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孩子情緒管理」在生活中幫助孩子掌控憤怒

作者:帶着家去旅行

憤怒就和恐懼一樣,是對于威脅到我們生存的事物産生的一種情緒反應。憤怒提醒我們應對危險,并且迫使我們采取行動:為了恐懼和憤怒而戰鬥。試圖徹底扼殺憤怒的嘗試可能會使人誤歧途,并且注定失敗。事實上,如果一個孩子無法經曆和表達憤怒的話,他可能會被誤解,失去他人的保護,甚至面臨危險。他甚至可能會把憤怒指向自己。

當孩子長大後,他就需要控制自己的情緒,以察覺這些情緒背後的理由。他必須學會有效表達情緒反應,這樣周圍的人才能了解他并給出積極的回應。但是在大多數情況下,小孩子的憤怒會導緻沖動行為,這樣他就沒有機會去了解自己為什麼憤怒,以及可以對此做些什麼。

[煙花]孩子憤怒的原因

有些成年人認為憤怒是種醜陋的情緒,會不惜一切代價将其扼殺。但憤怒是種無法避免的,也是有必要的情緒。憤怒會被不同的因素所激發,但其存在對于孩子而言也是有意義的。在決定如何最有效地幫助孩子處理憤怒之前,重要的是先了解憤怒的起因。

憤怒最普遍的原因是對于生存或幸福的威脅,這類威脅包括疼痛、饑餓和恐懼,以及對于陷入危險和孤獨的預期。這些威脅在生命早期都是無法避免的。例如,當嬰兒開始尖叫的時候,父母們會陷入崩潰:“又怎麼了?我喂過他也換過尿布了,我還能做什麼呢?”父母會不斷思考,站在嬰兒旁邊,搓着雙手。嬰兒擡頭望着父母,他的哭聲從抗議更新到了憤怒,發出尖利刺耳的哭聲,仿佛是在說:“你為什麼不做些什麼呢?”另外,還有一種最早期的憤怒,其源于未被滿足的需求,這一點在整個童年期都會出現。5歲孩子的耳朵發生感染時,他對着爸爸和醫生大叫啜泣:“我的耳朵好疼,而你們什麼也做不了!”他的爸爸和孩子一樣無助,聽聞這些同樣感到崩潰。

當孩子長大一些,造成憤怒的其他原因就出現了,其中之一就是失敗,即無法完成他想要做成的事情。當一個嬰兒無法拿到他想拿的東西時,他就是在經曆失敗。失敗不僅僅是他拿不到他想要的東西,沮喪感更是因為他無法“自己”拿到那些東西。

羞恥與恥辱經常與失敗相生相随,而這也經常使孩子惱羞成怒。這種體驗源自孩子了解周圍人對他的期待是怎樣的,并且能夠衡量自己的表現是否符合他人标準。通常,3歲之前的孩子是無法把自己的表現和他人的标準去做比較的。

當一個4歲孩子無法把圓形和方形在規定時間内快速完成分類時,他會默默地把頭埋進手心裡。他對于自己沒有通過測試而感到羞愧難當,但他的羞恥感很快變成了指向測試者的憤怒。他跑出房間并且拒絕更多的測試。你可以為此批評他嗎?

憤怒不僅是被對于生存的威脅所觸發,對于情感幸福的威脅同樣會引發憤怒。一開始,當孩子用憤怒去回應那些威脅時,他似乎還沒能清晰意識到情感受到攻擊的可能性。例如當父母離開房間時,學步兒可能會大發雷霆,他的抗議仿佛是在表達:“不要離開我!”但他還不能向自己或者他人解釋的是:“我覺得很孤單。”

但到了3歲的時候,一些孩子對于情感威脅的體驗已經足夠清晰,并且知道有些人正在“傷害”他們的“感情”。對于這麼小的孩子來說,會傷害他們的哪些情感呢?現在他們希望自己是有能力的(“我很擅長用馬桶了”)、被接納的,以及有歸屬感的(“她想我可以和她一起玩”)。孩子們對此堅信不疑,一旦被攻擊就會變得非常脆弱。一些傷害孩子感受的小事情也會損傷其自尊,例如當孩子尿床了或者沒能約到朋友一起玩耍,她都會覺得“我什麼都不好”“沒有人喜歡我”。為了防止孩子把憤怒指向自己,他可能需要成年人的幫助來調整預期:“沒關系的,每個人都有意外的時候。”

到了四五歲的時候,導緻憤怒的一種新誘因出現了。在這個年紀,孩子已經開始糾結“對”與“錯”的概念。現在,最強壯霸道的孩子已經無法再逼迫周圍的孩子以他想要的方式行事,而相應地,公平開始變得重要。當這個年齡的孩子在實作目标的過程中遭遇挫敗,或者感到難過委屈時,他一定會大喊着說:“這不公平!”

4歲的孩子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他一定會抗議一些事情是不公平的。這依舊是幫助他思考“公平”到底是什麼的良好契機。“也許讓妹妹先出發并赢得遊戲并不公平。但如果不那麼做的話,你知道自己因為比她大是以肯定會赢得比賽的。你覺得這樣公平嗎?”

稍後,你會對孩子已經有能力争取公平而感到欣慰。憤怒并不是隻有當個人自身利益受到威脅時才會爆發出來,恰恰相反的是,當他人因為不公而飽受折磨時,憤怒也是人類面對這些事情的共同情感。世界需要更多的成年人關注公平并有能力為之呐喊。通過認真思考和規劃,憤怒也不需要被付諸粗暴沖動的行為。

[煙花]憤怒如果沒有得到恰當處理

當憤怒沒有實作最初的目的,通常會出現以下五種可能的後果。

1.憤怒一次次上演,而且越來越激烈,直到孩子得到了他想要的東西。

2.憤怒不斷累積,直到他不受控制地發洩掉,并且其爆發的程度比起導火索太過小題大做。

3.痛苦會不斷累積,然而隻關注憤怒的起因已經遠遠不夠了。相反,孩子會開始把複仇當作目标。例如,那些因痛苦所緻的憤怒如果太長時間得不到處理,孩子就會有沖動去傷害那個看起來要為痛苦負責的人,或者那些沒有給予回應的人。“以牙還牙”的目的可能會被或多或少地掩蓋,而掩蓋的程度取決于孩子的年齡及成熟程度。當孩子試圖隐藏此類訴求時,他也是在很努力地做到這一點,當然這需要他足夠聰明并且有控制自己憤怒的潛在意願。當一個孩子害怕自己的直接攻擊造成的可怕後果時,通過被動攻擊進行的反擊就更可能會出現。

4.憤怒會轉變為恨意。然後,反擊就更有可能以噘嘴、生悶氣、退縮的形式呈現出來,并且直接指向孩子認為需對此問題負責的那個人。

5.由于害怕惹怒他人,憤怒的感覺就會朝向自己,導緻自我毀滅的行為。

所有這些可能性很容易使人明白為什麼扼殺憤怒是不合理的解決方式,以及為什麼幫助孩子了解憤怒情緒并且有效表達它們如此重要。

[煙花]幫助孩子平息憤怒的方式

制止其行為,讓孩子自己待一會兒離開當下的場景:有時候離開憤怒的源頭是至關重要的第一步。當孩子說“不要跟我說話”或“走開”或“讓我自己待會兒”的時候,他可能是在努力使自己離開那些令他憤怒的任何東西,這樣他可以使自己恢複控制。

安撫—一努力讓孩子平靜下來:例如,輕柔的聲音、輕搖、搖籃曲、擁抱。但父母的安撫同樣需要選擇好時機。當孩子正在大發雷霆時,需要自己待一會兒那一刻他是無法接近的,隻有當這些結束時他才需要和回應父母的擁抱。

自我安撫——孩子努力安撫自己:例如,吮吸拇指、蜷曲身體、自言自語或唱歌。

轉移或分散注意力:例如,想一些開心的事情注意一些有趣的東西,被有意思的活動所吸引。

肢體活動:例如,擊打沙袋或枕頭、拍球、跑步或騎車,甚至隻是洗個澡或喝杯水。

創造性表達:揉捏一個橡皮泥球,或者用蠟筆塗畫紙張,胡亂塗鴉,畫生氣的怪獸或者給他們編故事,把積木搭出高高的樓然後推倒,用布偶和娃娃去呈現憤怒的場景等。

“把感覺說出來” 。 和能夠了解狀況的人聊天可以緩解憤怒。有時候大喊一通也是有用的,但有時候則沒用。

新的視角:當孩子能夠講話時,可幫助他識别憤怒背後的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