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王瑞青:曆盡千帆 仍是少年

《山東畫報》2022年兩會專刊

王瑞青作品介紹

王瑞青:曆盡千帆 仍是少年
王瑞青:曆盡千帆 仍是少年
王瑞青:曆盡千帆 仍是少年
王瑞青:曆盡千帆 仍是少年

王瑞青:曆盡千帆 仍是少年

山東工藝美術院美術館二樓的一隅,有一間有些淩亂的辦公室。這就是王瑞青平時工作的地方。在他辦公室的下面是上六千多平米的展覽館,這裡常常舉辦重大的展覽。他,這位被藝術圍繞着的藝術家,對展館裡的每一件展品都如數家珍,甚至連空了的展位都知道它們去向何方。

已過了知天命之年的王瑞青,時尚的打扮,對現代藝術的了解,讓他看起來與其他執筆弄墨之人略顯不同。

王瑞青:曆盡千帆 仍是少年

童年的照片(前排中間)

王瑞青:曆盡千帆 仍是少年

1990年 大學一年級拍攝《華港大暴動》電影

王瑞青:曆盡千帆 仍是少年

1991年 大學二年級繪制山東青年幹部管理學院效果圖

年少多輕狂

幸得貴人識

王瑞青讀中學時,書本還是很珍貴的東西。而熱愛繪畫的他,熱衷于在書本上塗塗畫畫。書本上凡是空白處,都被他畫上了自己喜歡的形象和物件。有一次,他因為在課本上畫畫與老師産生了沖突。争執得有些激烈,引來他們英語老師的關注。英語老師問清了原委,翻看了他的書本後說:“這是人才呀,要好好培養。”

這位英語老師是王瑞青的貴人,人稱徐老太太,自幼博覽群書随父在國學習生活,見多識廣,愛才惜才。她不僅肯定了少年的才華,安撫了少年的心,還帶着王瑞青去上海看展,開拓視野。後來,她還幫王瑞青找了專業的繪畫老師。

“一定要走出來,考上更好的學校。”徐老太太的這句話深深地刻在了王瑞青的腦海中。山東工藝美術學院,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漫漫求學路,恩師的囑托,内心的追求,王瑞青在學藝的道路上孜孜不倦。數十年如一日地堅持。正如他的調侃,“我還是少年,學無止境,未來可期。”

王瑞青:曆盡千帆 仍是少年

1989年 考入山東工藝美術學院

王瑞青:曆盡千帆 仍是少年

2008年 畢業于清華大學美術學院 獲碩士學位

不囿于一隅

不執于一端

2008年8月8日,對于全國人民來說是個特别的日子,北京奧運會開幕。對于王瑞青個人來說,也是個特别的日子。他的中國藝術作品展《人像與神像》在德國柏林開展,這是他第一次在國外舉辦畫展。王瑞青妻子曾留學德國,因為妻子和另一位友人的牽線搭橋,使他與德國一家畫廊簽了約,然後才有這一次的展覽。

這次展覽,對于王瑞青來說,隻是“走出去”的一個開始。此後,他又在德國波昂、南韓大邱、比利時布魯塞爾、法國斯特拉斯堡、盧森堡等多地辦展參展。近兩年,疫情阻擋了他“走出去”的腳步,但卻改變不了他為藝術癡狂的心。“我正好可以靜下心多思考、多沉澱,畫一些傳統的東西。”不走尋常路的他,常常讓人覺得他隻懂藝術設計與展覽策劃,不會畫畫。他想趁着這個時期,把自己傳統花鳥畫的另一面呈現給大家。

王瑞青是多面的,他追求的藝術也是多面的。在他的辦公室裡,擺放着他繪畫用的工具,國外購置的刮闆、膠皮滾子、帶着鄉土氣息的小笤帚……各種工具,應有盡有。他形容自己對藝術是“為我所用,不擇手段”。在他舉辦的抽象水墨畫展《墨·漠》中,作品大都是融合傳統與現代,以捶拓、積墨、漬染的方式進行創作的。在追求藝術的道路上,他一直樂于嘗試,不怕失敗。

王瑞青:曆盡千帆 仍是少年

2008年《人像與神像》作品展中,與中國駐德國公使文化參贊董俊新先生進行交流

王瑞青:曆盡千帆 仍是少年

2004年 西藏采風

王瑞青:曆盡千帆 仍是少年

西藏人物

69cm×120cm 2004年 水彩紙

王瑞青:曆盡千帆 仍是少年

《人像與神像》參展作品

72cm×72cm 2004年 宣紙

王瑞青:曆盡千帆 仍是少年

69cm×139cm×4 2004年 宣紙

王瑞青:曆盡千帆 仍是少年

69cm×139cm×2 2004年 宣紙

王瑞青:曆盡千帆 仍是少年

2008年王瑞青與意大利著名當代藝術家馬克 · 雷尼歐以汶川地震為主題創作了大型裝置藝術作品《震後的中國 走向世界》

王瑞青:曆盡千帆 仍是少年

《震後的中國 走向世界》參展作品

王瑞青:曆盡千帆 仍是少年

魯川相連 共建家園

2008年 海報

王瑞青:曆盡千帆 仍是少年

2018年8月 “墨 · 漠 王瑞青藝術作品展”在比利時布魯塞爾ODRADEK藝術空間開幕 接受新華社專訪

王瑞青:曆盡千帆 仍是少年

2008年“墨 · 漠 王瑞青藝術作品展”為嘉賓介紹作品

王瑞青:曆盡千帆 仍是少年

2019年 “馭墨:布魯塞爾水墨周2019”工作坊與學術交流活動 現場作畫

不忘初心

為時代策展

王瑞青不僅是一位藝術家,還是一位著名策展人。每當說起策展,他總是滔滔不絕,過程雖然辛酸,但是結果都是令人滿意的。

威海乳山膠東育兒所,是他全程策劃參與的一個項目。說起這個項目,他很是驕傲。“有了膠東育兒所,那些不為人知的乳娘故事,才會被更多的人知道。”2016年5月,他接到這個項目。做方案的時間很緊張,為了更好地了解乳娘這個群體,他就在當地跟了解這個群體的人交流,力求擷取更多資訊。一邊是學校的工作,一邊是這個項目,他常常兩地奔波。他還為展覽館繪制了乳娘像,他全情投入其中,常常被乳娘的故事感動。

他自嘲是一個多事的策展人。王瑞青認為,“先感動自己,才能感動别人。”他曾因為解說員說得不夠感人,而把人罵哭。勿忘國恥,心存感恩,他希望膠東育兒所紅色教育基地能造福當地的百姓,教育後人,是以他還和當地一起策劃了膠東育兒所、馬石山十勇士紀念館等串聯起來的紅色旅遊線路。

做策展人,王瑞青是認真又用心的。繼乳山膠東育兒所,威海劉公島東弘炮台,省委黨校“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等展館之後,他又做了一個有關于母親的展覽——《時代光影·緻敬母親》影像巡展。他希望看到這個展覽的人,看到的是一種對母親的回望,是少年對母親的依戀,觸碰内心深處的溫暖。

藝術,在他的心裡,是不容妥協的,無關年齡、無關世俗。

曆盡千帆,初心不改,心存感恩,王瑞青,在藝術道路上,願做一世少年。

王瑞青:曆盡千帆 仍是少年

“乳山膠東育兒所”環境設計

王瑞青:曆盡千帆 仍是少年

“乳山膠東育兒所”室内設計

王瑞青:曆盡千帆 仍是少年

劉公島東泓炮台展覽館

王瑞青:曆盡千帆 仍是少年

展館設計與施工

王瑞青:曆盡千帆 仍是少年
王瑞青:曆盡千帆 仍是少年

竣工後展館室内現場

王瑞青:曆盡千帆 仍是少年

擔任 “時代光影·緻敬母親”影像巡展策展人

王瑞青:曆盡千帆 仍是少年

“時代光影·緻敬母親” 影像巡展向觀衆介紹展覽

花鳥畫及工藝美術作品

王瑞青:曆盡千帆 仍是少年

踏雪覓詩

37cm×56cm 2021年 紙本水墨

王瑞青:曆盡千帆 仍是少年

春 意

30cm×50cm 2021年 紙本水墨

王瑞青:曆盡千帆 仍是少年

雄視萬山

王瑞青:曆盡千帆 仍是少年

氣吞雲夢

37cm×56cm 2021年紙本水墨

王瑞青:曆盡千帆 仍是少年

雄 風

王瑞青:曆盡千帆 仍是少年

暮 歸

42×42cm 2009年 宣紙

〈 比利時布魯塞爾ODRADEK畫廊收藏 〉

王瑞青:曆盡千帆 仍是少年

柔與鋼

53cm×58cm 2009 宣紙

王瑞青:曆盡千帆 仍是少年

符合圖像

30cm×30cm×3×6 2008年 宣紙

王瑞青:曆盡千帆 仍是少年

古版新裁 線描齊魯

240cm×240cm 2004年琺琅彩

〈 2004年入選第十屆全國美展 壁畫展 〉

王瑞青:曆盡千帆 仍是少年

冰繭 · 2008

2008年玻璃

〈 2009年入選第十一屆全國美展 藝術設計展 〉

王瑞青:曆盡千帆 仍是少年

2009年鍛銅

王瑞青:曆盡千帆 仍是少年

王 瑞 青

署名王老六,号虛靜

生于安徽淮北,先後畢業于山東工藝美術學院環境藝術系和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工藝美術系,獲碩士學位。策展人,現為山東工藝美術學院美術館副館長。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山東美術家協會策展藝術委員會副主任兼秘書長,中國工藝美術協會金屬藝術委員會副秘書長,中國工藝美術學會壁畫藝術委員會委員,山東省美術家協會理事,山東省壁畫藝術研究院理事、研究員,曾擔任山東青年美術家協會副主席。

2008年簽約德國高爾卡畫廊。作品入選第十、十一屆全國美展,入選第一、第二屆中國壁畫大展并獲工藝成就獎,入選第七屆中國體育美展。作品被國内外藝術機構,博物館、美術館及私人收藏。

在長達30多年的藝術實踐中,始終探索于藝術設計、展覽策劃、繪畫等多個領域, 在其不間斷的變化與充滿張力的創造中,将傳統文化與當代藝術的諸多節點貫穿如一。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不實或侵權,請聯系我們!

歡迎您随時向我們投稿、提供新聞線索,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