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是一種對自我人生的定位,要做一個什麼樣的人?選擇一種什麼樣的價值觀,就成為一種什麼樣的人生軌迹;行走一種什麼樣的生命信念,就活出了一種什麼樣的高度、訴求和追求。
這一趟歲月之旅,這一趟時光面對,要做一個什麼樣的人?首先要做一個認同幸福的人,認同幸福的可塑性。幸福是什麼?是用來塑造的,是用來把握的。
它不是一個封閉的自我或者狹隘的情懷,它更具備一個開創性和開拓性,去認同幸福的可塑性,更認同幸福的開拓性。
活了很多年,卻在些小道理上糾纏,為什麼?缺乏一種誠懇和實踐。做一個什麼樣的人,它需要一個良性的引導,需要一個光明的指引,需要一個信心的自我支撐,更要認同幸福的可能性,認同幸福的可塑性,認同幸福的開拓性,更要認同幸福的可能性,用更多的力量和價值來引領自我人生向前的出發、遠方、未來和芬芳。
過去再也回不去,過去已成往事,多少鮮活的故事對于過往來說隻能成為一種回憶,隻能成為生命曾經的風景。
為了什麼,做什麼,要什麼?為了去看看明天,為了去看更遠的遠方,為了去看未來更寬闊的世界。
認同明天的美好和希望,認同明天的力量和風景,這種認同是來自于自己和生活的一種信任程度,而不是在經過的生命時光當中去懷疑、彷徨、糾結和忐忑。
這所有的過往都值得去經過,如果說給自我人生用一個恰當的定義的話,用一句話來解讀:為了對于明天的尊重,是以奔赴下一場山海;為了表達對生活的熱愛,是以堅持今天所有的美好;為了對于未來生活的明亮和遼闊,把所有的情懷都付諸于生活的當下。
因為熱愛,是以堅持,因為自己對生活的敬仰、贊美、追随和認同,那麼積極去尋找一種更好地融入生活,更好地與生活合作,讓自己尋求自我命運的溫暖和溫度,這便是一條漫漫征途。
可以是一場踉踉跄跄的向前跋涉,可以是一場遍體鱗傷的生命堅持,也可以是一場匍匐于塵埃對于未來仰望星空的一種生命姿态,總之一句話:尊重和信任。
去認同自我承擔的生活責任,去對接這生命的悲涼悲歡,更尊重這所有的生命遇見,不脆弱,不彷徨,不糾結,不感傷。
去看更遼闊的風景,去看更溫暖的心地,去挖掘内心安甯的那份生命能量,讓心沉穩下來,去适應這世間沉浮,讓心安靜下來,去活出内心的超然、超越和超脫,去活出生命的風景萬千,内心自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