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家好,我是罐罐。
有多少人不想結婚,但卻想要孩子的?
如果沒有婆媳關系,沒有甩手掌櫃,沒有複雜的親戚網絡,個人世界就隻有你和孩子,以及錢,這樣的生活是不是你的人間理想?
有人做到了。
山東菏澤一個叫李雪珂的女孩,在三十歲時決定放棄婚姻,奔赴泰國,找了一個英國男人的基因,打算生一個混血兒。
第一次試管,移植的兩個胚胎,都失敗了。
第二次試管,醫生建議多移植一個,結果三個胚胎都成活了。
李雪珂一個都不想放棄,前前後後打了140多支保胎針。
(李雪珂的試管備忘錄)
媽媽聽到消息,先是震驚,再來是強烈反對:
“我帶你一個都這麼難,如果沒結婚直接要孩子,你會更難,會遭受社會非議,孩子将來寫作文《我的爸爸》,該怎麼寫?”
她一意孤行。
懷孕後期,她經常被3個孩子盯得胸悶氣短,連正常呼吸都是奢侈。
她常常感覺自己的腰要斷開,夜夜輾轉難眠,比隻懷一個辛苦太多倍了。
終于熬到2019年,她獨自在泰國生下三個孩子:2個兒子、一個女兒。
自己手忙腳亂不知道怎麼帶孩子,就直接請了三個阿姨。
阿姨負責洗衣做飯喂奶粉等等雜事瑣事。
而她則主要負責一些高品質的陪伴,做做互動小遊戲,給他們洗澡,哄睡等等。
也因為三個孩子的到來,家裡生活開銷急速上升,一個月高達10萬元。
孩子馬上3歲了,她考察了一所杭州知名的幼稚園,一個孩子一年的學費就大概需要35萬元。
她認真算過賬,就算有一天她不能工作了。
之前所累積的财富,也足夠把三個孩子養大成人。
有人諷刺她沒有丈夫,她說:
單身媽媽怎麼了?生了三個寶寶怎麼了?
自己賺錢自己花,畫上口紅,化上妝,我還是那個漂亮的小姐姐。
“我隻有孩子,沒有老公。而這并不代表我離異或是結過婚,而是我還不想步入家庭主婦的生活。”
甚至有人問她:為什麼偏偏要做個和社會格格不入的人?
“對于我來說,我隻是選擇了自己喜歡的方式來生活。
我隻想把全部的愛都給了孩子。”
“希望将來有一天,孩子們會問我他們的爸爸在哪裡。
我依舊會坦然地告訴孩子,我無悔當初的選擇。”
很多網友也開始質疑:那怎麼回答爸爸的問題呢?
李雪珂卻覺得家庭最重要的是愛和責任。
而不是非得要父母雙全。
“我的愛很充沛,有自信能夠彌補掉缺少的那一部分。”
而面對爸爸的由來,坦然面對一切,相信孩子的承受能力,其實是最佳解法。
她甚至覺得如今社會已經越來越包容和多元化。
“會不會到那一天,他們根本就不覺得這是個問題,隻覺得自己有個很酷的媽媽?我還是挺期待的。”
其實不用等到那一天,我現在覺得她是個很酷的媽媽。
因為她有能力為自己的選擇買單,也敢于誠實面對内心的聲音,盡管這種聲音可能過于超前。
其實她也不是沒有憧憬過婚姻。
隻是過往經曆實在讓她膽寒。
剛出生沒多久,父親就背叛了家庭,3歲時便和媽媽離了婚。
4歲的時候,媽媽送她去學舞蹈,性格膽怯的她經常躲在桌子底下哭。
偶爾會流着淚乞求爸爸和媽媽複合,但每次等來的都是媽媽斬釘截鐵的那句:不行。
(李雪珂和媽媽的合影)
從她懂事開始,爸爸就隻是牆上的一張照片。
這是她對婚姻最初的印象。
但恰恰在這樣的家庭下,她學會了獨立,也更加懂得了照顧媽媽的重任。
從做專業模特,到在老家開模特教育訓練班,再到後來嘗試做護膚品代購,甚至搭建起了自己的私域流量平台。
一下子就實作了财富自由。
成年後也不是沒談過戀愛。
可是每次遇到的不是大男子主義,就是缺乏責任感的,尋尋覓覓找不到心上人。
既然男人不是必需品,低品質的婚姻不如高品質的單身。
于是,她給自己定下目标,到30歲還沒找到合适的人結婚,就自己生一個孩子,像媽媽那樣。
這才有了文章開頭的故事。
聽了她的故事,才了解了她的選擇。
莫言說過:年輕時愛上什麼都不為過,成熟時放棄什麼都不為錯。
重要的是知行合一,有能力按照自己喜歡的姿勢過一生。
像李雪珂說的:
女孩子哪有什麼退路,父母不是退路,結婚不是退路。
唯有你自己的能力才是最大的底氣,也唯有經濟獨立才能讓靈魂挺拔。”
羨慕李雪珂的,點個“在看”。
希望你們有一天,有膽量也有能力選擇自己想要的生活。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