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鄧紫棋談學習音樂經驗:不練夠時間,休想進步

鄧紫棋談學習音樂經驗:不練夠時間,休想進步

鄧紫棋在參加綜藝時,提起自己的學習音樂經驗時說到:“你如果不花十萬個小時在裡面,這麼用功地去訓練,不可能把那個事情做得好的。我覺得不隻是藝術,任何一個專業,沒有人嚴厲的對你,你就是不會好。”

鄧紫棋談學習音樂經驗:不練夠時間,休想進步

鄧紫棋成長于一個音樂世家。4歲前,跟從事音樂教育工作的外婆共同居住,在家庭環境的熏陶下,開始熱愛音樂,喜愛唱歌。

鄧紫棋談學習音樂經驗:不練夠時間,休想進步

4歲時,随父母移居中國香港。5歲時,開始嘗試作曲及填詞。鄧紫棋之是以能取得現在的成就,和幼年的學習經曆密不可分,她的這段話也是很多音樂工作者的經驗縮影,對于琴童們也有着借鑒意義。

鄧紫棋談學習音樂經驗:不練夠時間,休想進步
鄧紫棋談學習音樂經驗:不練夠時間,休想進步

時間的積累是進步的基礎

一萬小時定律相信大家都有所了解。“一萬小時定律是作家格拉維爾在《異類》一書中指出。“人們眼中的天才之是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資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續不斷的努力。”或許一些家長并未希望将孩子培養成音樂家,而是陶冶情操,由此便不重視孩子的練琴時間。但不練琴是行不通的,隻有真正花時間在樂器上,才能達到練琴的效果。

指揮家餘隆也曾說過:“音樂教育的重點是對想象力和精神與心智的培養,讓孩子在音樂中找到終身伴侶和慰藉才是重點。”是以,一萬小時定律或許不會讓孩子成為郎朗,但是時間的積累會讓孩子有對音樂的熱愛與審美觀的提高;

鄧紫棋談學習音樂經驗:不練夠時間,休想進步
鄧紫棋談學習音樂經驗:不練夠時間,休想進步

嚴格要求才是保證練琴效率的根本

很多家長們不重視琴童的練琴效果,聽到孩子們達到了老師要求的時間标準便覺得今天孩子的練琴任務完成了。其實時間的積累雖是必要的,但有效練琴才是提升的“捷徑”。

家長需要适度地監督孩子練琴,提醒孩子注意上課時老師提出的練琴要點。老師也可以在樂譜上标明本周的練琴目标和重點,更好地讓家長了解孩子練琴進度。老師與家長一起對孩子練琴的每一分鐘負責,才好讓他們更快進步呦;

鄧紫棋談學習音樂經驗:不練夠時間,休想進步

先動腦再動手

在初學階段,一定要培養孩子“腦子比手跑得快”的習慣。學琴初期對于手型和樂譜等方面都不太熟練,是以練琴時一定要在開始彈每一個音之前提醒自己回顧老師講的要點。坐姿是否端正?手型是否标準?有沒有注意譜面的升降記号以及節拍?家長們可以将這些問題寫在樂譜上,提醒琴童注意。很多小孩學琴時心急,想快速彈出樂曲進而忽視了這些基本的問題,導緻後續學習吃力。如果培養出先動腦再動手的好習慣,便可以從初學開始就赢在起跑線上,為後續的學琴奠定一個良好的練琴習慣!

總而言之,家長們要對孩子的練琴有相對嚴格的要求,既需要保證時間的積累也要確定練琴的效率與良好的練琴習慣,才能幫助孩子更好的成長!

今天的文章就到這裡啦!各位家長可以在評論區讨論自家琴童是如何“花式練琴”的,如果喜歡今天的文章,記得轉發出去,後續還會再推送音樂類的好文章。我們下篇文章再見啦!

本文由音教藝術網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請多多轉發,我們将持續輸出更多高品質的原創文章哦!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