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虎年鄭州看虎展 中華古貓竟是老虎祖先

大河報·豫視訊記者 劉瑞朝

虎年鄭州看虎展 中華古貓竟是老虎祖先

“林暗草驚風,将軍夜引弓。平明尋白羽,沒在石棱中。”這是中唐詩人盧綸的一首詩(盧綸是後來遷居鄭州的中唐詩人李益的大舅哥),寫的是漢代名将李廣的一個經典故事,夜行山中,誤認石為虎,以箭射之,天明去尋找,發現是石頭,箭已沒入石中。李廣,虎将,山石,也就成了虎石。

虎年将近,有關虎的各種故事、典故、解讀,可謂是鋪天蓋地。1月29日,大河報·豫視訊記者了解到,為迎接農曆壬寅年2022新年的到來,豐富廣大市民的節日生活,由鄭州市文物局主辦、鄭州二七紀念館和南陽唐王府博物館協辦的“虎躍龍翔”中國虎文化百館聯展,在鄭州二七紀念館地下展廳正式開展。

百館聯展内容為圖檔文字形式,内容分為10個大題,綜述虎的起源、虎的亞種、文化溯源、圖騰崇拜、珍貴文物、文化藝術等。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到二七紀念館地下展廳詳細了解。

虎年鄭州看虎展 中華古貓竟是老虎祖先

【起源】虎的祖先是中華古貓 至少100多萬年前就和藍田人發生了交集

衆所周知,虎是貓科動物,也是地球上的大型貓科動物。那麼,它的祖先是什麼動物?

根據了解,虎起源于中國,始祖為三百萬年前的中華古貓。大約在兩百多萬年前,在中國西北地區茂密的溫熱帶森林中,形成了現代虎的初步形态。

通過早年在陝西藍田公王嶺發現的古生物化石與現代虎進行對比,它的特征已經非常接近。而依據古地磁地層學研究表明,至少距今100多萬年前,虎就和人類的祖先——藍田人生活在一起了。

虎年鄭州看虎展 中華古貓竟是老虎祖先

在這以後,還發現了更多中更新世虎化石,證明在距今60萬年的時候,虎的足迹已遍布中國的東半部地區。

近年來,在華北的北京周口店,華南的四川萬縣鹽井溝等地均發現有大量的虎化石。其中僅鹽井溝一處就發現有46個虎化石個體,表明現代虎的祖先早期曾經在四川、湖北、湖南一帶活動。

虎年鄭州看虎展 中華古貓竟是老虎祖先

【發展】虎從中國西北地區向西、向南發展 最終演化為9個亞種

虎是統稱,具體還有很多分支。根據了解,随着氣候的變遷,虎和其他動物一樣經曆了演變、分化和遷徙過程。大約五十萬前,虎從中國西北地區逐漸向西、向南發展。

向西的一支,通過内蒙、新疆和中亞各國,直抵伊朗北部和高加索南部。但由于高加索山脈的阻擋,沒能通過阿拉伯沙漠,也沒能進入非洲和歐洲;向南發展的一支又分為兩個分支,一個分支進入北韓半島,受阻于北韓海峽,未能踏上日本列島。

另一個分支通過華北、華中和華南,進入中南半島。到達這裡後,又分成兩股,一股向西通過緬甸、孟加拉國,直抵印度半島南端,另一股繼續向南,沿馬來西亞半島南下,渡過狹長的馬六甲海峽,登上印度尼西亞的蘇門答臘、爪哇和巴厘等島嶼。

虎年鄭州看虎展 中華古貓竟是老虎祖先

在漫長的歲月中,虎向亞洲廣大地區擴散,演化為9個亞種,即華南虎、東北虎(西伯利亞虎)、孟加拉虎、印支虎(東南亞虎)、馬來虎、蘇門答臘虎、巴厘虎、爪哇虎和新疆虎(裡海虎)。

由于生活在不同的地域,它們形成了個體大小、體毛的長短厚薄、毛色的深淺濃淡、條紋的多寡疏密、尾巴的粗細等形态上的一些差異。

中國境内曾經分布有華南虎、東北虎、孟加拉虎、印支虎、新疆虎等5個亞種。但在20世紀中葉前後,新疆虎、爪哇虎、巴厘虎逐漸滅絕。

【文化】雲從龍、風從虎 左青龍、右白虎是怎麼來的

“武松……踉踉跄跄,直奔過亂樹林來……卻待要睡,隻見發起一陣狂風來……原來但凡世上雲生從龍,風生從虎。那一陣風過處,隻聽得亂樹背後撲地一聲響,跳出一隻吊睛白額大蟲來……”

這是《水浒傳》中武松打虎的經典片段。虎不僅出現在文學作品中,虎形象在中國幾千年來的曆史發展過程中占居頗為顯著的地位,常常與龍并稱,其地位可謂是舉足輕重。

《周易·乾卦文》有言:“雲從龍,風從虎”的說法。龍飛于天,虎行于地,虎與龍結合一起成為雄偉強盛的象征和美化權威的典型形态,是人們崇拜并畏懼的神物。

與此同時,虎也充當逐妖、怯邪、鎮宅的角色,構成了充滿生機和活力的民族風俗文化特質。

遠古時期,中華先民們生活在以黃河為中心的廣袤土地上;以龍為圖騰的部落大體集中在東方,以虎為圖騰的部落大體集中在西方,以朱雀即鳳凰為圖騰的部落大體集中在南方,以玄武即龜與蛇為圖騰的部落大體集中在北方。于是,形成了四靈所代表的方位。

四靈與方位的聯系源于古代天文學。先民為了進行農業生産、确定農時,發展出了以“觀象授時”為基礎的天文學。他們先發現了明亮的恒星,随後将鄰近的恒星分組,将其組成的形象分别以相似的動物形象而命名,形成了二十八星宿。

他們又将周天分成四個區域,以四個方位命名,分别稱為東宮、西宮、南宮、北宮,合稱四宮,每宮各轄七個星宿。後來以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四種動物分别代表四宮,四靈也就發展演變成為“四方之神”。

其中,白虎為西宮,包括西方七宿,即奎宿16星、婁宿3星、胃宿3星、昴宿7星、畢宿8星、觜宿3星、參宿10星。

虎年鄭州看虎展 中華古貓竟是老虎祖先

【崇拜】虎有“五德” 成為遠古社會衆多部落圖騰首選

在中國文化中,虎是剛勇威猛、驅兇避邪、鎮鬼禳災、吉慶祥和的象征。有關虎的圖騰崇拜和文化傳說,更是成為中華民族溝通人神、聯系自然、祈福辟邪、生生不息的一種文化現象。

虎的先祖與華夏人類祖先,它們同時漫遊在荒山野林之中,生就一身斑斓的皮毛和雄視一切的威儀。虎文化在人類與虎競争生存空間的漫長過程中,和在對立而依存的關系中逐漸産生。

遠古社會,人們馴服、捕獵動物,而很難被捕獵和馴服的野獸,人類則當作神靈一樣來崇拜,期望将災禍降到最低,得到保護與庇佑。

人們将一些兇猛動物作為圖騰,加以崇拜,如虎、龜、熊、鷹等具象動物,和龍鳳、天祿、麒麟等形象動物。猛虎是百獸之王,是力量、威猛、霸氣的象征,自然成為衆多部落選擇和依托的精神圖騰。

根據了解,虎爺,為民間信仰的動物神之一,多以配祀護法神獸的身份供奉在廟堂,俗稱虎爺公、虎爺将軍,并為土地公、保生大帝、玄壇真君财神趙公明等衆多神靈的坐騎。

虎年鄭州看虎展 中華古貓竟是老虎祖先

在虎文化發展過程中,人們總結虎的優秀品質,賦予五德,彰顯其個性與品格。

虎一身浩然正氣,自帶王者之風,額上生成“王”字,此為“正”德。虎乃百獸之王,其統領的地域會留下自身氣味印記宣誓主權,守疆護土;除為生存需求狩獵,從不恃強淩弱随意傷害生靈作威作福,肆意侵略他土。是曰“守”德。

虎依強健的體能,雄霸叢林威震四方,憑借智慧與技巧捕殺獵食,是為“智”德。在殘酷的大自然生存競争中,虎無畏險阻所向披靡,獨居食物鍊頂端,是為“勇”德。

雲從龍,風從虎,虎嘯山林萬物覺醒;人們從虎的身上感覺難以言表的神秘力量,化之于圖騰;虎躍龍翔謂之“覺”德。

虎年鄭州看虎展 中華古貓竟是老虎祖先

【相關】百館聯展 展覽為文圖形式

根據了解,“《虎躍龍翔》一一中國虎文化”百館聯展内容為文圖形式,綜述虎的起源、虎的亞種、文化溯源、圖騰崇拜、珍貴文物、文化藝術等。

大河報·豫視訊記者了解到,加入此次聯展中的博物館,可謂是大江南北、内陸東西。這些博物館都聲明,是和南陽唐王府博物館聯合舉辦。

虎年鄭州看虎展 中華古貓竟是老虎祖先

那麼,南陽唐王府博物館何許館也?根據了解,南陽唐王府博物館位于老城區王府山景區内,600多年前,明太祖朱元璋分封其二十三子朱桱于南陽,開啟了南陽明清兩朝經濟、文化的大發展,曆經歲月更疊,唐王府如今隻留下一座王府山。

唐王府博物館館藏文物2萬餘件,自成立以來,先後組織了20個不同主題的展覽,向大陸十多個省份輸送100餘個臨時展覽,發揮了博物館的文化宣傳和教育功能。

來源:大河報·豫視訊 編輯:屈珂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