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蘋果要退出中國的言論,已經流傳好幾年了。關于這個言論,老美的态度是蘋果必須回到國内,目的是重振制造業,而蘋果本身的想法是希望向東南亞轉移,以此來降低成本,擷取更多利潤的同時,還能避免受到中美之争的影響。
蘋果要退出中國,不是說退出中國市場,
還是要将産業鍊撤離中國,它能做到嗎?
不太可能。
就算鐵了心要退出,受傷的也隻會是蘋果自己!
蘋果為什麼撤離中國?
主要還是因為老美自身的原因。在大陸的發展日新月異,以一個非常快的速度追上發達國家的時候,老美就感覺到了很大的危機。作為當今世界綜合實力最強的國家,它掌握了頭部的大量資源,但随着大陸的崛起,這些資源肯定是要被分走不少,老美就不樂意了,希望能夠通過打壓大陸來限制大陸的發展,繼而能夠守住自己擁有的一切。
在這種情況下,老美和大陸的競争越來越激烈,也開始采取修改市場規則,限制進出口的方式來限制大陸的發展。在這樣的局勢下,大陸和老美的很多企業都受到了不小的影響。從華為的經曆來看,如果對老美的技術過于依賴的話,就會面臨很大的風險。同理,大陸強大的制造業也讓老美感到擔心。
于是,大陸和老美就都不想被對方所鉗制,這才有了老美想要重振制造業,而大陸希望擁有獨立技術的事,而這兩個都不是簡單的事。
對于企業,尤其是像蘋果這樣嚴重依賴國内市場的企業來說,如何在國家層面的競争中不被波及,就需要盡量避開對彼此的依賴。蘋果想要撤離大陸,實際上希望擺脫對國内制造業和供應商的依賴。至于往東南亞轉移能夠降低生産成本這樣的好處,倒是有些次要了。
蘋果無法撤離中國
不管是老美對蘋果的要求,還是其自己更想規避風險,蘋果這幾年都有想向國内轉移出去的動作。但是無論蘋果如何掙紮,其注定是難以撤離中國的,因為其在撤離時會面臨着很多巨大的難題。
首先是因為蘋果對國内市場的依賴。去年蘋果在第四季度終于将三星擠下第一的位置,很大一部分是因為其在國内市場大獲成功。目前,蘋果在國内市場佔有率達到23%,是國内唯一一家份額超過20%的手機供應商。蘋果之是以能夠在大陸擁有這麼多的粉絲,除了本身品質優越之外,其将産業鍊設立在中國也是一個重要原因。如果撤離中國,那麼産品就要從國外進口才能銷售,到時候蘋果可就沒那麼好的“待遇”了。
其次是蘋果非常依賴國内的制造業。大陸的制造業在世界上是數一數二,而且受疫情的影響也比較小,這是蘋果能夠保持出貨量的重要原因。如果蘋果撤離中國,那麼就會失去穩定可靠的産業鍊。而這,想必在東南亞多次建廠的富士康早有體會。
最後,蘋果對于國内的供應商也相當依賴。目前,蘋果的産業鍊之中,處于亞洲的供應商就有一半以上,其中大陸國内的供應商更是有七十多家。這些供應商中包括有提供光學鏡頭、螢幕的、也有提供各種精密儀器諸如電池、資料線等的供應商。其中有不少是世界頂級的供應商,專門為蘋果、三星、奔馳這樣的頂尖企業提供零件。
也正是因為這些供應商的支援,蘋果才能穩定地出貨。如果蘋果撤離中國的話,就需要尋找新的供應商,這将會對蘋果的生産造成更多的風險。
蘋果撤離中國,倒黴的隻會是蘋果
蘋果對國内的依賴使得蘋果難以撤離中國,但是如果蘋果鐵了心要放棄國内市場和産業鍊的話,也不是不可能撤離。
那麼假如蘋果真的撤離了,會怎麼樣呢?
不用擔心,倒黴的隻會是蘋果自己。因為早就有類似的事例發生過了。曾經三星在國内長時間占領第一的市場佔有率,但是在幾年前,三星因為“爆炸”事件慢慢地被國内市場抛棄。三星目前在國内的市場佔有率隻有1%,幾乎是失去了國内市場,那麼國内有因為失去三星而造成很多負面影響嗎?并沒有,反而三星的離去助長了很多國産手機品牌的崛起,比如說小米、OPPO等。
蘋果如果撤離中國,那麼結局也是一樣的。要知道,是國内市場和制造業成就了蘋果,而不是蘋果成就了國内。如果蘋果撤離中國,國産手機反而會得到進一步的發展,國内的供應商和産業鍊會尋找新的合作對象。隻不過在短期内,一些地方會出現失業潮,但是相對于蘋果失去國内市場來說 ,肯定是蘋果更難以接受的。
是以如果蘋果真的“一意孤行”,也不過是自讨苦吃罷了。
蘋果“撤離”大陸,隻是自讨苦吃
如果撤離大陸,倒黴的隻會是蘋果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