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創造多項第一,冬奧會背後的山東智慧

創造多項第一,冬奧會背後的山東智慧

距離北京2022年冬奧會開幕的日子越來越近了,包括運動健兒在内的一大批人正緊張“備戰”。1月18日18:24,在冬奧會張家口賽區國家越野滑雪中心,戶外溫度已在零下十多攝氏度,28歲的重汽工程師崔東宇正與山東省體育産業集團、海爾集團等3名人員負責雪蠟車的維護工作,當晚工作結束已近11點。他們所維護的正是山東研制的“中國首創、世界領先、完全國産”的雪蠟車。

同一時間,在冬奧會延慶賽區國家高山滑雪中心,氣溫已達-17℃,來自泰安的泰建集團索道安裝公司副經理韓孝國與多家公司運維人員剛剛完成纜車收車工作。同雪蠟車相似,韓孝國所在的企業既是索道建設方,也負責營運維護。

其實,冬奧會背後的山東智慧與硬核支撐不止這些。不少項目,山東不僅提供了從無到有的裝置,還“送上”運維人員,全方位護航冬奧會。

從雪蠟車、雪蠟到防切割滑冰服,均填補國内空白

作為全世界的焦點,北京2022年冬奧會備受大陸重視。中國為此發起多項科技攻關項目,不斷推動冰雪産業技術自立自強。這其中,雪蠟車、雪蠟都是重點攻克的難題。而這些,都被山東逐一攻克。

創造多項第一,冬奧會背後的山東智慧

事實上,在國外隻有一些冰雪運動非常發達的國家配備了雪蠟車,大陸雪蠟車研究一直處于空缺狀态。國産雪蠟車的研發制造可謂沒有參照、從零開始。為攻破這一難題,山東1000多名制造人員曆時11個月攻關,最終成功研制出中國首台雪蠟車。

從無到有,山東造雪蠟車誕生後就火遍全網。雪蠟車傳遞後便開始服務國家越野滑雪隊訓練及比賽,山東也派出運維團隊全程跟車保障。

作為中國雪蠟車車長,來自山東省體育産業集團的安澤濤,自去年11月2日就踏上了護航雪蠟車之旅。數月來,山東保障團隊已護航雪蠟車輾轉新疆、河北、上海、北京,成功服務3項賽事,如今安澤濤與崔東宇等12人正在冬奧會張家口賽區跟車保障。按照計劃,他們将持續服務至冬奧會賽事結束。

讓安澤濤感到自豪的,除了雪蠟車,還有雪蠟車上配套的山東研制的國内首套無氟雪蠟“泰山”。

創造多項第一,冬奧會背後的山東智慧

作為運動員滑雪的必需品,雪蠟相當重要。運動員滑雪時,雪闆底與雪摩擦産生的熱會融化雪,形成水層。如果沒有雪蠟保護,雪水會滲進闆底,損壞雪闆,運動員滑行速度也會下降。

不過,和雪蠟車一樣,大陸雪蠟的研究此前也是空白。山東為此專門成立了雪蠟聯合攻關團隊。

近日,談及研發過程,煙台先進材料與綠色制造山東省實驗室博士吳楊告訴新黃河記者,他們面臨的挑戰不僅僅是雪蠟如何研發,當時怎麼測試雪蠟樣品的雪上摩擦學性能也特别棘手。雖然他所在的實驗室已是摩擦學領域的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内唯一潤滑材料産品品質監督檢驗中心,但實驗室乃至國内都沒有現成的雪上摩擦系數測試裝置。不僅如此,當時就連測試所需要的雪,在實驗室獲得也比較困難。

創造多項第一,冬奧會背後的山東智慧

是以,整個雪蠟的研發,吳楊與同僚不僅要尋找雪蠟配方,還要在實驗室造雪、造測試裝備。經曆重重困難,曆時兩年,這個平均年齡28歲的研發團隊成功研發出國内首套無氟雪蠟。經中科院蘭州化物所固體潤滑國家重點實驗室檢測,固态雪蠟的理化名額與摩擦系數等實驗室資料與國際水準相當,部分名額優于進口産品。雪蠟材料不含氟及有害重金屬,無環境毒性、無生物毒性。

“一個新材料從實驗室走到産品挺漫長,最快也得四五年。國産雪蠟的研究從0到1,整個過程挺難,能在兩年内研制成功,這個速度已經相當快了。”吳楊說,在雪蠟車服務國家隊賽事後,他們已提供了700多塊固體雪蠟,供國家隊試用。除了固态雪蠟,他們也已研發出粉末蠟、液體蠟。

其實,除了雪蠟車、雪蠟,山東還成功研發了耐切割性能達5級的防切割滑冰服,同樣填補了國内空白。近日,山東建華中興手套股份有限公司已将50套防切割滑冰服傳遞山東省滑冰隊。

創造多項第一,冬奧會背後的山東智慧

該公司總經理陳建華告訴新黃河記者,滑冰服經法國一家公司檢驗,達到了5級防切割性能,不亞于國際領先水準,成本卻降到了對方的一半以下。目前,滑冰服已用于山東隊訓練,收到良好效果。

山東制冷裝備造雪又制冰,讓“冰絲帶”創4個世界之首

就在安澤濤與山東團隊在張家口賽區保障雪蠟車之際,濟南企業山東神舟制冷公司的數名員工也正在北京保障他們為國家速滑館以及國家體育館提供的部分制冷裝置。

據了解,在與衆多國外企業同台競技中,這項國字号訂單花落神舟制冷,與其技術方案的優勢密不可分。

創造多項第一,冬奧會背後的山東智慧

山東神舟制冷公司副總經理徐希愛告訴新黃河記者,被稱為“冰絲帶”的國家速滑館采用了二氧化碳跨臨界直冷制冰技術,是目前冬季運動場館最先進、最環保、最高效的制冰技術之一。這套制冷裝置不僅能制冰,還實作了制冰過程産生的熱量回收循環再利用,回收的熱量可用于制取運動員生活熱水、融冰池熱水、冰面澆冰及維護等。整套制冰系統的制冷方式比傳統方式效能提升20%,在全冰面運作的情況下,一年可節約200多萬度電,提高了能耗綜合利用效率。

創造多項第一,冬奧會背後的山東智慧

而在實際項目推進中,神舟制冷也遇到了不少難題。比如,按照冬奧會組委會要求,“冰絲帶”兩個冰場冰表面溫差要控制在0.5℃以内。而神舟制冷此前的最低溫差極限為1.5℃,如何将溫差降到0.5℃?面對這樣的挑戰,該公司技術團隊經過20多天的日夜研究和反複推演,終于攻克這個難題,使冰面溫差控制在0.3℃以下。

創造多項第一,冬奧會背後的山東智慧

讓神舟制冷衆多員工自豪的是,他們為兩個項目提供的制冷裝置均實作開機一次性制冰成功,并助力“冰絲帶”實作了4個世界之首:全球首個采用二氧化碳跨臨界直接蒸發制冷的冬奧速滑場館;采用的14立方米二氧化碳桶泵機組設計及應用為世界首例;集中式中壓回油在二氧化碳制冷系統上的應用為世界首例;人工冰場120公裡超長不鏽鋼冷排管應用為世界首例。

其實,山東的制冷裝備不僅為冬奧會制冰,也為國家運動員訓練提供了制冷裝置和制雪機。已經投入使用的張家口崇禮室内U槽場館所采用的制冷、除濕等系統解決方案就來自青島澳柯瑪。該企業首次将新型環保制冷劑R448A應用于滑雪場館,有效提升15%能效,年均可節電100萬度。當室外35℃時,室内也能達到零下15℃以下。

創造多項第一,冬奧會背後的山東智慧

澳柯瑪智慧冷鍊事業部總經理王明義介紹,方案通過後,他們攻堅克難,夜以繼日進行施工安裝,将原有的120天工期縮短至90天。

創造多項第一,冬奧會背後的山東智慧

不僅如此,澳柯瑪還為河北省承德市圍場縣國家體育總局雪上項目訓練營基地解決了高溫造雪難題。

原來,進入2021年3月以來,随着氣溫升高,該基地原有造雪機無法在-5℃以上的室外環境下進行造雪,且訓練營存雪出現加速融化的迹象,影響了運動員的正常訓練,需要對訓練設施進行改造。

創造多項第一,冬奧會背後的山東智慧

得知該情況後,王明義與團隊經過實地考察,做出了夏季造雪存雪方案和冷療裝置解決方案。經過研發,澳柯瑪首創國内全季候條件下(環溫35℃以内)實作造雪功能的40噸專業高溫制雪機,實作了不受場地和季節影響,滿足了冰雪項目比賽和訓練的用雪要求。這台價值170萬元的高溫制雪機已捐贈用于基地訓練。與此同時,他們成功研發并生産了移動冷療裝置、便攜式深低溫冷療艙,已傳遞使用,全方位為運動員保駕護航。

山東造智能系統讓冬奧專列更聰明,40輛氫燃料公共汽車也就位

除了為冬奧會提供制冷裝置,近期上線的“瑞雪迎春”北京冬奧列車也被山東科技充分賦能。世界首個高鐵5G超高清奧運演播室就落地冬奧專列。坐在這個時速350公裡的高鐵上,乘客擡頭就能看到4K超高清電視直播。列車可根據噪音大小調節報站音量,還為聽力障礙人士部署了乘客助聽系統……

創造多項第一,冬奧會背後的山東智慧

如此“聰明”與智能的冬奧專列,正是得益于中車青島四方車輛研究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車四方所”)打造的智能化旅客資訊系統。

創造多項第一,冬奧會背後的山東智慧

近日,新黃河記者從中車四方所獲悉,他們自主研制的冬奧專列旅客資訊系統,與北鬥導航定位系統深度融合,可實作列車精準定位和自動報站服務。廣播系統內建噪聲檢測功能,可實作報站廣播音量的自動調節。他們不僅在冬奧專列上部署了車地專用5G無線通信系統,還安裝有自主研制的智能互動終端。冬奧會期間,高鐵乘客不僅可以通過高清電視實時收看賽事直播,還能獲知列車車速、室内外溫度等車輛運作資訊,實作手機無線投屏、海量電影線上點播等。

不僅賦能冬奧專列,山東也為冬奧會送上氫燃料公共汽車。

目前,來自聊城的40輛中通氫燃料客車已全部進駐冬奧會張家口核心賽區,靜候冬奧盛會的到來。屆時,這些車輛将作為媒體用車穿梭于各賽場、新聞中心之間。

創造多項第一,冬奧會背後的山東智慧

這已是中通客車第二次與奧運會結緣。本次中通中标車型全部采用12米新N系氫燃料客車,車輛配套了包括ADAS等在内的全系列智能駕駛輔助裝置,可實作-35℃車輛正常啟動、運作,車内溫度保持15℃等。

據了解,除了中通客車,淄博企業山東良子動力有限公司研發的雪地車也将為冬奧會保駕護航。

索道、防護網、牡丹幹花……山東元素覆寫冬奧會三大賽區

除了保障張家口賽區、北京賽區,山東的技術裝備與團隊正在保障延慶賽區國家高山滑雪中心索道的建設與運維。

從北京冬奧會三大賽區看,延慶賽區核心區位于小海坨山南麓,海拔2198米,是北京2022年冬奧會建設難度最大的賽區。建設者可謂曆盡艱辛将藍圖變為現實。

創造多項第一,冬奧會背後的山東智慧

這其中,國家高山滑雪中心的11條索道有6條由魯企泰建集團索道安裝公司建設。作為國内索道建設安裝行業的翹楚,該公司累計承建了國内70%以上的大型客運索道。雖然經驗豐富,談及高山滑雪中心索道建設,該公司經理李英超告訴新黃河記者,這6條索道建設的協調難度、複雜程度超過以往任何索道。

創造多項第一,冬奧會背後的山東智慧

如今,國家高山滑雪中心運作的11條索道可以讓運動員在30分鐘内抵達各自賽道。而泰建集團索道安裝公司最初到這裡建設索道時,他們的生活區及備料區都在20公裡以外。更讓他們犯難的是,山上沒有路,最初建貨索,他們隻能将機械分解開,步行扛到山上。而從山下到作業點,短則需走一兩個小時,走到山頂則需3個多小時。那時,李英超每天走路都在兩三萬步。

創造多項第一,冬奧會背後的山東智慧

讓李英超至今印象深刻的是,2019年10月31日,為按時完成山頂的混凝土澆築,他們20多人一直幹到淩晨,等從山頂走下來已是淩晨3點。那天,他們作業時間長達18小時。

創造多項第一,冬奧會背後的山東智慧

就是在這樣艱苦的條件下,他們将原本兩個月架一條貨索的時間壓縮到一個月架6條,速度領先全國!原本兩年的工期,他們僅用13個月就完成建設任務,并一次性通過驗收。

創造多項第一,冬奧會背後的山東智慧

“建設過程太難了,但能為冬奧會貢獻力量我們倍感榮幸,也深感責任重大。”韓孝國說,從去年8月10日至今,他與十多名同僚再次回到這裡,按照冬奧會與殘奧會賽事安排,他們将服務到3月底4月初。

目前,除了泰建集團索道安裝公司,山東企業泰山索道營運中心、天蒙山索道站等機關也正在延慶賽區護航索道營運。

其實,除了上述事例,冬奧會背後的山東元素還有很多,比如,山東濱州強盛體育用品公司生産的安全防護網将用于冬奧會首鋼滑雪大跳台中心場地;英派斯為國家速滑館配置了涵蓋有氧運動、力量訓練等類型的健身器械;菏澤成盛牡丹産業有限公司的牡丹幹花也已進駐7家冬奧簽約酒店以及延慶博物館……

再過不久,世界矚目的北京2022年冬奧會即将盛大啟幕。這背後的山東智慧、山東方案将為冬奧會順利舉行提供堅實技術保障,展現中國的冰雪實力。而默默為冬奧會保駕護航的山東團隊,也将用堅守與敬業為北京冬奧貢獻山東力量。

新黃河用戶端記者:黃敏 編輯:孫菲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