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75年,劉伯溫之子穿着一身重孝來到殿上,朱元璋的心呼地一沉,猛一拍大腿,大喊道:“壞了,朕的劉伯溫殁了。”
朱元璋感覺很奇怪,心想:劉伯溫離京時不過是小病,這才短短幾個月,怎麼突然就走了呢?
此時,劉伯溫之子小心翼翼地說道:家父疑心吃了麻太醫的藥......
如果是這樣的話,朱元璋就感覺更奇怪了,麻太醫和劉伯溫無冤無仇,麻太醫為什麼要加害他?而且時間相差幾個月,完全對不上,沒有理由啊。
數月前,自從丞相胡惟庸污蔑劉伯溫“以龍脈為墳田”後,劉伯溫被朱元璋打入大牢,差點被問斬,所幸被國丈救起。
可胡惟庸仍不罷休,劉伯溫一天不除,對他來說就是一種威脅。哪怕他已經解甲歸田,但說不好皇上哪天改變主意,又把劉伯溫請回來。
那麼如何封住劉伯溫的嘴呢?
突然,有人建議道:劉伯溫病了,正在吃藥,如果往藥裡下毒,将是天賜良機。
可是,胡惟庸剛跟劉伯溫結下梁子,如果這個時候讓他暴斃,自己明顯逃不了幹系。
可對方的一條計策,讓他茅塞頓開:慢性藥。
說幹就幹,胡惟庸心中很快有了合适的人選:麻奉工。此時的麻奉工為太醫丞,官為六品。三年前,麻奉工由于倒賣幾位貴重藥品,差點丢了官差。後來,他找到胡惟庸擺平了這事,心中一直感激涕零。
胡惟庸找到麻奉工後,假裝同情道:你的官位太低了,我幫你升到四品,當太醫令,你看如何?
這給麻奉工樂壞了,差點跪下來喊爹。可是,他高興得太早,沒想到胡惟庸的背後目的。
胡惟庸四下看了看,确認沒人後,小聲說道:有沒有一種藥方,服用之後不會立即奏效,幾個月之後才有效果呢?
話音剛落,吓得麻奉工連連後退。作為太醫,救死扶傷是自己的職業道德,怎麼能做這種昧良心的事情呢?
胡惟庸并不着急,湊近後悄悄地說道:“這是皇上密旨,想緻一個人于死地。放心,你不僅不會受到牽連,還會得到皇上重賞。”
麻奉工将信将疑地看着胡惟庸,但職業的本能告訴他,不能做這種見不得天的事情。
可胡惟庸卻不罷休,繼續恐吓道:“你想抗旨麼?到時你别後悔,别說我沒救你。”說罷就假裝往外走。
麻奉工的内心發生着激烈的沖突:如果做,就違背了從醫的道德底線;如果不做,就違抗了聖旨,得罪了丞相,就會惹禍上身。
糾結的麻奉工隻好請丞相留步,小心翼翼地問:這個人到底是誰?居然讓皇上和丞相如此痛恨。麻奉工懷着僥幸的心想:或許真是個壞人呢。
隻見胡惟庸一字一頓地說道:犯上忤逆的亂臣賊子,劉——伯——溫!
麻奉工聽完後,吓得一抖,前幾天劉伯溫差點被皇上殺頭,整個京城都知道這事。
胡惟庸又補了一句:要不是國丈當時半路殺出,劉伯溫已經被皇上殺了,現在你終于知道皇上的良心用苦了吧。
麻奉工不敢再推辭,隻好戰戰兢兢地接下來了這門差事。
這場可怕的下毒陰謀,朱元璋卻一直蒙在鼓裡。
當初,劉伯溫被國丈救了,其實是解開了朱元璋的心結,這正是朱元璋最想要的結果。
隻是,他沒想到,他一向寬恕的丞相,卻幹出這樣的壞事。
要知道,劉伯溫是明朝的開國元勳,是朱元璋的“吾之子房”。甚至在民間,流傳着這樣一句美談:
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前朝軍師諸葛亮,後朝軍師劉伯溫。
隻可惜,如此忠誠,卻為奸臣所害,為國之損失也。
對此,你怎麼看呢?
歡迎在評論區留下你的看法。
資料來源:《權力野獸朱元璋.3.大結局》
【每日分享】@夢開文史:讓我們一起走進書的世界,暢遊明朝的故事。
#知識辭海計劃##頭條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