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蘋果撐不起三萬億

蘋果撐不起三萬億

不出意外,蘋果2022财年第一财季(即2021年度第四季度)财報再創業績新高。

每年第四季度都是蘋果的産品銷售旺季,也是蘋果最賺錢的一個季度,其過往四季度營收均值超千億美元。分析機構此前指出,若蘋果此次能超過1182億美元,這将是蘋果季度營收的曆史最高記錄。

第四季度财報顯示,蘋果當季營收1239.45億美元,遠超市場預期,也超過了去年同期的1114.39億美元,創蘋果史上季度最高記錄;淨利潤346.30億美元,與去年同期的287.55億美元相比增長20%。按此計算,蘋果日進賬近14億美元,每日淨賺約3.8億美元。

蘋果撐不起三萬億

具體到各個地區,蘋果第四季度美洲區營收為514.96億美元,高于去年同期的463.10億美元;歐洲區營收為297.49億美元,高于去年同期的273.06億美元;日本區營收為71.07億美元,低于去年同期的82.85億美元;亞太其他地區營收為98.10億美元,高于去年同期的82.25億美元。

其中,蘋果大中華區營收為257.83億美元,高于去年同期的213.13億美元,以21%的同比增長率成為增幅最大地區。

細分到各個産品線上,蘋果在除iPad之外的所有産品類别上都實作了營收的同比增長,其中,iPhone營收716.28億美元,同比增長9%;Mac營收108.52億美元,同比增長25%;iPad營收72.48億美元,同比下降14%;其他産品營收147.01億美元,同比增長13%;服務營收195.16億美元,同比增長24%。

财報電話會上,蘋果CFO盧卡·梅斯特裡表示,“非常嚴重的供應限制”導緻了iPad出現短缺,供應鍊問題主要在于舊型号産品的晶片短缺問題。

蘋果CEO蒂姆·庫克則安撫投資人稱,公司的供應鍊挑戰正在改善,預計3月最新一季财報就會有所展現。

而供應鍊瓶頸和晶片短缺也恰恰是市場高度關注的問題。要知道,早蘋果一天公布四季度财報的特斯拉,盡管交出了營收和淨利潤均創新高的漂亮成績,但由于特斯拉管理層預警供應鍊瓶頸會對業務産生不利影響,緻使其财報次日股價暴跌超11%。

隻不過,蘋果比特斯拉幸運的是,在iPhone等一衆硬體之外,作為公司第二增長曲線的軟體服務業的快速增長,正在沖抵硬體短缺所帶來的部分風險。

截至目前,蘋果累計付費訂閱使用者逾7.45億人。投行Wedbush甚至為蘋果服務業務開出了1.5萬億美元的成長估值。

從2018年開始,蘋果在庫克主導下由硬變軟,大力開拓軟體服務收入,嘗試将其打造成iPhone之外的增長新曲線,并宣布未來不再公布iPhone具體銷量。

這一戰略舉措幫助蘋果邁過萬億美元門檻,并繼續突破兩萬億美元大關,甚至一度推動蘋果在1月初來到三萬億美元,但眼下蘋果股價已經回撤超11%,總市值維持在26000億美元左右。如何重回并坐穩三萬億美元,蘋果靠目前的iPhone等硬體和軟體服務顯然還遠遠不夠。

A

大中華區再次成為給蘋果貢獻營收的核心之一。第四季度内,蘋果來自大中華區的營收為257.83億美元,占比達到21%,更是成為所有區域中增幅最大的地區。

根據調研機構Counterpoint釋出的中國手機市場報告,2021年第四季度,蘋果超過vivo,以23%市場佔有率,位居第一。這是蘋果自2015年iPhone 6的巅峰之後,時隔六年再度拿下中國市場的季度銷量冠軍。

蘋果撐不起三萬億

2021年全年,蘋果重回中國手機市場前三,市場佔有率從去年同期的11%增至16%,成為年度增幅最大手機廠商。而去年榜單第一的華為,則從31%的市場佔有率滑落至10%,跌到第六,成為銷量下跌幅度最大的廠商。

Counterpoint研究分析師Zhang mengmeng表示:“蘋果的出色表現是由其定價政策和從華為的溢價基礎上獲得的混合驅動的。在iPhone 13于去年9月釋出後,蘋果就上升到中國市場的第一位。之後,在第四季度的大部分時間裡,它仍然處于領先位置。”

iPhone 13可謂功不可沒。庫克表示,“整個iPhone 13産品系列的市場需求都很大,很多市場中最為暢銷的幾款機型都是由我們的産品所占據,比如美國和澳洲市場的前五名,中國城市市場的前四名。”

與上一代産品相比,iPhone 13開始奉行“加量不加價”政策。以iPhone 13/13 mini為例,其最低存儲容量從64GB更新至128GB的同時,價格卻比同規格的iPhone 12便宜了800元。

面對華為空出來的市場佔有率,想要分一杯羹的國産手機廠商們擠破頭沖擊高端,而“加量不加價”就是蘋果争搶華為蛋糕的手段之一,更何況這種手段還能起到打壓國産手機廠商沖擊高端的計劃。

盡管iPhone銷量見好,但不容忽視的是整體手機市場正在明顯下滑。Counterpoint資料顯示,第四季度中國智能手機銷量同比下降了9%,2021年全年同比下降了2%。

自2017年全球智能手機銷量達到曆史峰值後,市場結束高增長狀态,年複合增長率從兩位數下跌至個位數,并很快進入負增長周期。

尋找新的增長曲線成為擺在所有手機廠商面前的新問題。庫克為蘋果找到了軟體服務的第二增長曲線,也順勢帶領蘋果市值進入了兩萬億美元的新高度。

外部投資者對蘋果未來增長潛力的樂觀情緒,在過去一年中推動蘋果市值增長了53%。但在一些分析師眼中,當下的蘋果已經陷入了增長困境。

高盛分析師Rod Hall釋出的研報中,給予蘋果“中性”評級,盡管預計蘋果将會釋出一份不錯的四季度财報,但他認為iPhone和服務業務的增長前景令人擔憂。一如Seeking Alpha 撰稿人Paul Franke指出的那樣,對于像蘋果這樣繼續努力重塑自我的公司,iPhone、iPad和服務的更新不會将其推向未來。

想要重回并坐穩三萬億美元的新門檻,蘋果還需要找到新的增長支點。

B

去年12月接受媒體采訪時,庫克透露了蘋果正在重點專注的三大領域,說到:“我們非常關注增強現實(AR),我們非常關注人工智能,我們非常關注自動駕駛。”

但面對财報電話會上分析師關于元宇宙等的相關問題,庫克并未正面回應AR硬體問題。按照蘋果慣例,新産品正式釋出之前,公司拒絕一切讨論。

不過,庫克也在财報電話會上确認,蘋果的确有意發展相關技術,在這一領域看到了“巨大潛力”,并且正在進行“相應的投資”。

2020年3月,一直被傳的蘋果AR眼鏡被曝光有望在2022年面世。當時,相關供應鍊人士稱其光學元件制造商已經在配合蘋果開發。

随着元宇宙概念大火,蘋果AR眼鏡在去年又受到格外關注。前魅族進階副總裁李楠1月23日還在微網誌爆料稱,蘋果正在研發一款雙8K眼鏡。

蘋果撐不起三萬億

根據蘋果知名分析師郭明錤1月釋出的報告,蘋果AR眼鏡可能會延後到2022年底釋出,正式出貨傳遞則要等到2023年第一季度,據郭明錤介紹,蘋果新裝置将配備由4nm與5nm 制程工藝生産的雙CPU,運算力會領先競争對手産品約2–3年。

投行Wedbush分析師Dan lves認為,與元宇宙概念相關聯的AR眼鏡,有望将蘋果股價每股提高20美元,一旦成功,這或将是支撐蘋果坐穩三萬億美元的一個新增點。

蘋果汽車則是被外界寄予更大希望的另一條增長曲線。摩根士丹利分析師凱蒂·休伯蒂曾釋出報告稱,智能手機每年有5000億美元的總體有效市場,在這個市場蘋果占有大約三分之一的份額。而全球汽車和移動市場的價值大約在10萬億美元,“蘋果隻需占到2%的市場佔有率,就等同于其iPhone業務的規模。”

基于蘋果産品在“後來居上”方面的慣有傳統,外界一度非常看好蘋果造車。2020年12月底蘋果造車消息曝出後,特斯拉市值當天随即蒸發427億美元。但在蘋果為造整車還是做系統搖擺反複的七年間,特斯拉已成長為全球市值最高的車企,市值一度突破一萬億美元。

為了盡快将自己的造車軀殼組裝起來,蘋果過去一年間四處奔波,尋求與整車企業合作:

2021年1月,韓媒IT新聞報道稱,蘋果與現代集團接觸,打算在喬治亞州生産自動駕駛電動車,計劃在2024年達到年産量10萬輛,規劃最終年産能為40萬輛,合作最終擱淺;

2021年10月,蘋果再次就動力電池的供應與比亞迪和甯德時代展開談判。由于後兩者不同意在美建立電池工廠,并且為蘋果公司組建合作開發團隊,最終均拒絕了與蘋果的合作。

2021年12月,韓媒ETNews報道,蘋果再次通路南韓,與LG和SK讨論電動汽車電池供應問題。

鑒于目前與合作商的談判陷入僵局,郭明錤在報告中預測,蘋果汽車可能要到2028年或更晚才會推出。

C

在新市場拓展上遲遲沒有成果的蘋果,正在品嘗因落後一步而帶來的苦果。

首當其沖的就是人才流失。1月23日,彭博社知名記者馬克·古爾曼報道稱,蘋果汽車團隊軟體工程項目管理負責人喬·巴斯業已離開蘋果,入職Meta(原Facebook),任VR(虛拟現實)技術項目管理總監一職。

随着巴斯的離任,蘋果剛剛組建的汽車管理團隊幾乎名存實亡,高管盡數離開。更早之前,蘋果汽車項目主管道格·菲爾德跳槽至傳統車企福特。

古爾曼直言,2022年将是決定蘋果汽車項目成敗的關鍵一年。如果蘋果還打算在2025年推出全自動駕駛汽車,他們需要盡快行動起來,如少犯錯,減少員工的離職等。

蘋果撐不起三萬億

在蘋果為造車項目踟蹰不前的同時,作為老對手的國産手機廠商也紛紛入局,将汽車視為公司新的增長點:華為成立車BU,大建車圈聯盟;小米汽車宣布2024年量産,OPPO也被曝出相關造車計劃。

最近,蘋果的人才流失也燒到了VR/AR領域。據彭博社報道,Meta去年下半年從蘋果挖走了約100名工程師。為留住關鍵員工,蘋果甚至不得不向一些晶片設計、硬體、部分軟體及營運的工程師以股票形式發放巨額獎金。

在業已建構的第二增長曲線上,蘋果也開始遭遇挑戰。1月份,荷蘭最高競争監管機構消費者和市場管理局(ACM)宣布,已對蘋果公司處以500萬歐元(約合565萬美元)的罰款,原因是蘋果App Store應用商店未能按要求進行整改。此前,蘋果公司表示将遵守ACM的行政指令,允許荷蘭交友App開發商,繞過蘋果,向使用者提供第三方支付方式。

南韓通信委員會(KCC)早于ACM也發出了對蘋果的相關通告,通過新修訂的《電信商業法》,明确禁止谷歌和蘋果等主要應用商店營運商強制開發者使用其支付系統。歐盟、印度、澳洲等也都正在考慮對谷歌和蘋果支付進行市場監管。

蘋果大學營所在地美國,也在要求蘋果公司允許側載,讓使用者無需通過蘋果App Store就能安裝應用,以避開“蘋果稅”圍牆。1月21日,美國得州共和黨參議員特德 克魯茲對外爆料稱,為防止該行為發生,庫克直接打電話給相關議員,辯駁稱新法案可能會阻止蘋果實施隐私和安全功能,進而阻止其改進産品。

蘋果通過App Store建構的“圍牆花園”正在出現越來越多的可能性裂縫。

而營收占比約58%的手機業務,也在遭遇安卓陣營的挑戰。作為技術創新代表的折疊屏手機,眼下正在演化為國産手機廠商提前打響的一場與蘋果的高端較量之戰。在華為、小米、榮耀、OPPO等均已量産釋出後,蘋果的首款折疊屏爆料稱最快也要到2023年釋出。

從提振股價的角度來看,蘋果拓展新産品和新市場的速度還得再快一點。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