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見老師躲着走?“權威恐懼症” 原因在家庭,讓孩子大膽記住這幾點

最近一網友寫道:

“我的孩子平時很活潑外向,但是見到老師就像耗子見了貓,讓他跟老師聊兩句,他死也不肯,甚至平時路上遇到班主任,都想要繞開走!有沒有什麼辦法能讓孩子膽大一點?”

見老師躲着走?“權威恐懼症” 原因在家庭,讓孩子大膽記住這幾點

看了她的描述,我仿佛看到了小時候自己,不知道為什麼,當時的老師并不兇,但我就是覺得害怕,盡量避免和老師的接觸,工作以後面對上司也是這樣的心态。

如果你自己就是這樣,或孩子是這樣,那這篇文章或許能幫你分析一下原因,同時告訴你如何在家庭教育中改善孩子的“畏上”情緒。

孩子“怕”老師可能是“權威恐懼症”

在影視作品中,我們經常能看到這樣的橋段:一個孩子說說笑笑的在校園中走着,突然迎面來了一位老師,幾個孩子第一反應是什麼呢?大機率是趕緊換條路,避免和老師見面。

可見“害怕”老師,是孩子們的一種普遍情緒,即便老師并不都是那麼嚴厲,或者曾經“傷害”過自己。心理學家也早早注意到了人群的這種特征,把這種現象叫做“權威恐懼症”。

見老師躲着走?“權威恐懼症” 原因在家庭,讓孩子大膽記住這幾點

有權威恐懼症的孩子,會對具有管理權利和批評權利的人,比如班主任、老師等産生一種刻意回避的心理。

為什麼會這樣呢?一方面,作為一種社會心理,它跟我們東亞文化中的等級制度息息相關;另一方面,也跟孩子成長的家庭環境有很密切的關系。

畏上情緒或跟家庭教育相關

在這位網友的私信中,提到了幾個她羨慕的孩子,他們完全不畏懼老師,對于學業上不懂的部分,會馬上跟老師作交流。而這種交流,也讓老師更注意到他們,不知不覺傾注了更多的精力,師生關系也更加融洽。這些孩子大機率在日後的工作中也可以順利地做好向上管理,跟上司不卑不亢地相處。

那,為什麼同在一個文化氛圍内,孩子們的差距如此大呢?答案就在家庭教育中。

見老師躲着走?“權威恐懼症” 原因在家庭,讓孩子大膽記住這幾點

和父親的關系

對于小寶寶而言,母親跟自己是合而為一的,而父親則是第一個闖入的“他者”,是某種意義上的陌生人;也是孩子跟這個世界、跟權威相處的第一次嘗試。

如果父親帶來的印象是嚴厲的、帶來的情感體驗大多數跟懲罰有關。那麼當孩子将這種“父子關系”外化為“自己和權威者”關系時,就會下意識地意識地逃避、恐懼,甚至被權威者所控制,無法堅守底線。

是否處于一個指責和懲罰的環境

“你要是在搗亂,我就要打你的屁股了!”這樣的話,在我們對孩子的教育中是不是很常見?

當孩子反問:你憑什麼打我屁股?

應該有相當一部分人都會下意識地說:因為我是你爸(媽)!

這種基于權威的指責和懲罰,會讓孩子将外在的懲罰内化為自我否定,在面對權威,比如老師時,即使老師并沒有指責他,孩子也會帶着一種:“别讓我的錯誤被老師發現,然後被指責”的心理投射。

更别說大膽的跟老師交流,平等的跟權威去探讨問題,或者在巨大的權威壓力下堅持自己的觀點和底線了。

做到這幾點讓孩子更“大膽”

孩子“怕老師”還有辦法慢慢改善麼?答案是肯定的,既然問題出在家庭教育,那麼通過建立良好的家庭環境,改善親子相處模式,就有辦法讓孩子變得更“大膽”。

因為我自己有“權威恐懼症”,是以在教育孩子時格外注意,是以锵寶非但沒有對老師的“恐懼”,反而長成了跟大人或老師相處比我更自然的孩子。下面這些經驗分享給你,希望能夠帶來幫助。

首先,不要害怕孩子挑戰你的權威

想讓孩子不畏懼老師,首先要處理好我們自己的心結。你是不是一邊擔心孩子見了老師繞着走,一邊又擔心孩子不怕老師而不好好學習?一邊擔心孩子畏懼權威,一邊又想建立自己家長的權威?

當我們不怕孩子去挑戰自己的權威,給予他們足夠的尊重和空間時,他們就會充分發展自我。拿锵寶來舉例,比如有一次我們出門旅行,我覺得應該往左走,锵寶覺得應該往右,我傲慢地認為大人肯定是對的,結果锵寶卻是對的。我就蹲下來為自己的錯誤道歉,并且在後面的選擇中,給了他更多的權利。

在一次次的勝利和成功中,孩子會發現,權威并不一定永遠是對的,也沒有什麼值得恐懼,而相信自己是最好的選擇。

其次,建立開放平等的交流環境

多跟孩子讨論問題,先别下結論,不要去判斷,讓他們充分說出自己的想法。給他們決定自己生活的權利。

舉個例子,寒假馬上到了,按照以往的做法,爸爸媽媽習慣幫他們安排時間和生活,讓孩子按照父母的計劃進行,父母則化身監督者。

其實不妨試試反過來,讓孩子安排自己的時間,父母隻是提提意見,跟他們充分讨論,某個節點後,在去跟孩子讨論計劃達成了麼?如果沒有為什麼?

見老師躲着走?“權威恐懼症” 原因在家庭,讓孩子大膽記住這幾點

最後,讓孩子有接觸其他大人的機會

最後一個我意想不到的方法,就是讓孩子跟更多的大人接觸。因為工作原因,锵寶跟我團隊中的小夥伴們都保持了很好的關系。這些哥哥姐姐叔叔阿姨,小則大他二十幾歲,大則跟我屬于同一年齡段。

在拍攝或者服務甲方的過程中,他們把我帶着的锵寶當做團隊的一員,而我也沒有刻意按住锵寶讓他說“叔叔阿姨好!”,锵寶直呼他們的名字,相處也是按照自己的方式。

事實上,他很快掌握了如何跟大人相處,如何提出自己的觀點,提出自己的要求。并且在面對陌生人時,比我更加自然。

寫在最後

讓孩子不畏權威,從根本上來講,就是要幫他們建立強大的内心。從一次次自我選擇的成功,跟成年人的交往經驗上入手。讓孩子知道,不需要害怕任何人,永遠都要相信自己!

*本微信公衆号對所有原創、轉載、分享的内容、陳述、觀點判斷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僅供讀者參考,釋出的文章、圖檔等版權歸作者享有。部分轉載作品、圖檔如有作者來源标記有誤或涉及侵權,請原創作者友情提醒并聯系小編删除。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