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2022醫療投資持續火爆,錢都砸在了哪裡?

2022醫療投資持續火爆,錢都砸在了哪裡?

2021年,醫療投資經曆了肉眼可見的高潮。無論是一級市場或是二級市場,醫療成為了衆多投資人的口頭禅。2022年開年之際,即便是硬科技和專精特新(詳見2022開年已瘋,爆火的硬科技已然開“卷” 一文)也沒能搶走醫療行業的熱度。從跨行業投資資料來看,醫療投資仍然穩坐第一把交椅。

自2015年藥審改革以來,醫療行業已經出現多輪投資機會。在2018年後出台的仿制藥集采、器械集采、疫情影響、醫保談判都或多或少催化了醫療行業的投資熱情。

2022年,DRG/DIP支付方式改革全面推廣,非規範醫保支出将會退出曆史舞台。投資蒙钛奇(ID:tzmengtaiqi)已接觸相當多以醫療控費為主的項目。疫情讓核酸檢測、疫苗預約再次變成全民話題,而醫保的相關改革也在這個背景下如火如荼地進行之中。

在投資蒙钛奇(ID:tzmengtaiqi)所接觸的醫療投資人中,大部分人對CXO、醫療服務、上遊裝置和耗材領域未來發展看好。而就钛媒體旗下TMTBase資料庫所提供的資料來看,也有相當多的原料藥、生命科學服務等誕生。

是以,2022年,對于醫療投資來說仍然以全面開花、百家争鳴為主要特色。

精準醫療被重新發掘

精準醫療是一種将個人基因、環境與生活習慣差異考慮在内的疾病預防與處置的方法,與現代的醫療相比,精準醫療更重視“病”的深度特征和“藥”的高度精準性。精準醫療是在基因測序技術快速進步以及生物資訊與大資料科學交叉應用背景下發展起來的新型醫學概念和醫療模式。

2022年,精準醫療的價值被重新發掘。在該領域中,基因測序所占比例較大。作為如今抗癌的前沿陣地,精準醫療肩負着搞清治療手段的局限性、副作用和打造新型治療手段的雙重使命。

另外,精準醫療已經成為國家戰略性新興産業的組成部分。在深圳,近期就掀起了一陣“挖醫生”的狂潮。實際上,精準醫療在2022爆火有其内在邏輯——即在經曆大規模生物樣本資料庫、強大組學和醫療技術、計算工具及大資料的發展後,精準醫療已經具備落地條件,而這給了廣大一級市場投資者和創業者寶貴的創業時間視窗。

2022醫療投資持續火爆,錢都砸在了哪裡?

在醫療健康領域,紅杉中國的影響力貫穿始終。有資料顯示,自2006年在醫療健康領域投出第一個項目起,紅杉中國在過去15年的時間裡投資超過180個項目,收獲了近30起IPO。

紅杉一直具有“價值的細分領域抓好龍頭項目”的能力,除在精準醫療大有布局外,還投資了諸如北京京都兒童醫院、知貝醫療、企鵝杏仁、企鵝醫生、錦欣生殖、亞洲醫療中心、盛諾一家等項目。

精準醫療的火爆并不是偶然,在2022年的系列文章中,投資蒙钛奇(ID:tzmengtaiqi)會帶來更多一級市場的投資人觀點。

不過,理性地看,精準醫療未來的發展還将取決于包括但不限于傳感器、病患遠端監控、物聯網、電子健康檔案(EHR)、基因資料庫、機器學習、雲計算在内的協同技術的進步程度。

值得一說的是,2022年仍将是醫療行業“大年”。

2022醫療投資持續火爆,錢都砸在了哪裡?

模式類醫療項目“遇冷”

模式類醫療項目在2015年可謂大放光彩。幾年以後,這條賽道的邏輯開始出現變化。這幾年網際網路醫院開始走上台前,付費問診、電子處方、線上購藥開始成為主流網際網路+醫療公司盈利模式。

但從頭部機構在2021-2022的投資方向來看,“古典版”的模式類醫療公司開始走出投資人們的視線。取而代之的,是“消費醫療”的異軍突起。

前些年,健康和醫療的分界開始變得模糊。以消費醫療為代表的細分賽道(一般指使用者主動進行治療)的光芒掩蓋了嚴肅醫療(一般指使用者被動接受治療)。口腔、醫美、體檢開始成為主流,行業的垂直化開始進行。

作為不被醫保控費影響的垂直賽道,一段時間内,新型模式類醫療企業備受投資者重視。在這個領域中,有大量新晉明星公司。如眼視光、輕醫美、新康複、新中醫、新心理都變成了投資人們的“香饽饽”。

其中在眼科賽道中,以AI眼鏡和護目鏡等功能眼鏡為代表的可穿戴智能裝置成為業界黑馬,投資蒙钛奇觀察到,在諸如紅杉中國、IDG資本、高瓴集團等頭部機構在這些領域都有關注。

2022醫療投資持續火爆,錢都砸在了哪裡?

一個明顯的趨勢是,目前,消費醫療公司或許正在遠離早期投資者的視線。就模式類或消費醫療的趨勢而言,更加技術化、更加硬科技的勢頭明顯。紅杉中國投資了眼科基因治療藥物企業紐福斯,而這種情況也在高瓴集團和IDG資本發生。

IDG資本作為已進入中國25年的全球領先私募股權投資機構,自2006年開始其醫療投資之旅,是中國市場最早關注醫療領域的投資機構之一。從2021-2022年一月份的投資案例可以看出,幾乎已經找不到傳統消費醫療項目了。

實際上,投資人們對消費醫療前景悲觀确實有原因。在疫情的影響下,這些年,消費醫療行業正在面臨獲客難題。各環節紅利都在逐漸消失,轉化效果不斷下降;此外,大量的未成交客/未複購客戶沒有得到持續的、精準的有效跟進,客戶不斷流失,這也給維護帶來難度。

在模式上,行業内也出現了諸多诟病。就有業内知名人士曾炮轟所謂網際網路醫療公司實際上是“SP”業務的換皮。在他的觀點中認為,網際網路醫療公司無法解決醫療資源稀缺問題,就商業模式的本質來說,不過是為醫院或醫生倒流。

就投資蒙钛奇所觀察到的現象來看,這樣的邏輯在醫美、牙科、眼科等領域均适用。也就是說,在模式類醫療中,使用者并不是稀缺資源,如何和用醫場景結合,保證高品質的使用者體驗,仍然是該行業永久性的難題所在。

前沿醫療仍然處在高研發階段

對比國外投資機構的項目,這些年,在主流賽道中,中美基本保持同步。在二級市場中,生命科學的上遊産業成為高光賽道。由于硬科技和專精特新的加持下,生命科學的裝置、耗材、原料成為資本較為看重的趨勢和方向。

在上市公司中,出現了東富龍、納微科技、皓元醫藥等公司,而在試劑方面,則有義翹神州、百普賽斯、諾唯贊。

2022醫療投資持續火爆,錢都砸在了哪裡?

在市場中,創新藥領域的企業仍然在享受估值溢價。而對于諸如頭部投資機構而言,mRNA、蛋白降解、基因編輯等依然持續火熱。

好消息是,目前國内醫藥公司正迎來發展的黃金期,過去,中國的藥企幾乎不可能在第一時間參與到一個藥物的國際臨床實驗中。但是這些年的政策改革讓整個局面發生了扭轉,中國在全球醫藥研發的生态裡正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不過冷靜地看,前沿醫療領域仍然在相當長的時間内将處于高研發、低回報的周期之内。投資難度較大,和上文提到的觀點類似,這個領域依然要依賴于CXO和上遊輔助行業的成熟度。

在2021年,醫療外包一度成為話題焦點。相比海外同類企業,國内醫藥外包産業在業務體系、人才密度等方面具有顯著優勢,預計依然可以保持快速的增長。

另外,國産替代性醫療器械也是一級市場投資人所重點觀察的行業。在其中,起搏器、電生理、神經介入彈簧圈、種植體、人工晶體、角膜塑形鏡、一次性超聲刀、神經介入取栓支架均存在創業機會。

編輯&撰文|苑晶

制圖&整理|郭虹纭、張翌楠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