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春節将至,我猜你還分不清上下聯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博物(ID:bowuzazhi)

歲尾年關,又到了家家戶戶往門口貼上新春聯的時候。對聯是一種經典的文字遊戲,我們卻一直沒講過它——因為内容實在太過豐富,又有很多講究,需要單獨寫一篇來詳細說說。

擇日不如撞日,就今天吧!

春節将至,我猜你還分不清上下聯

你家的春聯備好了嘛?

門神護衛,厲鬼藏埋

漢族傳統新年,是“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除夕時,人們會在桃木闆上畫門神肖像,或者寫上他們的名字,挂在門口左右兩側,用來驅邪祈福。

這就是“桃符”。

春節将至,我猜你還分不清上下聯

桃符

後來,桃木闆上的内容演變成了吉祥話兒,進而變成更講究的對偶詩句,這便是對聯了。

對聯也叫楹帖、楹聯,“楹”就是廳堂近門口處的柱子。

春節将至,我猜你還分不清上下聯

新年所貼的對聯也叫春聯。

相傳對聯的鼻祖就是一副春聯:“新年納餘慶,嘉節号長春。”作者是五代後蜀皇帝孟昶。而實際上,對聯或春聯,曆史遠比五代更早。

斯坦因當年掠走的敦煌遺書裡,有一本唐代笑話抄本《啟顔錄》,背面抄着“三陽始布,四序初開”“福慶初新,壽祿延長”“年年多慶,月月無災”等一組對聯,分别錄于“歲日”和“立春日”條目下,末尾還注明:“門神護衛,厲鬼藏埋。書門左右,吾傥康哉。”

春節将至,我猜你還分不清上下聯

《啟顔錄》

可見,這些對聯既要寫在門口,又是新年時令之作,是名副其實的春聯,而且跟門神桃符一樣,有辟邪的作用。

《啟顔錄》抄于唐代開元十一年,這些春聯無疑比孟昶之作早得多,是目前所知最早的對聯。

如何區分上聯下聯?

人類似乎天生喜歡對稱之美,我們的漢字,每個單字都有獨立結構,兼具形、音、義三要素,是以對聯這種文字遊戲,才可以做到格式、音韻、詞義的完美對稱。

要形成這樣的對稱,上下聯必須字數相等、詞性相當、結構相同、内容相對,還要平仄相協。

春節将至,我猜你還分不清上下聯

對聯除了寫在紙上張貼,也有直接镌刻在門扉或門柱上的,除了表達吉祥祈福的含義,也可以寫自勉、明志的警句。

随着語言變遷,今人撰寫對聯,很難每個字的平仄都對上。不過聯句的最後一字,起碼應該是一仄一平,正所謂“一陰一陽謂之道”。

上聯最後一個字是仄聲,下聯最後一個字是平聲,搞清楚這點,你就永遠不會把上下聯挂反。(簡單說,漢語拼音中一二聲為平聲,三四聲為仄聲。)

春節将至,我猜你還分不清上下聯

雲南昆明大觀樓,最著名的是它的“天下第一長聯”,上下聯各有90字,幾乎是一篇散文的體量,對仗工整,用典貼切,文辭優美,是乾隆年間名士孫髯翁的作品。

“五百裡滇池奔來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闊無邊。看:東骧神駿,西翥靈儀,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韻士何妨選勝登臨。趁蟹嶼螺洲,梳裹就風鬟霧鬓;更蘋天葦地,點綴些翠羽丹霞,莫孤負:四圍香稻,萬頃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楊柳。

數千年往事注到心頭,把酒淩虛,歎滾滾英雄誰在?想:漢習樓船,唐标鐵柱,宋揮玉斧,元跨革囊。偉烈豐功費盡移山心力。盡珠簾畫棟,卷不及暮雨朝雲;便斷碣殘碑,都付與蒼煙落照。隻赢得:幾杵疏鐘,半江漁火,兩行秋雁,一枕清霜。”

對聯講究對偶,但并不是說對偶的句子就是對聯。《世說新語》裡有個故事:西晉文學家陸雲、荀隐初次見面,陸雲自我介紹:“雲間陸士龍。”荀隐回應:“日下荀鳴鶴。”

陸雲字士龍,荀隐字鳴鶴,兩人的字正巧能對上;陸雲出身松江府(今上海一帶),為了配合自己的字,自我介紹時用了松江的别稱“雲間”,荀隐也很上道,立刻用京城的别稱“日下”來配合,遂成一段文壇佳話。

有人認為這是最早的對聯,其實這兩句雖然巧妙對仗,但隻是話裡機鋒,純屬巧合,也并不用來張貼,是以稱不上對聯。

春節将至,我猜你還分不清上下聯

湖南長沙千年學府嶽麓書院,正門的“惟楚有才,于斯為盛”是一副集句名聯,上聯出自《左傳》,下聯出自《論語》,含義對得天衣無縫,但平仄并不完全合規。

清華入學考對聯?

1923年,清華大學國文科入學考試,史學家陳寅恪出了一道著名的題:上聯是“孫行者”,要求考生對下聯,結果好多人交了白卷。

當時正好是白話文運動時期,于是有人批評清華大學,說學校不該拿對聯這種舊文體來為難考生。對此,陳寅恪解釋說:“其實對聯最易檢測學生的國文水準,這道題寥寥三字,卻包含詞形、平仄、虛實等諸多方面,确實很難答得周全”。

當時隻有一位考生給出了精彩的答案:“祖沖之”。

春節将至,我猜你還分不清上下聯

“孫行者” “祖沖之”

上下聯都是人名,而且“祖”“孫”相對,“行”“沖”都是動詞,“者”“之”都是虛詞。從句子語義上,還可以構成一幅孫兒蹒跚學步、祖父緊張地沖過去保護的溫馨畫面。

陳先生的标準答案是“胡适之”。他出此題,其實受了蘇東坡詩“前生恐是盧行者,後學過呼韓退之”的啟發。

韓退之是韓愈,盧行者是禅宗六祖慧能,退與行、之與者均可相對,兩人的姓氏還可以組詞(“韓盧”是狗的别稱)。與此類似,“胡孫”加上反犬旁,就成了“猢狲”,即猴子,是以陳寅恪這道題,是和提倡白話文的胡适之開了一個巧妙的玩笑。

優質對聯大賞

對聯興起于新年時驅鬼祈福的傳統,後來又逐漸發展——紅白喜事,商店開張,機構成立,登臨懷古,評點時事……種種場合都能見到它的身影。

這其中,不乏别出心裁的佳作,今天帶大家欣賞幾幅。

喜聯

老夫六六新妻三三,老夫新妻九十九

白發雙雙紅顔對對,白發紅顔眉齊眉

民國總理熊希齡66歲時娶33歲的才女毛彥文為妻,有人作了一副喜聯,用兩人的年齡,巧妙合成“長長久久”的寓意。

春節将至,我猜你還分不清上下聯

挽聯

是中國自由神,三民五權,推翻曆史數千年專制之局

願吾侪後死者,齊心協力,完成先生一二件未竟之功

蔡元培挽孫中山聯。挽聯在葬禮上懸挂,内容通常是對逝者生前經曆與成就的高度概括。此聯上聯是對孫中山的褒揚,下聯是對生者的勉勵,而且暗合孫先生“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遺言。

春節将至,我猜你還分不清上下聯

商業聯

同舟共濟,隻求人少病

仁風相和,不慮藥生塵

北京老字号同仁堂藥店對聯,既切合藥店特點,又表達了醫者的慈悲情懷,更妙的是還将藥店招牌藏在聯首。

春節将至,我猜你還分不清上下聯

機構聯

升官發财請往他處

貪生畏死勿入斯門

原黃埔陸軍軍官學校正門對聯,橫批為“革命者來”。孫中山曾在軍校開學典禮上寄語師生“一生一世,都不存升官發财的心理,隻知道做救國救民的事業”,此聯化用他的演講内容,文字直白而充滿血性。

春節将至,我猜你還分不清上下聯

名勝古迹聯

何時黃鶴重來,且自把金樽,看洲渚千年芳草

今日白雲尚在,問誰吹玉笛,落江城五月梅花

清代才子宋荦為黃鶴樓題聯,化用了崔颢的《黃鶴樓》詩,以及李白名句“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在各種對聯中,名勝古迹聯多出自名家之手,往往字句講究、富有文化内涵,為景觀增輝不少。

春節将至,我猜你還分不清上下聯

諷刺聯

民猶是也,國猶是也

總而言之,統而言之

袁世凱當上民國總統後,民間流傳此聯,藏頭“民國總統”,又語帶諷刺。還有人在上聯末加了“何分南北”,下聯加了“不是東西”,讓暗諷變成明罵。

春節将至,我猜你還分不清上下聯

【今日話題歡迎留言讨論】

你看過哪些讓你印象深刻的春聯?

撰文 | 宰予

部分圖檔來自 | 圖蟲創意

微信編輯 | 高興

特别聲明:本公衆号僅用于湖南圖書館公共文化服務及閱讀推廣,不用于任何商業用途。轉載文章及圖檔、視訊、音頻等版權均屬原作者。如有侵權,請及時與本公衆号聯系。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