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3天2000台,華為“自救”成功了?

3天2000台,華為“自救”成功了?

華為在遭到老美一輪又一輪的制裁之後,缺少了關鍵的晶片供應。尤其是5G射頻晶片的缺失,導緻華為即便能夠正常出貨,其手機也不具備5G上網功能。這一缺陷使得華為的競争力大幅度下降,消費者業務遲遲不見回暖的起色。

華為最主要的支柱業務就是通訊和消費者業務,現在消費者業務帶來的營收銳減,對華為的經營狀況造成了很大影響。尤其是華為還始終不願意降低研發資金的投入,包括對海思,鴻蒙,智能汽車等方面的研發投入,這使得華為現在面臨的壓力空前之大,難以為繼。

三天賣出2000台,華為的自救

在這麼大的壓力之下,想要繼續維持體量,華為就必須拓展新的業務。就像曾經華為為了獲得更多的資金投入通信技術的研發而入場手機行業一樣,現在的華為又朝着多元化發展的方向更進了一步。

3天2000台,華為“自救”成功了?

智能汽車是華為多元化發展的重要一步,憑借智能汽車的市場和發展,如果華為能夠成為這一市場的頂尖企業,那麼對于華為現在的困境是有很大幫助的。實際上,華為雖然宣稱自己不造車,但是也在智能汽車市場布局了很多,目前也有了一些收獲。

此前,華為和賽力斯合作,推出的新款智能汽車AITO問界 M5。在預售期間,三天就獲得了2000個訂單,價值高達6個億。這款汽車是去年華為聯合賽力斯推出的最後一款智能汽車,市場表現非常強勁。

這說明華為在智能汽車市場還是有很大的潛力,如果華為能夠繼續保持這個勢頭,那麼通過在智能汽車市場的回報,也許華為真的能夠自救!

3天2000台,華為“自救”成功了?

華為的智能汽車戰略

華為之是以選擇入局智能汽車市場,一方面是因為智能汽車市場的前景十分廣闊,另一方面是因為華為本身就在智能汽車市場具有很大的優勢。

智能汽車,現在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之後,現在基本已經明确未來最終是純電的時代。現在,無論是傳統的大車企,還是一些市場成就的造車新勢力,都在加緊新能源汽車智能化的研發,以期能夠占得先機,獲得領先優勢。

智能汽車現在正處于發展的初步階段,市場增量空間極大。掌握頂尖新能源汽車電池技術的甯德在短短幾年内發展成一個龐然大物,可見這個市場有多大的潛力。如果華為能夠占得先機,成為智能汽車市場的主要玩家,占據足夠的市場佔有率。那麼未來能夠憑借這一業務獲得的回報絕對不亞于消費者業務。

3天2000台,華為“自救”成功了?

華為本身在智能汽車這一塊就有很大的優勢。智能汽車,無論是傳統的燃油車還是未來将會成為主流的電動車,智能化都是未來的發展主流。在未來,汽車将不僅是汽車,還是智能終端。車機系統将會成為重要的一部分,智能駕駛、智能座艙等都是不可或缺的。

而華為在這些方面早已經是佼佼者了。現在的華為,主要的戰略是向智能汽車智能方案的供應商發展。也就是說,華為不會造車,隻會做智能化的供應商。

華為之是以不造車,主要還是因為現在造車市場競争壓力太大,傳統車企和造車新勢力之間的競争變得越來越激烈。華為就算能夠成功入場,也沒有辦法獲得很大的市場佔有率。除此之外,在華為看來,智能汽車作為新生的增量市場,未來主要的增量價值都集中在智能化那一部分,傳統的車身反而價值變低,利潤較少。是以華為不用造車,隻要在供應商這一塊獲得更大的市場佔有率,就足夠華為吃的了。

3天2000台,華為“自救”成功了?

華為的自救關鍵還是技術

華為和賽力斯的合作雖然獲得了初步的成功,但是距離華為的目标還有很長的一段距離。華為想要成功,就必須展現出自己作為供應商的品牌價值所在,而不是過去華為的聲譽。而這,就要求華為擁有頂尖的技術,讓消費者能夠認可并買單,讓車企們依賴。

目前,華為還可以依靠自己的技術和品牌效應打入智能汽車市場,但是随着這一增量市場的不斷完善,華為不僅要跟得上發展,更要超越現有的發展速度,研發出領先一步的技術和産品來。

是以華為想要通過智能汽車來自救,歸根結底還是需要強大的技術支援。

3天2000台,華為“自救”成功了?

3天2000台,華為“自救”成功了?

價值高達6億!3天2000台的銷量,華為靠的還是技術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