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藝起過年|古人為什麼稱老虎為“大蟲”?

馬上就是農曆虎年了,“虎”也成為人們津津樂道的題材。

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百獸之王”虎的别稱——大蟲。

看過《水浒傳》的人一定記得,在武松打虎這一章節中有這樣一段描寫:“隻聽得亂樹背後撲地一聲響,跳出一隻吊睛白額大蟲來”。

這裡的“大蟲”指的就是老虎。

藝起過年|古人為什麼稱老虎為“大蟲”?

《武松打虎》(節選) 劉繼卣

作為最大的貓科動物之一,老虎這種亞洲最頂級的食肉動物怎麼就和蟲子聯系到一起了呢?

老虎被稱作“大蟲”的最早文字記載是晉代幹寶的《搜神記》,其中有文字講到“扶南王範尋養虎于山,有犯罪者,投于虎,不噬,乃宥之;故虎名大蟲。”

事實上,在古代人們通常用“蟲”來泛指一切的動物。正如清朝著名學者郝懿行對《爾雅·釋蟲》一章的注釋那樣:“或行或飛,或毛或蠃,或介或鱗,以蟲為象。”

古人還将所有的蟲都進行了分類:禽為羽蟲,獸為毛蟲,龜為甲蟲,魚為鱗蟲,人為倮蟲。

藝起過年|古人為什麼稱老虎為“大蟲”?

《雙虎》 楊善深

而“大”有長(zhǎng)、為首的意思,如稱兄弟中排行第一的為“大哥”;“大”又是敬詞,如稱“大人”“大夫”“大王”等。

虎屬毛蟲類,是獸中之王。古人把“五蟲”的首領與五行方位相配,西方之神即為白虎。“大蟲”也就是毛蟲之首領,獸中之王的意思。這與東方之神龍為鱗蟲之長,南方之神鳳為羽蟲之王而被稱為“龍王”“鳳凰”都是同樣的意思。

是以,将老虎叫做“大蟲”,其實是一種“尊稱”。你了解了嗎?

(文中圖檔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責編:賈亭沂

繼續閱讀