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與現代化的鮮明特征

作者:光明網

作者:王青、莫文凱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表示,我們堅持和發展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促進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公德心、社會文明和生态文明協調發展,開創中國現代化新道路和人類文明新形式。這一論斷表明,中國式現代化是堅持生産發展道路、生活富裕和健全生态文明,是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現代化。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現代化,為創造人類文明新形式做出了重要貢獻,形成了一系列鮮明的特征。

(一)

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現代化始終堅持生态為人民、生态造福人民、生态造福人民的理念,創造良好的生态環境,把民生福祉作為最具包容性的民生福祉,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态環境需求。這不僅遵循了馬克思主義的生産力邏輯,也遵循了人民至上的價值邏輯。一方面,充分發揮人民群衆在生态文明建設中的主要地位,尊重人民群衆的開拓精神,調動人民群衆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現代化是全體人民的共同僚業,良好的生态環境是全體人民的共同财富,他們不僅是生态環境的保護者和建設者,也是生态文明的創造者。另一方面,要堅持以人民判斷為依據,檢驗生态文明建設成效,不斷增強人民群衆的擷取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問題是時代的聲音,心靈是最偉大的政治。生态文明建設能否取得實效,最終取決于我們能否真正提供更多優質的生态産品,能否真正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态環境需求,能否真正改善人民群衆的生活和生産環境。黨和政府為解決影響人民生産生活的突出環境問題作出了巨大努力,提出了推進綠色發展、加強生态系統保護、改革生态環境監管制度、更加合理地配置資源和能源等具體措施,使全社會不斷提高資源和能源利用效率。 不斷減少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不斷提高生态系統的品質和穩定性,不斷改善環境品質,使城鄉環境更加宜居,使人們的生活更美好,并有效實作良好和維護,我們将發展人民的根本利益。

(二)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始終堅持生命共同體的理念,強調人類必須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萬物都是同源的,和諧共生。一方面,作為共生共生的生命共同體,人與自然的關系形成了緊密的互利和不可分割性。對生命共同體的了解,展現了與物質、美、共性相容的有機的全世界觀和人生觀。人是自然而生的,人和自然是驕傲和受損的。人與自然的共生共生,是人與自然之間互利共生的良好狀态,是共同進化的一種良好狀态。另一方面,自然的發展和人類的發展互相影響,互相制約,人類對自然的任何轉變都會直接或間接地影響人類。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與自然是互相依存、互相關聯的,自然界不能隻談不求投入,隻談利用,不談建設。在尊重自然規律的基礎上合理利用和改造自然,必将實作人與自然的可持續發展;我們強調建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态價值,強調促進和增強人們保護自然、維護生态平衡的道德狀态和行為意識。

中國共産黨十八大以來,我國生态文明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效,對推進生态文明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和新要求,為建設美麗中國指明了前進的道路,從根本上講究了方向。中國共産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将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作為新時代堅持和發展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要堅持和完善生态文明體系,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處。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強調了推進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重要性。這不僅為推進生态文明建設指明了方向,推動了生态文明建設實作曆史性跨越和質的飛躍,也為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現代化掃清了道路。

(三)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始終堅持經濟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統一,真正走出了生産性發展、生活豐富、生态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建設生态文明是中華民族可持續發展的千年規劃。生态環境保護的成敗,歸根結底取決于經濟結構和經濟發展方式,經濟發展不應是浪費資源和生态環境和漁業,生态環境保護不應抛棄經濟發展的邊緣魚,而要堅持發展保護, 在保障發展方面,實作經濟社會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的協調。正确處理經濟發展與生态環境保護的關系,始終堅持經濟效益與生态效益的統一,牢固樹立保護生态環境就是保護生産力,改善生态環境就是生産力發展的理念,更加自覺地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決不以犧牲環境換取暫時的經濟。 成長,使良好的生态環境成為人們生活改善的成長點,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點。實踐充分證明,社會經濟與生态環境的關系從來都不是不可調和的對立關系。綠水綠山是金山銀山的深刻内涵,指出了生态環境與經濟發展的緊密聯系。改善生态環境,恢複自然活力,在生态系統良性循環體系的推動下,資源可以合理配置設定和充分循環利用,生态價值轉化為促進生産力發展的源泉和動力。同時,加快産業結構優化更新,向綠色低碳經濟發展模式轉變。隻有經濟與生态協調轉型,才能從根本上解決生态環境問題,确立優勢從經濟向生态的轉變,更好地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建構新的發展格局,促進高品質發展。

面對全球變暖、嚴重的生态破壞、生物多樣性喪失和一系列全球環境問題,世界需要齊心協力應對。我們要處理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經濟建設與環境保護的關系,堅持綠色發展、系統治理、以人為本,最終實作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現代化,走綠色背景的中國現代化新道路,高舉世界人類文明新形式的旗幟, 建立綠色、智能、低污染、低消費的人類新型文明。(王青,莫文凱)

來源:學習時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