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大快人心!電商巨頭幫賣家殺熟被罰:乖乖交1400萬和解

習慣了網購的小夥伴一定對“殺熟”這個詞不陌生,不同人群被平台大資料算法掌握得明明白白,同一件商品或服務,到了不同使用者身上,價格并不一緻,把看菜下碟這個詞演繹得淋漓盡緻。

實際上,這種套路,海外電商平台也會搞。日前,The Seattle Times報道稱,亞馬遜與華盛頓州達成和解,同意支付225 萬美元,并終止控制第三方賣家産品價格的項目。

大快人心!電商巨頭幫賣家殺熟被罰:乖乖交1400萬和解

簡單來說,亞馬遜之前啟動的“Sold By Amazon”項目,可以讓賣家設定一個心理預期的價格,亞馬遜會通過算法對使用者進行分析,如果對方購買力更強,就會漲價。

不難看出,這個項目似乎是為賣家量身定做的,非常符合他們的利益,但對普通消費者而言,這自然是赤裸裸的殺熟。

小雷記得,前幾年,大家提到大資料、算法等名詞時,更多還是給予肯定和支援,并且期盼它們能給我們的日常生活帶來更好的體驗。然而,這些前沿技術很多時候都被用在了歪點子上,殺熟更是讓人深惡痛絕。

大快人心!電商巨頭幫賣家殺熟被罰:乖乖交1400萬和解

(圖源新華社)

對這種行為,各國的監管機構也行動起來,采用各類措施對動歪腦筋的企業進行懲處和敲打,這次亞馬遜就花200多萬美元買了個教訓。國内,《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資訊保護法》《深圳經濟特區資料條例》等法律法規也相繼出台,均将算法殺熟視為違規行為,并且有相應的處罰措施,主要手段為罰款。

亞馬遜在國内的存在感相對不強,自營業務更是在國産電商強勢進攻下黯然退場。但在海外市場,亞馬遜的市場地位目前還無人能撼動,大量出海的國内第三方賣家,都将亞馬遜視作重要的平台。

市場經濟,充分的競争才能使消費者利益最大化,亞馬遜在市場裡長期擁有支配地位,自然就會蠢蠢欲動,動起了這類歪腦筋。坦率說,作為普通消費者,能做的事情不多,很多時候還是依賴監管部門的重拳出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