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時代觀後感彙總
8月25日,由中央電視台曆時近三年創作的大型紀錄片《網際網路時代》正式播出。這部拍攝足迹遍及全球十四個國家,采訪網際網路領域各界精英近二百人的大型巨制,将呈現網際網路誕生後,個人憑借網際網路浪潮譜寫改變世界的産業傳奇和創業人生,并在由網際網路引爆幾乎所有經濟社會領域的裂變與重構中,以人類前所未有的創造力實作未來夢想的史詩景觀。
網際網路時代觀後感
第一集《時代》
從冷戰這個偶然的曆史背景展開,本集描述網際網路技術的誕生過程,它如何在技術、社會、文化、制度等多重因素作用下,逐漸發展為連接配接起每個人的網際網路。同時,回望人類曆史長河中科學技術帶給人類社會發展的巨大推動,比照農耕時代、工業時代和網際網路創造的社會變革,了解網際網路技術正開創人類一個全新的時代。
第二集《浪潮》
網際網路技術在短短二十年的商業化浪潮中,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譜寫着改變世界的産業傳奇和創業人生。本集從個人興趣的創造、風投資本的力量、創新創業的精神,解析網際網路商業化過程和企業成長背後重要的動力,描繪新技術與需求在市場運動中,如何彼此發現并掀起一波波智慧創造與創業人生的浪潮,成長為今天俯瞰和照耀人類生活所有層面的新行業。
第三集《能量》
網際網路在經濟領域引發各産業生産方式、生産關系、生産要素的重新組合、建構。本集對比傳統工業時代和網際網路時代,不同的分工協作方式、産業鍊關系、消費與生産的關系等,解析網際網路如何改變、解構原有的價值鍊條和産業格局,創造全新的産業生态和經濟模式。當然,網際網路帶來的效率變革,必然同時給人與機器的賽跑提出新的時代性命題。
第四集《再構》
網際網路去中心化、扁平化、自組織的特性,解構并重構着社會結構,創造新的組織方式群組織形态。本集對比工業時代和網際網路時代不同的組織特征,解析人類因網際網路實作充分、即時的彼此連接配接、互相影響,讓矗立千年的傳統社會組織呈現出自組織、扁平、多元和碎片化的趨勢。傳播方式和社會結構的變化,必然也深刻影響各國政府的執政理念和施政方式。
第五集《崛起》
網際網路賦予每一個人無限的可能,讓個人力量增強、個人價值釋放。本集通過群體智慧創造、新聞傳播變革、自我價值實作的途徑等,描繪網際網路時代個人的崛起。網際網路讓普通的個人越過幾百年塑造的專業屏障、權威評價和路徑依賴,獲得平等而充分的展現機會,個人和個人力量的彙聚釋放出以往不曾有過的創造力與自我價值。
第六集《遷徙》
網際網路催動了人類一場新的遷徙,由傳統社會向網絡化生存的“新大陸”的一次集體遷徙。本集從工作、社交、遊戲與人生三個側面,描繪人類的生存與生活方式如何由線下到線上、由實體空間向網絡空間遷移,在這場向時時線上的未來生活不可逆轉的大遷徙中,有收獲也有失去,伴随的人類的,将是種種不适和情感的、觀念的沖突。
第七集《控制》
技術是中性的,但人性有善有惡,網際網路的能量同樣讓人性惡的一面的破壞力放大。新時代湧現的網絡犯罪、網絡暴力、網絡安全等問題,使管理和控制變得更加迫切、重要而複雜。人類探索着新的管理規則與方式,學習對網際網路進行科學、必要、合理的治理和應對。如何共同努力在治理與發展的平衡中尋求新規則,這項新的技術已經向整個人類發出了叩問。
第八集《憂慮》
隐私,是人類精神秩序、自我尊嚴的基本展現和保障。在網際網路時代,使用網絡和擷取服務常常會以犧牲隐私為代價。在保護與出讓的博弈中,在選擇個性服務還是保留隐私的兩難中,一個近乎全透明的時代環境漸漸到來,人類的隐私變得脆弱不堪。這是伴随網絡發展将長久存在的挑戰,人們需要建構新的隐私觀念和保護制度,來适應一個全新的世界。
第九集《世界》
世界是多元的,人類過去、現在和長久的将來,都将依然是文化傳承和價值觀的多樣化。網際網路進入不同發展階段、不同文化和社會特性的國家,呈現出不同的特點和影響,也影響着各國的現在和未來。本集選擇七個代表性的國家,描繪網際網路如何受到不同本土文化的影響,每個民族國家、文化傳統與網際網路之間的融合與沖突。同時,解析各個國家正如何選擇自己的網際網路戰略,面對未來的發展與競争。
第十集《眺望》
在時代開啟的黎明,人類未知的遠遠大于已知。本集基于今天的科技試驗和技術展望,眺望網際網路時代可能的未來。晶片技術、傳感器、雲計算的飛速發展讓萬物相連和無處不在的智能化成為普遍,計算機、網際網路與生物技術的結合正呈現出人機共同進化的可能……
網際網路時代觀後感2000字
從齊總開始,到了張老師,到了胡院士,到石秘書長,包括石強,大家總結的詞已經非常凝練,從禮物,這是一個禮物,内涵非常豐富。張政講這是一個儀式,當然不是今天簡單的一個儀式,我覺得儀式感貫穿人類文化幾千年的曆史,是以這個儀式一定有它豐富的内涵。到胡院士這裡,我覺得它已經很情不自禁地豎大拇指頭說震撼,我覺得可能我也想不出更多的詞彙來描繪我再次看這一集時候的心情。
我也想模仿他們,我自己在想找什麼詞,這個詞就是點燃。因為畫面剛好開始是蒸汽機的流淌,有一個普羅米修斯之火,似乎哪一個時代的變遷,都跟火有天然的聯系,是以點燃是我剛才心裡面萌動的一個詞彙,我把這個點燃了解成三種,第一種,像老石,說這個老石,這個我也比較熟,跟石強更熟了。他的網名大家知道,叫“瘋狂的石頭”,他的網名诠釋了不光他瘋狂,當他的屬下更不容易。是以坐在後面,還不完整,有很多的團隊,我一看剛才上來的16位我基本都認識,基本都打過照面,都一起陪你們吃過飯,我屬于陪伴者。
是以在這種情況下,我覺得他們自我點燃的能量真的是超乎我們的想象。因為在他們面前,像胡院士剛才講的,他是有難度的,講包交換、舒爾茨協定,胡院士一下子抓住了這個問題的技術難點。說實在的,他們一開始的時候真的不懂,但是他們不懂,他們怎麼辦,這麼厚的書去看,去讀到可能想吐,但是接着起來還要看,還要讀,還要畫,還要不停地去彼此來論辯。是以你隻要到影視之家看一看,剛才跟齊總監見面的時候,我說您的屬下真的是不簡單。我說他們的不簡單展現在哪裡?第一他們不講究,真的很不講究,你看看他們吃講究嗎,穿講究嗎,或者工作環境講究嗎,真的不講究,很随意,每一個人都是如此。
更多相關文章推薦:
1.電視劇平凡的世界觀後感彙總
2.七七事變觀後感彙總
3.理想照耀中國觀後感彙總
4.顧湘陵觀後感彙總
5.規劃錯了的人生觀後感彙總
6.消防安全教育片觀後感彙總
7.人與自然觀後感彙總
8.楚門的世界觀後感彙總
9.地理中國觀後感彙總
10.留守兒童觀後感彙總
第二,他們又很講究,他們講究到雞蛋裡挑骨頭,講究到挑剔的地步。每次推敲一個詞彙,推敲一個說法,搞懂一個技術術語的時候,他們是絕對講究的。我記得一開始的時候,石強曾經跟我說過這麼一個,他内心很忐忑的話,我相信剛才站在台上,像齊總說的,這隻是一個禮物呈現在這裡,但是它能不能達成像石強剛開始轉達的,我們台裡邊要求是很嚴格的,就是至少我覺得這件事情能不能立得住十年,我覺得它不敢敢說百年,但是至少能立得住十年,這是一個很務實的态度。能不能立得住十年,你隻要看前十年網際網路語境是什麼樣的語境,你就知道十年對網際網路絕對是一個日新月異的曆程。
在片子裡邊看到當“L”、“O”出現以後,噼噼啪啪敲鍵盤的聲音真的是令人振奮,有這樣一句話,這樣一句旁白,說“這是新時代的敲門聲,這是新生命的呼吸和心跳。”這句台詞我記住了,非常棒。除了語言非常棒之外,它把你帶到了那樣一種場景之下,讓你真的從内到外的感受到它給你帶來的沖擊和洗刷。
是以我說在這樣一部片子奉獻給大家的同時,大家真的是看到,他們背後是自我點燃的,但是就像石強的中心詞是感恩,其實在感恩的同時,我發現了點燃的第二個含義,就是彼此點燃,為什麼說彼此點燃呢?我們在座的很多年輕人,真的很難想象,像石院士這樣的先輩,他們在五十、六十、七十年代,在那樣的一個基礎上,中國的計算機基礎不輸于美國人。比如我們的一些存儲器,至少在技術跟進的速度上,是不輸給美國人的。是以我認為剛才胡院士提了一個特别棒的值得深思的問題,為什麼這部片子美國人沒有拍,歐洲人沒有拍,BBC拍了一個四集的小片,但是我看到真的比我們差的很遠,當然不是同樣的角度。
為什麼沒有拍?我剛才也在思考這個問題,我覺得可能一時很難拿出明确的答案,但是至少有一條,就是剛才片子中呈現的那些,從伯納斯李,從羅伯茨,從克萊弗蘭親曆者,舒爾茨,他們是一個局中人的角色,在他們的曆史記憶中,似乎有一個當然的曆史狀況。
是以我想到這裡,我内心有點酸楚,我覺得我們這個片子,其實多多少少真的像胡老師說的,是一種追憶,是非常好的`搶救,非常棒。這一點就讓你們超脫了一個狹義的時代的概念,讓你們為子孫、為後代、為更多的人留下了彼此點燃的可能,是以第二個含義是點燃。
第三個,因為這裡第一集,老魏壓力應該是非常大的,我不知道他推翻了多少次這樣的本子。其實他們跑了多少路、看了多少書、打了多少通電話,真的是外人不親曆很難了解或者了解。就在那每一個小的片斷、小的分鏡頭,每一個小的場景的設計和玩味、拼貼中,都是一次痛苦,而這個痛苦絲毫不是筋骨之裂,有時候是心靈的折磨。我們在這麼大的場景下,既要看到時代的變遷,又要看到中華民族在其中放在一個什麼樣的位置,和怎麼樣展望它的未來。電視語言通過陪伴他們,我也多少受一點感染,他們在努力地讓自己作為一個記錄者,見證者,叙述者的身份出現,而不是評論者。是以他們在努力挖掘那些感人至深事迹的同時,其實他們自己也有很多想法。但是他們在小心地回避,或者讓個人的一些沖動和激情,不要去在這個片子中更多的去打擾。像偉鴻剛才說的,吃了很多的便當,但是我們其實看不到裡邊那些便當的味道,非常難得。
是以第三個點燃,我認為這部片子非常難得的,在我們已經有6億網民,已經有6億的網絡人口,将來還會有更多的網絡人口,像片子裡說,很多人認為未來“網絡”詞彙會進入到曆史博物館,因為我們的孩子們生活在這樣的時代下,是以這個片子成為了非常的坐标,而這個坐标使得跨越時代成為了可能。不同的場景,也許你會用不同的語言解說它,也許你會用不同的意境看待這個事情。但是我相信共同的感動、共同的震撼,會是他們非常好的交流的媒介,這種點燃是一種凝聚力,是一種開拓未來,這種點燃是非常好的象征,這種點燃用一個詞,真的是“功德無量”。
網際網路時代觀後感1000字
有一句話非常經典:“每一個我都使你變得更強大,每一個你都能夠變得更有效。”這是對網際網路最好的解釋。網際網路基本的技術内涵,跟所有的電信通訊不一樣,它讓每一個人都成為創造者。雖然那些締造者是網際網路之父,但是網際網路發展至今,是每個參與者即全世界數億網民共同創造的結果。胡啟恒院士評價《網際網路時代》站在人類曆史的高度,擁有全球視野;同時它能把最複雜的技術問題,說得讓普通人都懂,是一部最好的科普片;再有就是真正做到了公正,不帶任何國籍、民族或政治的各種偏見,以一雙公正的眼睛表達了網際網路先驅和締造者高尚的精神。
該片一位主創人員提到,在采訪中看到很多的“網際網路之父”都是須發皆白的老人了,很多已經進入耄耋之年。這位主創人員說,能夠在他們離開這個世界之前,讓他們親自給我們講他的當時,這是一種搶救。是以,從整體來說,這部片子是一個曆史性的創作,它屬于世界,屬于全球的網際網路,是我們中國人對世界網際網路事業的一個貢獻。
那麼,《網際網路時代》這個題材,為什麼美國人沒有拍?歐洲人沒有拍?段永朝作出了這樣的思考:“我們很多年輕人,會很難想象在上世紀五十至七十年代那樣的一個基礎上,中國的計算機基礎并不輸于美國人。是以,剛才胡啟恒院士提了一個特别棒的值得深思的問題——為什麼這部片子我們為什麼能夠填補空白?我覺得可能一時很難拿出明确的答案,但是至少有一條,就是剛才片子中呈現的那些,從伯納斯李,到羅伯茨,他們是一個局中人的角色,在他們的曆史記憶中,似乎有一個當然的曆史狀況。由此,我内心有點酸楚,我覺得這個片子是一種追憶,是非常好的搶救。它超脫了一個狹義的時代概念,讓我們為子孫後代、為更多的人留下了彼此點燃的可能。像片子裡說,很多人認為未來‘網絡’詞彙會進入曆史博物館。因為我們的孩子生活在這樣的時代,是以這部片子就成為了非常好的坐标,而這個坐标使得他們跨越時代成為了可能。”
從2012年開始,美國一個被譽為“網際網路女皇”的人,叫Mary Meeker,她在網際網路報告裡面,有一個三年沒有變的主題就是“向中國學習”。這不僅是因為中國的經濟體量和規模占到了一個不可忽視的百分比,更重要的是,它對人類難題奉獻的智慧所占份額越來越大。是以,很多年輕的學生都會受到感染,比如舒爾茨提出21世紀将是中國的世紀,還有其他到中國來演講的有影響力的人物也說未來世界的改造,一定要有中國人智慧的加入等。段永朝滿懷信心地與大家分享了他心中的希望。
是的,正如該片總制片人張政所說,網際網路時代改變着這個星球和這個星球上的節奏,我們在農業文明驕傲着、在工業文明沮喪着、在網際網路時代同步着的五千年的祖國,正在用中國夢與這個時代共鳴。這樣的态度和發聲是給你我的,是給國家的,也是給全人類的。
網際網路時代觀後感600字
今年,是中國接入國際網際網路二十周年,世界網際網路大會也即将在中國舉辦。在這樣的時刻,擁有六億網民和超過八億移動網際網路使用者的中國,俨然早已發展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網絡大國。正因如此,紀錄片《網際網路時代》是這個嶄新時代送給每個人的一份厚禮。迄今為止,好像還沒有一部紀錄片,對網際網路的誕生發展進行全面系統的深度解析,沒有一部紀錄片對網際網路帶來的各方面變化進行清晰的梳理,對其改變未來的情況進行全景描述。是以,《網際網路時代》是一份具有“填補空白”意義的寶貴禮物。
在大型紀錄片《網際網路時代》開播儀式上,中央電視台相關負責人表示,中央電視台是國家電視台,國家電視台就應該有國家電視台的擔當,在一個全新時代的黎明時刻,以電視形态深入思考和展示網際網路對人類社會的深刻影響,是國家電視台義不容辭的責任。
該片總制片人張政在一次工作會上說過,肩負着國家電視台的創作任務,每一個創作人員都需要有一種由衷的使命感。使命感這個詞很真實,心無旁骛,當我們努力傾聽這個時代的脈搏和表達的時候,我們發現正是這個古老詞義更新了每一個人的生命,也更新了這個世界。
總導演石強也提到:“我喜歡片中一個采訪的段落,其中有這樣一句話,對未來最好的預測是創造。我們不敢說自己創造了什麼,隻希望能創造一個思考的機會,創造一個開始。”
觀看過樣片的北京大學新聞傳播學院特聘導師段永朝不無感觸地說:“在片子裡看到當‘L’、‘O’出現以後,噼噼啪啪敲鍵盤的聲音真是令人振奮,有這樣一句旁白——‘這是新時代的敲門聲,這是新生命的呼吸和心跳。’這句台詞我記住了,非常棒。”
網際網路時代觀後感200字
網際網路的前身,阿帕網,其靈感來源于漁網。網際網路之父們認為,這樣的沒有中心的分布式結構有利于保持網絡穩定。如果網絡存在中心,如今巨大的資料量根本無法通過。
在如漁網般的網際網路中,每台電腦都是重要的,又都是不重要的。它們每一台都在貢獻資料和連接配接。然而,即使有一台電腦失效,也不會影響網絡的運作。
如同在社會中,每個人都是平等的,在網絡中,每台電腦也都是平等的,它們都可以連接配接網絡。
在當初的阿帕網中,路由器就像一個大鐵櫃,比電冰箱還大。現在,連接配接4G網絡的移動路由器已經變得非常小巧。另外,蘋果的iPhone 5s手機,其運算速度更是阿帕網中最快電腦的7000倍。
還有,我們平時浏覽的網頁,其實是叫網際網路。關于發明網際網路的故事,推薦閱讀蒂姆・伯納斯―李所著的《編織網際網路》一書。
CCTV的主創人員曾誇耀說,這部片子超越BBC的《虛拟革命》(同樣是關于網際網路的)。當時我還覺得,CCTV是否有點太自信了?不過看了片子之後,疑慮已徹底消除。
更多觀後感文章推薦:
1.2015紀錄片網際網路時代觀後感
2.紀錄片《網際網路時代》觀後感
3.今天明天觀後感500字
4.今日說法觀後感2015
5.美麗心靈觀後感500字
6.今日說法觀後感500字【優秀】
【網際網路時代觀後感彙總】相關文章:
1.網際網路時代的觀後感受
2.網際網路時代觀後感
3.走進網際網路時代作文
4.觀《網際網路時代》有感
5.網際網路時代國小作文
6.網際網路時代觀後感「優秀」
7.央視紀錄片《網際網路時代》觀後感
8.2016關于《網際網路時代》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