何發展,李天秀明确表示:“把那些(大牌)教練請到青訓裡,從最下面開始培養,隻有這樣,中國才能在10年後成為足球強國。因為青少年在養成習慣或毛病前,可以通過教育予以改正,這樣會提高成功的可能性。如果再花大量的金錢進行培養,100%會提高。你看看少林寺,他們不都是從小開始培養嗎?”
李天秀的話不無道理,且不說少林寺,就看看近幾年發展迅猛的卡達就知道了。在19年亞洲杯前,卡達在亞洲可以說隻是一個二流球隊,但是通過其阿斯拜爾青訓系統的持續發力、花大量人力物力從小開始培養年輕球員,成功推動了卡達足球發展,最終幫助卡達國家隊成為亞洲足球強隊,并登頂阿聯酋亞洲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