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土地上稻花香
作者:李志忠/劉洋/劉英華/戴慧敏
如今松遼米糧倉,
千裡沃野稻花香。
手捧黑土情不忘,
心中懷念北大荒。
五十春秋難回首,
依稀可見舊模樣。
弱冠年華離家鄉,
一腔熱血灑三江。
難得閑來與家書,
戰天鬥地開荒忙。
春耕秋收最緊張,
奉獻之歌永傳唱。
前人栽樹後人享,
感恩前輩勇拓疆。
一脈傳承勤耕作,
多方交流科技強。
保護土壤大熊貓,
黑土衛士我擔當。
摸清家底細測量,
土壤化探全采樣。
化學分析要素多,
重點關注硒含量。
富硒黑土富硒糧,
鄉村振興有希望。
編織衛星天地網,
地面督查緊跟上。
一寸黑土不能少,
片片稻田是戰場。
黑土處處翻綠浪,
糧食安全有保障。
節水施肥重品質,
綠水青山指方向。
為國為民夯基石,
農墾精神永不忘!
《黑土地上稻花香》創作感悟——金色北大倉 三江秋收忙
在東北工作的1100個日日夜夜,最思念的是那廣袤無垠、令人神往的松遼平原和那五彩斑斓、如夢如幻的黑土地。三年來在龍江原野來回穿行了幾十趟,親眼目睹了黑土地的四季輪回、黑土流金和稻谷飄香的豐收景象。藍天白雲遠山,壟壟金色玉帶通向天際,仿佛闖入靈台仙境。憑我多年從事地質調查的經驗,2019年又是一個豐收年。2016年黑龍江全省糧食産量6058.5萬餘噸,2017年糧食産量6018.8萬噸,2018年糧食産量7507萬噸,糧食總産量已連續8年全國居首。如果按當年全國人口計算,黒龍江給每個中國人提供100斤糧食,這是多大的貢獻!
這是一片樂于奉獻的土地,從共和國建立初期到2018年,黑龍江為國家提供的糧食超過20億噸,其中百分之八十七是商品糧;原油20多億噸,占大陸原油總産量的二分之一;木材7億立方米,占全國木材供應量的三分之一。至今有“天下糧倉拜托龍江”的美譽。糧食生産擔負着安天下的重任,難道這還不足以讓每個黑龍江人引以為自豪嗎?
由于人類墾殖行為加劇和管理疏漏,導緻包括大陸在内的全球主要黑土區都面臨着水土流失、有機質減少、肥力下降、鹽堿闆結、環境惡化等嚴重威脅。大家可以看到,大陸近年來進入發展新常态,大國利益格局深刻調整,國際金融危機此起彼伏,發達國家逆全球化浪潮疊起、關門主義盛嚣塵上、世界貿易沖突加劇,大陸經濟下行壓力急劇增大。給以往過于依賴能源、石化、礦産、裝置制造等産業的黑龍江省帶來巨大壓力,也給農業發展和黑土地資源的保護與合理開發利用帶來相當大的影響。
黨中央高度重視東北經濟振興,強調,“生态就是資源、生态就是生産力,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的”;“黑土地數量不減少,品質不退化”、“東北天要更藍、山要更綠、水要更清”。黨中央和國務院為支援黑龍江省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從促進經濟轉型、扶持民營經濟、加強投資力度、改善投資環境等各方面給予強勁支援。吹響了黑土開發與保護進軍的号角。黑龍江省做出了全面實施黑土地調查評價有效掌握資源狀況、科學合理規劃、集約規範利用、發展現代農業的正确選擇。這讓我們心裡充滿了寬慰。
2019年,從初春到深秋,天空地一體鳥瞰龍江,衛星觀測、航空攝影、地面化探采樣等高科技手段齊出動,三維立體透視龍江大地。2017年以來,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沈陽地質調查中心引入衛星遙感-航空高光譜-地面土壤高光譜、地球化學方法手段,探索黑土地資源“天空地”一體化關聯調查與監測技術,取得重要突破,尤其應用航空高光譜技術提取土壤品質全氮、全磷、有機質等主要養分名額,獲得可靠效果,突破傳統應用,應用地面高光譜測量提取土壤品質資訊,實作重點地區或者生态脆弱區土地、生态資源變化及狀況的使用機載高光譜快速調查與監測,全面查清了耕地區土壤品質狀況,并發現一批富硒黑土地,以科技創新助推海倫等市脫貧攻堅。99%以上的黑土地無重金屬污染,土壤養分豐富,土壤養分三等(适中)耕地面積達15.3萬平方公裡,占調查黑土地耕地面積的83.2%。
“全球黑土地關鍵帶土壤品質‘天空地’一體化調查與監測”入選2017年、“‘天空地’一體化高光譜資源探測成功示範”入選2018年度中國遙感領域十大事件,标志着遙感等快速、先進的技術方法應用于土地資源數量、品質、生态調查與監測是未來所需。依托黑土地資源“天空地”一體化調查與監測技術突破,中國地質調查局沈陽地質調查中心組建國家遙感領域的黑土地遙感分會,成為中國遙感應用協會的分支機構,為應用遙感技術監測黑土地資源提供條件和保障。沈陽地質調查中心多年來一直組織實施黑土地品質綜合調查與監測,是黑土地品質調查與保護研究的科技先鋒。保護黑土資源,造福東北,我們勇當先鋒!(2020年1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