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省文化館“醒獅賀歲展”迎新春

日前,由廣東省文化館(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中心)主辦的“醒獅賀歲”——節慶“歎”非遺之春節元宵專題展在廣東省文化館一樓展覽廳成功開展。本次展覽以“醒獅賀歲”為主題,分為三大版塊,是一次醒獅文化的集中展示,具有濃郁的廣府年味。

省文化館“醒獅賀歲展”迎新春

随着鼓聲奏起,由來自趙家獅團隊呈現的醒獅表演,“醒獅賀歲”專題展增添了别樣色彩和熱鬧氣氛。

省文化館“醒獅賀歲展”迎新春

巨型獅頭。

一進入展廳内,映入眼簾的“巨獅”是2010年廣州亞運會開閉幕式震撼中外的四頭巨獅之一,直徑2米,由廣東醒獅省級代表性傳承人趙偉斌設計監制,市級代表性傳承人陳金明紮作,是迄今全球最大的能自如舞動的醒獅。

廣東醒獅曆史悠久

獅子是國人心目中的瑞獸之一,舞獅活動往往也寄托了群眾消災除害、求吉納福的美好意願。中國獅舞源于漢代,見載于《漢書·禮樂志》,至今已有近2000年的曆史。

在展覽的第一版塊,觀衆可以通過展品、圖文、多媒體綜合方式了解廣東醒獅的曆史發展。

省文化館“醒獅賀歲展”迎新春

廣東醒獅發展史圖文介紹

為什麼叫“醒獅”?本次展覽給出了答案,一種是來自民間傳說,另一種則與粵語“醒”字有關。展品《福祿壽精品獅》由陳金明創作,創新性地把福祿壽形象手繪在吉祥如意的獅頭上,表達民間百姓“福壽雙全、福星高照”的美好願望。

省文化館“醒獅賀歲展”迎新春

“福祿壽”精品獅

還原醒獅賀新表演場景

過年舞獅是廣州人的風俗,常見于廣州各武館、民間社團、農村(社群)等。

省文化館“醒獅賀歲展”迎新春

醒獅采青主題場景

展覽的第二版塊推出了醒獅賀新表演場景:西關大屋春節醒獅上門采青;身穿長袍,腰束彩帶,手握葵扇逗引獅子的“大頭佛”;還有兩頭口吐祥瑞對聯“一帆風順”“萬事如意”的醒獅;更有一幅以100個精品小獅頭彙成“福”字的《百獅送福》。

省文化館“醒獅賀歲展”迎新春

醒獅獻瑞場景

省文化館“醒獅賀歲展”迎新春

百獅送福

醒獅頭紮作技藝傳承非遺

在展覽的第三版塊,觀衆能夠了解廣東醒獅的獅頭紮作技藝創作過程和特點。

省文化館“醒獅賀歲展”迎新春

獅頭紮作技藝

醒獅紮作伴随舞獅産生,分為紮、樸、寫、裝四道工序:先用竹篾、砂紙為主料紮出獅頭骨架;再樸上砂紙、紗布;然後用油彩上色,勾畫花紋;最後配以毛須、絨球、鏡子等裝飾物,并用可活動的連接配接裝置把眼簾、耳朵和下巴裝上。

獅頭紮作技藝無論從造型和裝飾設計上都采用了誇張而浪漫的表現手法,創造出威武雄偉、活潑可愛和形神兼備的醒獅形象。

省文化館“醒獅賀歲展”迎新春

“劉歇業”傳統獅

展品《“劉歇業”傳統獅》展品,還原清代醒獅紮作技藝,根據粵劇中三國演義中經典人物的臉譜作為借鑒,紮作出最傳統的“牙刷須”醒獅頭。黃色是劉備,紅色是關羽,黑色是張飛,分别代表“忠孝、仁義、勇猛”三種美好品質,素為民族典範。

省文化館“醒獅賀歲展”迎新春

“獅醒中國”系列首飾

為增強廣大群衆對醒獅文化的互動體驗,展覽還專門設定了文創區,讓廣大群衆走進醒獅藝術世界,欣賞以醒獅喜慶、吉祥元素的挂件、首飾,醒獅積木、鑰匙扣等文創産品;此外還可參與彩繪醒獅臉譜活動、玩“獅”來運轉、扮演醒獅等遊戲,解鎖醒獅文化密碼,近距離感受醒獅文化藝術。

省文化館“醒獅賀歲展”迎新春

醒獅系列文創

本次展覽持續至2月21日。

【記者】關雨晴

【圖檔】主辦方提供

【作者】 關雨晴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用戶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